摘要:21世紀,水利工程在我國具有著發展速度快、發展空間廣闊的特點,并且帶動了水利工程建設的迅速發展,但是,需要我們引起注意的是,在水利工程建設不斷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產生,例如,目前在我國,能夠適應水利工程建設需求的地基還比較稀缺。而基礎灌漿施工技術的出現,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基礎灌漿施工技術是一種建筑地基的處理技術,它經常用在各種類型的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并發揮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基礎灌漿施工技術能夠與各地的地質條件相契合,這進一步擴展了它的存在和發展空間。文中著重探討水利工程中基礎灌漿施工技術的具體應用,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水利工程;基礎灌漿;施工技術;應用
引言:
新時期,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基礎的穩定性與否,對于水利工程質量至關重要。由于我們缺乏水利工程建設方面的某些技術,導致能夠適合水利工程建設的地基缺乏,這嚴重減緩了水利工程的建設進度。基礎灌漿施工技術的出現,解決了這個長期困擾我們的施工難題。運用灌漿技術來處理地基,是一種重要的施工方法,而受到水利工程特殊性的影響,基礎灌漿施工技術更加注重與施工地點地理條件的契合程度。只有能夠加固水壩、增強水利工程防滲漏性能的基礎灌漿施工技術,才能被很好地應用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現場,才能起到穩定地基、防止滲水的作用。因此,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探討水利工程中的基礎灌漿施工技術,研究其特點、適用情況和存在問題,并提出改善這一重要施工技術的措施。
一、巖溶地形下基礎灌漿施工技術的應用
一般來說,在巖溶地質條件下,對于地基的處理顯得十分困難,截至目前,我國還沒有這方面的成型技術,工程的施工人員通常都是憑借著自身經驗或者參考其他地區類似地形下的施工方法來施工的。在巖溶地質條件下,施工方法主要分為沒有任何填充設施的施工和有填充設施的施工兩種。在這兩種施工方法中,對于有填充設施的施工方式要求更多,也更加嚴格。在巖溶條件下,基礎灌漿施工技術的主要依據是巖溶的層次以及體積。
1.高壓灌漿技術
為了提高填充物質的密度,使得水利工程的地基更加牢固,對于巖溶條件下的地基建設通常采用較高壓強下的水泥來灌漿,而很少采用對水泥進行沖洗的方法來灌漿。這是因為,較高壓強下的水泥灌漿比較穩定,并且能有效防止地基漏水現象的產生。另一方面,采用較高壓強下的水泥灌漿形式,能夠讓水泥在高壓作用下,緩慢地深入地基下面的土地之中,在這個過程中,水泥會呈現條狀和網格形狀,具有較好的穩固性。
2.旋轉噴射技術
旋轉噴射技術,是利用能夠深入地基深處的機械設備來灌漿。在鉆頭的前面裝上一種特殊的噴嘴,再利用壓強很高的水泥泵將泥漿從這個特殊的噴嘴噴射出去。在噴射時,水泥對水利工程地下的土壤層次結構進行改造,高壓設備的鉆頭在旋轉過程中向前突出,較高的旋轉速度使得噴出的水泥能夠與破碎的地下土壤實現充分融合,進而形成一種融合物質。等到過一段時間這種融合物在地質作用下變得干燥,就能在這一地區形成堅固的柱狀物,從而起到了穩定地基、加固地基的作用。
3.淺層灌漿技術
在我國的某些巖溶地貌地區,巖溶的作用時間不長,再加上這一地區降水量不是很多,就導致了巖溶層比較淺。在這樣的淺層巖溶地貌地區進行水利工程施工,需要有特殊的技術來進行地基加固。如果施工人員采用與較深巖溶層地區同樣的施工技術,就會對這一地區的巖溶層造成破壞,也不利于工程地基的穩固。因此,在淺層巖溶地貌條件下,需要首先將巖溶中的沙土用特殊工具挖掘出來,再用水泥和砂石的混合物對這一地區進行灌漿,這樣就能有效減輕工程地基對于該地區巖溶層的直接沖擊。
4.深層灌漿技術
一般情況下,當某一地區的巖溶層深度超過"50m"時,在遇到這種工程時,通常我們就可以把這一地區劃分為深層巖溶層。由于深層巖溶層的土質特殊,再加上巖溶厚度較大,一般的地基不易進入,所以在這樣的地區進行施工時,不能使用前面提到的高壓灌漿技術和旋轉噴射技術,要采用適合這種地貌的特殊技術——深層灌漿技術。
二、灌漿施工的主要步驟分析
1.鉆孔。鉆孔過程中盡量保障鉆孔垂直避免出現鉆孔傾斜的情況。對于較深的鉆孔可分段鉆進以將鉆孔的傾斜度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對于不同的水利工程要根據施工場地巖石的滲透性與硬度等條件選擇不同的鉆進設備和鉆進工藝,確保鉆孔的質量符合施工要求。
2.沖洗。沖洗的目的是進一步提升灌漿質量。為最大限度的保障鉆孔的干凈清潔,可采用單孔和多孔等多種清洗方式清洗。清洗時可先用高壓水槍噴射的方式將鉆孔內較大的鉆渣沖掉,再適當減小水壓將鉆孔裂縫中的雜物清洗干凈,以便后期施工。
3壓水。在開始壓水工作之前,要對施工現場巖層的進行詳細的勘察與測量,以便充分掌握巖層的滲透性。同樣,灌漿施工前的勘探與測量結果也是確定漿液濃度以及灌漿干料與巖層滲透性之間關系的重要依據。壓水過程中,最好采取分段進行的方式從上至下依次測取各段的滲透參數。
4灌漿。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灌漿技術包括純壓灌漿和循環式灌漿兩種。循環灌漿因有利于保護漿液的流動性且能有效的降低顆粒沉淀進而改善灌漿質量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灌漿開始前,相關人員可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選用何種灌漿技術。
5封孔。灌漿工作完成后,要將灌漿孔注意封閉處理,封孔時一般采用壓力灌漿的方式。
三、巖溶地段灌漿施工技術的應用
巖溶地段下的灌漿施工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
1高壓灌漿法。高壓灌漿法是巖溶地貌條件下水利工程施工采用最為普遍的灌漿技術之一。高壓灌漿法是通過高壓噴施的形式達到巖溶填充物密實、擠壓的目的,以此來提升巖溶的抗滲性能與穩定性。高壓灌漿法最大的優點是具有較強的劈裂功能,水泥以“條帶”方式穿插在地基土中,形成網格包裹,從而大大的提升了壩體穩定性能。
2高壓旋灌漿法。高壓旋灌漿法的工藝流程為:將灌漿管放置到預設土層部位,開啟高壓脈沖泵,保持一定的角速度均勻的向四周土體中噴射水泥漿,并逐漸向上提升直至該孔的灌漿工作完成。高壓旋灌漿的優勢是:高壓脈沖泵中噴射出的水泥漿具有很大的動能,能切入土層,破壞周圍土體;旋轉上升的灌漿起到了很好的拌合水泥漿和周圍土體的作用,使土體能夠和水泥漿充分接觸,在地基中形成高強度、質地均勻的圓柱體地基。
3淺層含泥巖溶中基礎灌漿技術。淺層含泥巖層地質的主要表現為:巖溶埋藏較淺或者大規模的露出。在這種地質條件下進行灌漿作業時,要先將填充物挖出,用水泥回填完成后,方可開始灌漿作業。
四、水利施工中大吸漿量環境下的灌注技術
大量的實踐證明,以下措施能有效的減少大吸漿環境下灌漿作業的施工效率,如遇到大吸漿量環境,灌漿施工時可按以下方式進行操作。
1.限流措施。灌漿開始后,將注入速率限制在10到15升每分鐘的水平,大幅度降低裂隙中漿液流動的速度,使泥漿能夠更好的沉淀。一段時間后注入量顯著下降,此時提高壓力,仍將注入量保持在每分鐘10到15升的水平。達到灌漿標準后可視情況酌情增大灌漿速率。
2.降壓處理。先用低壓或者是自流方式灌漿,待漿體逐步穩定且凝固之后,恢復灌漿壓力,按照再正常的施工壓力灌漿。
3.間歇性灌漿。即多次灌漿,每次按照一定的灌漿量或時間標準,一次灌漿結束后,留出一定的時間讓水泥漿凝固。一般情況下,間歇時間至少兩小時,做多不能超過八小時。
五、嚴重漏水的情況下灌漿施工技術
嚴重漏水情況下的灌漿施工方式有模袋灌漿處理和填充級配料兩種。模袋的耐磨性能好,結構致密,在水泥漿壓力作用下水分可以滲出,但砂石等顆粒只能留在袋內,不但可降低水泥的水灰比縮短凝固時間而且能增強固結強度。再者,模袋也能有效降低水泥的流散性能。模袋具有變形熱性,可以適應多種類型下的溶洞。充填級配料的方式即使用比較粘稠的水泥直接沖灌粗砂與礫石在其窄縫處形成“礫石橋”,將縫隙堵住。
六、灌漿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1.灌漿施工前要準備好鉆孔、灌漿設備材料,并且做好應對緊急措施的預案。
2.施工過程中做好地下水監測工作,一旦發現地下水受到污染,應立即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3.要保證鉆孔深度和角度符合施工要求,并且對鉆孔做好記錄。
4.灌漿作業時要嚴格遵守工藝流程,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在開始時采用小流量灌漿以確保管道通暢,然后逐步增加流量,直到達到規定要求。灌漿作業前檢查注漿的密封性,防止孔口跑漿。
5.如果遇到特殊情況需要進行二次注漿,注漿標準是從一側灌漿,從另一側溢出,不可兩側同時灌漿。當遇到跑漿情況時可用小泵梁低壓力注漿方式以縮短漿液的凝膠時間,使漿液快速凝固。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利工程中基礎灌漿施工技術有很多種,多數技術形式都是人們在長期的施工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用來應對復雜的施工地形和多種特殊情況。其中,每一種基礎灌漿施工技術都有自身的優勢和弊端,例如,巖溶地段的施工技術經驗性較強,缺乏理論知識的成分;針對巖石縫隙大量吸收泥漿的技術易于操作,但是容易導致泥漿的擴散并造成資源浪費;嚴重滲水時的技術措施效果比較明顯又節約資源,但是操作起來有一定難度。我們在水利工程的灌漿技術施工過程中,要注意發揮每一種技術手段的優勢,因地制宜采用最合適的施工技術,為水利工程帶來各方面的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李凌燕,潘玉勇,周樹鋒.基礎灌漿施工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現代物業(上旬刊),2012,(03).
[2]劉湘成.試論水利工程基礎灌漿施工技術[J].科技風,2011,(04).
[3]袁秀榮.淺論水利工程基礎灌漿施工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05).
[4]宋書威.關于水利工程基礎灌漿施工技術[J].科技與企業,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