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是我國現階段比較重要的一個課題。本文筆者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闡述了目前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存在問題,探討了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策略。
關鍵詞:國有企業;黨建工作
引言
隨著企業改革的逐步深入,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結合企業實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動企業做大做強,成為國有企業當前面臨的歷史使命。在新的形勢和任務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面臨大量的新情況、新問題,如何結合企業特點和發展時機,以改革創新精神,改進黨建工作方式方法,找準企業黨建工作的位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企業改革發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為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保障和動力,是新形勢給國有企業黨組織提出的新課題。
一、目前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存在問題
1、對黨員的思想教育存在較多薄弱環節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改制成股份制企業,員工由過去“鐵飯碗”的“主人翁”變成了現在“合同制”的“打工者”,企業的生產經營完全由董事會和高管層說了算,員工普遍存在“雇傭”思想,擔心得罪老板,丟掉飯碗,對企業沒有歸屬感,缺乏“主人翁”的思想意識:與此同時,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習氣也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員工的思想。這樣,職工思想呈現復雜化、多元化的趨勢,給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不小的難度。
2、企業黨組織未能參與重大決策,黨對企業的領導沒有落實
一是黨組織的作用、地位沒能得到真正體現。部分國有企業黨組織開展的活動大多只停留在組織學習文件、偶爾組織幾次外出參觀,或調整個別職工與企業的矛盾上,沒有能夠全面發揮黨組織的優勢和應有的作用。二是黨組織參與和影響重大決策有難度。雖然國有企業管理者對黨支部組織的一些文體活動或其他一些活動有時能夠給予支持,主要原因在于有利于提高職工的凝聚力,但對黨組織能否參與重大問題決策則完全取決于企業管理者的個人意愿,“老板說了算”的觀念仍然沒有改變。
3、黨員管理的方式方法缺乏創新
黨員管理的方式方法缺乏創新,這是大多數國有企業都面臨的一個問題。從政工隊伍的素質分析,在整體觀念比較陳舊、理論素質較低的同時,人才匱乏,后繼無人的問題己經很突出。
二、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策略
1、創新思維方式,轉變轉變觀念加強黨的思想建設
(1)與生產經營實踐相結合,牢固樹立誠信觀念。企業應該改變過去單純抓黨建的做法,確立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大黨建思想,使黨建工作更緊密地貼近經濟工作,把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發展作為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黨的工作始終“圍著經濟轉,盯著業務干”。要求國有企業黨委班子成員帶頭學習和熟悉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更新知識觀念,提高“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自覺性和駕馭經濟工作的能力。
(2)與企業人本管理相結合,提升員工綜合素質。企業黨委應把思想政治工作與公司倡導的“人本管理”緊密結合,始終把員工作為企業的第一資源,既滿足他們的工作需求,又尊重他們的個性需求和生命價值。在制定企業發展戰略時,堅持把吸引人才、培養人才、提高員工隊伍整體素質作為重中之重。在實踐中,應思想政治工作服務于生產經營,以思想道德教育為先導,以崗位培訓為重點,以知識技能培訓為方向,努力實現人力資源效率與效益的最大化。
(3)與企業群眾組織相結合,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思想政治工作要與企業中黨、政、工、團,乃至企業的董監事會等各種各類組織充分結合起來,利用企業合力才能靈活務實地推進,通過深入切實的思想政治工作來提升員工的精神面貌,團結帶領全體員工全身心地投入到企業改革發展的事業中去。可以積極開展黨日主題活動、春節晚會、“職工之家”或“職工小家”創建活動、“安全生產活動月”活動、青年創新創效活動,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這些活動中去,把公司黨委、行政、工會、共青團等組織的力量充分調動起來,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合力。
2、創新工作方式,從圍繞型向主動參與型轉變
(1)以人為本加強企業管理
企業以人為本管理,關鍵在于發揮三個作用:首先,發揮企業特色文化的引領作用。企業的特色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實施以人為本管理,離不開企業特色文化的引領。企業文化主要表現在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和企業的形象上,價值觀是企業和員工行為的舍取,企業精神是企業和員工的精神狀態,企業形象是企業的標志;其次,發揮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的作用,實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無論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是管理的主體,制度是客體,制度靠人去制定和在執行過程中不斷完善;第三,發揮機制創新的激勵作用。一個好的機制,是員工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在實現以人為本的管理中,要不斷創新機制、優化管理,努力實現每位員工價值的最大化。
(2)提高工作績效,努力從粗放型經營向高質量高效益發展模式轉變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理念,緊緊圍繞轉變企業發展理念、發展思路、發展模式,提高企業發展質量來創新加強黨建工作。要強化圍繞發展、服務發展的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更加自覺地把黨建工作放在服務發展這個大局來思考、展開;要找準圍繞發展、服務發展的切入點、結合點,更加主動地把黨建工作滲透到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等的各個方面,貫穿于企業改革發展的全過程。
3、創新黨建文化,使之與企業先進文化相結合
(1)加強制度文化建設,為打造企業文化體系奠定基礎
制度文化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制度作為一種文化,與一般意義的文化不同,制度是有形的,往往以責任制、規章、條例、標準、紀律、指標等形式表現出來,制度文化是在有形的制度中滲透文化,通過有形的制度載體表現出無形文化。由于企業員工認同一種精神文化普遍需要經過較長時間,而把精神文化“裝進”制度,則會加速這種認同過程。當科學的企業制度逐漸成為一種優秀的制度文化時,企業就獲得了長期的生命力,百年企業需要培育的是優秀的制度文化,而不能僅僅停留在建立科學的制度上。
(2)努力從注重硬件建設向注重硬件和軟件同步建設轉化
市場經濟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和文化軟實力的競爭.企業員工作為一切企業行為和運作的主體,其素質的高低是企業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創新加強先進典型的發掘培育工作.一方面,重視深挖老典型的新經驗,促進老典型不斷出新招、求突破,不斷煥發生命力、創造力和戰斗力;另一方面,重視總結新典型的新亮點,指導新典型不斷出成績、上檔次,不斷提升影響力、帶動力和輻射力。同時,要高度重視創新典型培育的方式方法,保持典型創建活動的連續性和內在性,推動典型創建活動不斷深化、創建質量不斷優化、創建任務不斷細化,更好地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示范作用,促進企業兩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各級黨組織要認真貫徹十七大精神,大力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企業文化“軟實力”建設。
(3)以企業品牌戰略發展規劃為指引打造企業文化體系
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生生不息的物質和精神支柱。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身規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網絡,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又要拓寬渠道,寓教于文,寓教于樂,寓教于各種健康有益的活動之中。通過有計劃地組織一些集體活動,一方面可以滿足員工開眼界、得信息、學技術、求新知等要求;一方面可以增強凝聚力,打造協作品質,展現集體的共同意識,鼓舞人心.此外,我們還可以了解員工的綜合素質,發現隱藏于細節中的潛在能力和存在的思想問題。其實每項集體活動本身就含有思想工作的成份,對員工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結語
總之,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新的形勢下,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要發揮更堅實的主導作用,作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力量要發揮更積極的推動作用,作為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主力軍要發揮更有力的引領作用,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孫琴.新形勢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研究.《武漢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8.6.
[2]張曉文.用科學發展觀推動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南方論壇》.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