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水電工程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隨著我國經濟穩步發展,水利水電工程項目也逐步趨于穩定,防滲漏施工技術更是成為不可或缺的部分。文章主要探討了水利水電施工中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技術要點,以供參考。
關鍵詞:水利水電;施工;混凝土防滲墻
引言
水利水電工程的滲漏問題不僅僅會影響工程的使用效果,對周邊人們的生命以及財產安全也將帶來一定的威脅。水利水電工程出現滲漏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出現裂縫,裂縫會導致工程的功能無法發揮,嚴重時會導致整個工程出現坍塌,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危害。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采取科學合理的混凝土防滲墻技術,能夠更好的保障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質量,同時延長工程的壽命。
1水利水電施工中防滲控制技術
水利水電施工中出現滲透問題主要是因為地基中存在著砂卵石或者施工出現裂縫,這樣對工程的安全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采取何種措施控制滲透問題就成為了人們關注的重點,并且也成為了人們不斷探索的問題。在水利水電施工中,滲透破壞是比較常見的問題,因此,首先,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控制非常必要,要對滲透破壞的類型進行全面的了解,對滲透破壞的原因進行分析,針對滲透問題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其次,也要分析施工現場的地質條件,根據滲透控制的原則采取除險措施,保證除險措施的科學合理,并且分析施工的經濟性,保證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更大的效果。再者,防滲漏施工技術措施一定要保證科學性,這樣才能對施工質量進行保證,達到根除滲透破壞的目的。在對大量的實踐進行總結以后,在控制堤防滲透問題時,要做到因地制宜,并且對出口要進行保護。
目前,主要的防滲控制措施包括排滲、截滲和壓滲等措施。排滲是指設置專門的設施對堤防的穩固性進行提高。截滲是各類防滲墻的應用,可以利用水泥土截流技術將水泥注入土體中,然后攪拌成水泥土,并且利用水泥的固化作用,保證土體的固結,逐漸形成水泥土截流墻,達到截流的目的。壓滲是利用堤后壓浸平臺,這樣能夠對填塘蓋重。各種防滲控制措施的應用能夠對各種滲流問題進行解決,但是采取何種措施還要進行具體的分析,針對比較難治理的問題可以采取多種措施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綜合治理,這樣能夠達到控制滲流的目標,同時,對堤防的安全性進行保證。
2水利水電施工中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控制
2.1造孔
防滲墻造孔應根據地層情況、鉆機類型和其它施工條件選擇鉆劈法、兩鉆一抓法或抓取法等。劃分槽段時,應綜合考慮地基的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造孔方法、機具性能、造孔歷時、墻體預留孔位置及澆筑導管布置原則等因素。合攏段應以短槽孔為宜,應盡量安排在槽深較淺、條件較好的地方。
2.2泥漿固壁
泥漿應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流變性能、穩定性以及抗水泥污染能力。應根據施工條件、造孔工藝、經濟技術指標等因素選擇拌制泥漿的土料。泥漿的性能指標和配合比,必須根據地層特性、造孔方法、泥漿用途,通過試驗加以選定。儲漿池內的泥漿應經常攪動,保持泥漿性能指標均一。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壩體填筑質量差,易發生漏漿、滲漿現象,要保證泥漿池的容量滿足施工要求,同時,一定要保證其穩定和安全。當發生漏漿、滲漿時要及時補充,并采取措施進行堵漏,保證槽孔內漿面高于導向槽底部。如果出現塌孔事故可采用低標號混凝土進行回填,待達到一定強度后再進行施工。
2.3混凝土澆筑
防滲墻混凝土的澆筑采用水下導管澆筑法,導管內徑以200~250mm為宜。槽孔內使用兩套以上導管時,導管間距不得>3.5"m。一期槽端的導管距孔端或接頭管宜為1.0~1.5m,二期槽端的導管距孔端宜為1.0m。當槽底高差>25cm時,導管應布置在其控制范圍的最低處。導管的連接和密封必須可靠。應在每套導管的頂部和底節管以上設置數節長度為0.3~1.0"m的短管。導管底口距槽底應控制在15~25cm范圍內。開澆前,導管內應置入可浮起的隔離塞球。開澆時,應先注入水泥砂漿,隨即澆入足夠的混凝土,擠出塞球并埋住導管底端。在澆筑過程中,要控制混凝土澆筑強度,速度過快可能劈裂壩體,過慢會使混凝土表面泥漿沉淀較厚,同時表層混凝土初凝,影響澆筑質量。
2.4墻間接縫
各槽段間由接縫連接成防滲墻整體,槽段間的接縫是防滲墻的薄弱環節。兩槽孔間混凝土墻的連接,是保證防滲的關鍵。在連接部位,從孔口到孔底連接的墻厚,必須達到設計厚度,且混凝土墻間必須連接緊密,夾泥層不能過厚,以防滲透破壞。目前采用的接頭主要方法有鉆鑿法、拔管法、雙反弧法、銑槽法及接縫設置止水等。
3水利水電施工中混凝土防滲墻技術
3.1防滲墻的處理方法
(1)薄型抓斗。薄型抓斗相比其他處理防滲墻的方法具有如下的優點,包括工藝簡單、地層適應更加廣泛、價格低廉。薄型抓斗可以用于在砂土、粘土以及卵石及砂礫含量、粒徑均在一定的范圍中、這樣的情況時適合采用此方法。通常薄型抓斗的寬度為30厘米,其成墻工藝是指在進行挖土開槽的時候,采取泥漿來護壁,同時進行塑性混凝土的澆筑,最大防滲墻的成墻深度可以達到四十米。
(2)多頭深層攪拌水泥土。在砂土、粘土以及淤泥與直徑均不超過5厘米的砂礫層時采用多頭深層攪拌水泥土的辦法,同時借助多頭的深層攪拌機進行攪拌的時候,在土體中通過水泥漿的噴入,進行攪拌,使土體和水泥漿液混合到一起,然后凝固成水泥土樁,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防滲的墻體。
3.2垂直防滲墻的技術
地方的滲流控制主要可以對堤身的內部滲流狀態進行控制,這樣能夠對滲透坡降以及滲流水源進行有效的控制,對堤防的安全也能進行保證。垂直防滲技術現在還沒有明確的定義,可以利用填充、置換、擠密、凍結等技術,對土層或者是巖層中形成垂直防滲帷幕墻體,這樣能夠起到阻水以及截水的目的。垂直防滲墻體的厚度可以根據堤身內部和外部的作用情況進行計算,主要施工方法體現在以下方面。
(1)垂直防滲墻施工置換法。垂直防滲墻施工置換法是利用機械設備將原先地基中的土層進行挖除,然后在基坑中填入防滲材料,這樣在土體中能夠形成起到防滲作用的墻體,實現防滲作用。置換法在施工時,要在地下設置連接墻,在施工中方法也比較簡單,因此,被廣泛的應用在堤防施工中。
(2)垂直防滲墻注漿法。垂直防滲墻注漿法在施工中主要是利用鉆孔的方式來實現,在孔中注入漿體,利用漿液的流動將土體形成墻體,這樣在一定范圍內能夠更好的實現保護效果。注漿法在應用中主要是對水泥注漿、粘土注漿以及化學注漿方法,在防滲過程中,要對施工現場的土層結構以及特性進行綜合分析,根據土層的情況選擇科學的方法進行治理,但是,在施工過程中對環境保護問題也要進行重視,避免對環境產生影響。
結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發展新時期,為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將越來越多。在水利水電工程中,我們要從施工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合適的混凝土防滲墻技術,并在施工中把握好各個施工環節,從而提高防滲墻整體的施工質量,使它更好地為水利水電工程服務。在今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要不斷提高墻體的深度,降低施工成本,簡化施工過程,提高施工質量,從而促進混凝土防滲墻技術的新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鳳霞,羅廣華.關于水利水電施工中混凝土防滲墻技術的探討[J].大科技,2012(22).
[2]王艷麗,靳冉.有關水利水電施工中混凝土防滲墻技術的分析[J].大科技,2012(19).
[3]李經順.水利水電施工中混凝土防滲墻技術的分析[J].建材發展導向,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