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鄉規劃是一種空間戰略規劃,是統籌城鄉發展的綜合調控手段。城鄉規劃在城鄉統籌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城鄉規劃需要堅持全面統籌發展的理念,從單純注重城市發展轉向更好地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推動城鄉區域的互促共進,從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轉向更好地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本文主要針對城鄉規劃設計的總體要求和原則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城鄉;規劃設計;原則
加快發展城鄉建設,可大規模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促進鄉鎮企業聚集,提高經濟效益,有利于節約用地和環境保護。對實現農業現代化、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促進城鎮化進程,實現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1、城鄉規劃設計的含義
城鄉規劃設計指的是:在一定時期內,對當地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發展以及空間的布局和土地的利用,再加上對各項目的部署和規劃。也就是對人們的活動區域加以規劃,使之與區域里的各種關系相協調的手段,這是對整座城市的分析與設計,對整座城市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它是研究整座城市的所在區域的科學。合理的協調建筑之間的聯系,以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延續歷史并展望未來,向市民呈現出城市的發展前景。這是一種宏觀的空間地域規劃,為人類的各種生存活動和生存方式提供空間結構。
2、城鄉的總體規劃設計要求
2.1結合城鄉的自然資源,體現城鄉建設的特色每一個城鄉都有自己獨特的自然環境,山脈、平原、江海、湖泊、河流、森林等地形地貌及風、霜、雨、日照、氣溫、濕度等相應的氣象特征都對城鄉特色產生影響,甚至可以決定城鄉景觀的基本結構,尊重、利用自然景觀創造城鄉特色時必然要遵循這些原則。在做城鄉規劃之前,要根據城鄉的資源特點來確定城鄉的定位、格局和發展方向。特別是對歷史遺留下來與自然協調較好的部分,要強化原有的氣脈,最大限度地發揮自然要素的優勢,做到每一項建筑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以突出城鄉的自然特色。
2.2結合城鄉的物質經濟條件,突出城鄉建設的特色城鄉的發展與特色的形成都要依賴于一定的物質經濟基礎。經濟的發展為利用各種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提供了前提,為設計的實施提供了物質保障。因此城鄉特色的定位不能脫離實際,貪大求洋,不能過于超前,超越城鄉的經濟實力,否則定位很高,不能付諸實施,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城鄉的總體規劃編制要著眼于可持續發展,具有超前性和地方特色,既要堅持高標準,又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城鄉定位和經濟社會發展類型,創造有特色的城鎮空間,體現城鄉建設的地方特色。
2.3結合城鄉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宗教,保護和創造城鄉的特色。每一個城鄉的歷史、文化、民族、宗教都有自己的特色,城鄉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隨時間延續的歷史過程,對于歷史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是城鄉特色定位時需要加以考慮的重要方面。切勿盲目模仿外國外地的規劃建設模式。歷史環境和文物建筑往往成為城鎮的象征,規定著城鎮的特色,如曲阜的北廟、正定的隆興寺、趙縣的趙州橋、井岡山的茨坪、新疆的伊斯蘭建筑等。城鄉的規劃建設要深入研究其歷史文化和民族宗教,對城鄉的文物、原有城鎮格局和傳統街區等歷史文化景觀要加以保護和發展,使城鎮在總體布局和局部風貌上保持并強化其特有的歷史、文化、宗教、民族特點,達到保護和創造城鄉的文化特色。
2.4結合建筑設計,塑造城鄉建設的特色城鄉的建筑設計一定要在規劃的指導下進行,要突出建筑作品的藝術性,突出精品意識,建筑物的尺度、色彩等要突出個性,形象新穎,體現建筑使用功能與審美功能的統一,一些建筑物如橋、塔、古城墻等統統因其造型獨特,體現突出或具有歷史意義等成為城鎮中特有景觀。比如河北趙縣的趙州橋,因其具有歷史上最早的單孔石橋聞名。建筑實體是最直接、最強烈地刺激人們感官的元素,建筑特色是表現城鄉特色的一個重要方面,一些有特色的建筑往往成為城鄉的標志,它們要么歷史悠久、要么造型別致、具有深刻的文化意義。
2.5結合景觀設計,強化城鄉建設的特色要強化城鄉建設的特色,景觀設計是一條重要途徑。景觀設計是對一條街、一個城鎮空間、一個重點地段的景觀品位的設計,是處理建筑單體與環境整體協調關系的關鍵,是獨立于規劃和建筑設計的工作。通過景觀設計加強城鎮空間、主要街區和重點地段的景觀控制,避免建筑設計的盲目性,達到強化城鄉的特色的目的。
3、城鄉規劃遵循的原則
3.1城鄉規劃要為社會、經濟、文化綜合發展服務的原則
當前我國正處在加速城市化的時期,即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各種社會、經濟矛盾凸顯,對政府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城鄉規劃是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主要方式之一。城鄉規劃、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綜合發展,不斷優化城鄉人居環境。實施城鄉規劃與城鄉綜合發展是相輔相成、互為依據的。沒有城鄉的不斷發展就不可能為實施城鄉規劃提供物質基礎。在編制城鄉規劃時是否有利于區域綜合發展、長遠發展,應當成為我們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也是檢驗城鄉規劃工作的根本標準。
3.2城鄉規劃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
從實際出發就是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從城市的市情出發。近年來,雖然我國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國民生產總值排名在世界上不斷上升,但人口多、底子薄的情況并未得到根本改變,仍屬于發展中國家,這就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一切城鄉規劃的編制,包括規劃中指標選用、建設標準的確定、分期建設目標的擬定,都必須從這個基本國情出發,符合國情是城鄉規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我國幅員遼闊,城市眾多,各地自然、區域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差別很大,城鄉規劃不能簡單地采用統一的模式,必須針對市情提出切實可行的規劃方案。
3.3城鄉規劃應當貫徹建設人居環境的要求,構建環境友好型城市的原則
現代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城市的人居環境的建設水平。在特定意義上講,城鄉規劃是城市的環境規劃,城市建設是為市民的工作、生活創造良好環境的建設。城市的發展,尤其是工業項目,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是有一定的影響。但產業發展與人居環境建設的關系,決不是對立的、不可調和的。城市的合理功能布局是保護城市環境的基礎,城市自然生態環境和各項特定的環境要求,都可以通過適當的規劃方法和環境門檻的提高,把建設開發和環境保護有機地結合起來,力求取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
3.4城鄉規劃應當貫徹城鄉統籌、建設和諧社會的原則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在城鄉規劃工作中,關鍵要堅持“五個統籌”,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地持續發展。城市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和時代文明的集中體現。在編制城鄉規劃中,必須注意保護當地的優秀歷史文化遺產,有紀念意義、教育意義和科學藝術價值的文化古跡,把開發和保護、繼承和發揚結合起來。少數民族地區的城鄉規劃應當適應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需要,并努力創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城市風貌。
4、結語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跨入新的階段,實施城鎮化戰略,加快城鎮化進程,是我國今后一個時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加快我國城鎮化進程,城鎮的發展建設就成了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