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山街保護整治是西湖綜合保護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歷了前幾年的保護建設后,西湖已初步形成“東熱南旺西幽”的新格局,而“北雅”則尚未形成,作為西湖北面的最關鍵地塊的北山街,整體環境還不盡人意,市政配套設施落后,多數建筑建于上個世紀20年代~50年代,年久失修,存在很多安全隱患。根據關于北山街保護工程相關工作專題會議的精神,對北山路沿線的建筑修繕勢在必行。本次調查范圍為北山路大佛寺及其周邊區塊的直管公房。建筑占地面積為2622平方米,建筑面積為3793平方米。該區域建筑結構形式為傳統木結構及磚木結構為主,建筑風格多為中式民居風格。
關鍵詞:危舊房;現狀調查;修繕意見
一、歷史沿革
北山街歷史文化街區東起保俶路,西至曙光路,南臨西湖,北靠寶石山、葛嶺、棲霞嶺,與市區湖濱相連,是西湖風景區內唯一的歷史文化街區,地理位置優越。北山街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大量考古資料證明,北山、老和山一帶是西湖最早有人類活動的區域,現存最早遺存為秦始皇纜船石。歷史上,北山一帶向為文人雅士聚集之地,寺院祠墓林立,曾留下無數佳話逸事。現尚存許多文物古跡,已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就有7處,包括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岳飛墓(廟),杭州市標志性建筑保俶塔,大佛寺院造像、首屆西湖博覽會工業展館等。還有秋水山莊、孤云草舍、堅匏別墅、抱青別墅、靜逸別墅、穗廬、瑪瑙寺等一大群中西式近代建筑。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交融,使北山街呈現出文化多元化的特性。北山街自然風光也別具特色,特別是火成巖構成的寶石山,不僅是觀賞西湖的最佳地點,其特有的景觀“寶石流霞”還列入西湖“新十景”之一。
二、現狀概述
本次修繕建筑根據院落情況共分為A、B、C三個區塊。
A區塊以木結構為主。該區塊為二進院落式布局,占地范圍1468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為878平方米,建筑面積為1609平方米。院落有兩個出入口,通過臺階走入東面進口,進門為一廊架,廊架兩側各是一幢二層樓的木結構建筑,再往北拾級而上后,右側也是一幢二層樓的木結構建筑。左側再次進入門洞后是三幢圍合型的建筑群:一幢傳統民居二層磚木結構的小樓;一幢傳統木結構的二層樓;一幢木結構的一層樓。
殘損情況:
(1)基礎、地坪。①、室內地坪。該區域室內地面一層多為水泥地面,下沉、破損嚴重。樓梯及二層多為木地板樓面,木材已出現開裂、損壞的情況。(見殘損圖一)②、室外地坪。現狀室外地坪以青石為主,局部破損松動、部分沿階石缺失。(見殘損圖二)
(2)墻體。墻體以灰板墻及磚墻為主,墻體大多殘損、抹面剝落,局部出現墻面傾斜的情況。(見殘損圖三)
(3)大木構架。以傳統木結構為主,局部磚木結構。梁架、柱基本保存,但用材較小,由于年久失修,梁架受力系統破損嚴重;大多木柱柱根也霉爛嚴重,甚至已出現缺損、斷裂現象。由于屋面漏水嚴重木桁條上表皮霉爛,部分木桁條劈裂。由于住戶居住,不能逐一勘查,待施工打開后補充勘測,根據具體情況補充調整方案設計。(見殘損圖四)
(4)屋面。屋面瓦件多數破損,薄厚不均,瓦隴歪閃,瓦頂變形;由于屋面漏水望板基本都霉爛、槽朽嚴重;檐口椽子因受雨水侵蝕槽朽嚴重、檐口連線多處呈波浪形、變形嚴重。(見殘損圖五)
(5)門窗及裝修。原立面木作裝飾物局部缺損,現狀門窗雜亂修茸,油漆基本脫落,部分門窗已被住戶封堵,并且局部門窗損壞。(見殘損圖六)
B區塊以木結構為主。該區塊為一進圍合型院落布局,占地范圍625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為355平方米,建筑面積為355平方米。院落的出入口在建筑群的南面,緊貼道路,通過南面的一層木結構的建筑進入四合院內,東、西、南面各是一幢單層磚木結構的傳統民居建筑。
殘損情況。
(1)基礎、地坪。①、室內地坪。該區域室內地面多為木地板地面,目前局部損壞,地面下沉。②、室外地坪。現狀室外地坪以水泥預制板為主,局部破損松動、部分青石沿階石缺失。(見殘損圖七)
(2)墻體。墻體由磚墻為主,局部木板墻。局部外墻面水泥砂漿面層,現狀墻體大多殘損、抹面剝落,露出磚墻,局部出現墻面傾斜的情況。(見殘損圖八)
(3)大木構架。以磚木結構為主。梁架、柱基本保存,但用材較小,由于年久失修,梁架受力系統破損嚴重;大多木柱柱根也霉爛嚴重,甚至已出現缺損、斷裂現象。由于屋面漏水嚴重木桁條上表皮霉爛,部分木桁條劈裂。由于住戶居住,不能逐一勘查,待施工打開后補充勘測,根據具體情況補充調整方案設計。(見殘損圖九)
(4)屋面。屋面瓦件局部破損,薄厚不均,瓦隴歪閃,瓦頂變形;由于屋面缺少瓦件處漏水,現狀木望板基本都霉爛、槽朽嚴重;檐口椽子因受雨水侵蝕槽朽嚴重、檐口連線多處呈波浪形、變形嚴重。(見殘損圖十)
(5)門窗及裝修。現狀門窗形式多樣,大小不一,油漆基本脫落,并且局部門窗損壞。
C區塊以磚木結構為主。該區塊由多幢獨立的建筑及一給圍合型建筑群組成,占地范圍3014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為1389平方米,建筑面積為1829平方米。主要有南北兩個出入口和,南面的出入口是由北山路拾級而上,北面出入口挨著寶石山前路。進入南面入口后,通過一條長臺階首先看到的是一幢木結構的二層樓建筑,它的左邊是一幢一層的磚木結構建筑。再往北走,是一個由四幢一層樓的磚木結構建筑組成的半圍合的坡地建筑群,江南民居風格。由北面入口堅匏別墅門頭進入,是一個基本圍合型的院落建筑,該建筑群由一幢二層樓的磚木建筑與三幢一層的磚木建筑組成。
殘損情況:
(1)基礎、地坪。①、室內地坪。該區域室內地面多為水泥地面,目前局部損壞,地面下沉。②、室外地坪。現狀室外地坪以水泥預制板及青石板為主,局部破損松動。
(2)墻體。墻體由磚墻為主,現狀墻體大多殘損、抹面剝落,露出磚墻,局部外墻面水泥砂漿面層,并出現墻面傾斜的情況。(見殘損圖十一)
(3)大木構架。以磚木結構為主。屋面梁架基本保存,由于年久失修,梁架受力系統破損嚴重。由于屋面漏水嚴重木桁條上表皮霉爛,部分木桁條劈裂。由于住戶居住,不能逐一勘查,待施工打開后補充勘測,根據具體情況補充調整方案設計。(見殘損圖十二)
(4)屋面。屋面瓦件局部破損,薄厚不均,瓦隴歪閃,瓦頂變形;由于屋面缺少瓦件處漏水,現狀木望板基本都霉爛、槽朽嚴重;檐口椽子因受雨水侵蝕槽朽嚴重、檐口連線多處呈波浪形、變形嚴重。(見殘損圖十三)
(5)門窗及裝修。現狀門窗形式多樣,大小不一,油漆基本脫落,并且多數門窗損壞。
三、維修原則
1、提高建筑安全性能的原則。通過結構補強,局部更換,加固的手法,提高建筑安全性能的原則:盡量少用大面積拆除重做或復制更換的做法,盡可能采用局部拆砌,用可識別的材料采用護支頂辦法進行整體結構補強加固;對部分構件用材過細,承載力不夠的采用隱蔽部位局部支護手法加固。提高安全性能,確保安全。
2、最低干預的原則。保證建筑安全為限度進行維修加固,盡量少更換原構件,盡可能多的保留原狀原物,能修則修能補則補,盡量不更換。
3、改善基礎設施,增強安全保障原則。按國家有關法規、規范要求,兼顧使用功能,配備消防、水、電設施,進行白蟻綜合防治,確保建筑安全。
4、建筑立面局部改善,美化原則。在確保建筑安全的前提下,立面出新;再根據原有建筑的立面特性,局部美化改造,達到建筑風格上的統一。
四、維修方案
1、基礎。對地面出現沉降性裂縫的,以及墻面出現明顯傾斜的建筑進行基礎加固處理。加固方法:由于房屋仍有住戶居住,不能對基礎全面勘察評估,暫擬以原有毛石基礎作為墊層,新增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為慎重起見,維修施工開始后做進一步詳細勘察,根據勘察結果對基礎加固方案進行優化調整,保證建筑安全和維修工程質量。
2、臺階、排水、鋪地。1)室外鋪地、臺階、排水:對室外破損的鋪裝進行更換;缺損的臺階進行修復;重做排水系統。2)對原有高差較高的臺階增設扶手,材料采用熱鍍鋅鋼管,仿木色。3)室內地面:原有水泥地面抹平出新;原有木地板地面更換破損的木地板面層。
3、墻體。1)木結構。墻體表面抹灰局部剝落、空鼓的,剔除空鼓殘損粉刷層,重新恢柴泥會打底,麻刀灰抹面,石灰漿刷白二度。表面抹灰大面積嚴重剝落的,以單面墻為單位,清除原抹灰層,柴泥灰打底,麻刀灰抹面,石灰漿刷白二度。2)磚木結構。磚砌體墻體應對砂漿和砌體本身進行進一步強度檢測,如果根據檢測結果復算滿足承載力計算要求的,僅對墻體粉刷修剔除后復原;如不能滿足承載力計算要求的,為增強水泥砂漿層與原墻基層的結合能力、使二者能共同受力,應鑿去原有墻面的抹灰層,并剔除已松動的勾縫砂漿,然后用鋼絲刷刷除墻面灰粉,并用清水沖洗干凈,噴涂高標號水泥素漿一道;注意剔除墻面抹灰層時不得使用重錘、風鎬等振動較大的工具,也不得用力過猛,以免損壞墻體。表面處理完成后采用鋼筋網片和水泥砂漿進行墻體加固。
4、梁、柱及其他構件。1)木結構。表面糟朽、蟲蛀、細小劈裂的采用清除糟朽部位用包鑲、嵌補的方法修復,采用同材料按殘損形狀修補至原狀,嚴格控制剔朽范圍,拼縫嚴密和順,接縫處采用環氧樹脂粘接。墩接構件,結合部用榫卯連接,接縫處用80x5的扁鐵箍加固,咬合牢固緊密;表面挖補的木構件,無法榫卯連接的,結合部用環氧樹脂粘接。糟朽、蟲蛀、劈裂較嚴重的,需逐根復驗嚴重殘損木構件的有效截面承載能力,有效截面不組的,影響安全的,采用混凝土支拖加固;有效截面滿足受力要求的,剔除殘損部分,嚴格控制剔除范圍,用同材料按殘損形狀采用墩接等方法修補至原狀。墩接方法要求采用刻半墩接,大木構件搭接長度不得小于500mm,榫頭要求嚴密合縫,接口兩頭各打寬度80mm厚5mm的扁鐵箍一道,鐵箍涂防銹漆二道,面漆隨木構件,墩刻長度不得超過柱高的1/3,小斷面的枋、抱框等的墩刻,搭接長度不小于斷面的2倍。對墩刻精細的藝術構件朽爛嚴重的,盡量將雕花部分取下,粘貼到新構件的相同位置,最大響度的保存歷史原物。2)磚木結構。為增加整體穩定性且不影響原有木屋架,在縱橫墻交界處設置鋼板柱,墻頂部設置鋼板圈梁。3)其他構件。a.構件不存,遺跡可辨類。不同位置的同類構件尚有保存,原位置榫卯、遺跡保存,一句榫卯、遺跡,參照同類實物,可以較準確的推斷復原的,按現存實物復制補配,復原尺寸依據卯口及相應位置的比例推斷。b.構件不存,遺跡不辨類。構件不存,卯口遺跡明顯,但很難確知原狀的,不影響安全的不予復原;影響安全的,只進行安全加固,簡化形體不再進行細部分工。
5、屋面。1)椽望。為打牮撥正梁架,允許瓦件、椽望落架,逐一挑選,剔除糟朽的椽子;逐根整修、修復補配椽子,更換小于φ60的椽子,更換望板,按原做法安裝。2)瓦面。對現狀是小青瓦屋面的:清除破損的瓦件,增設三元乙丙雙面砂防水層。用原規格的瓦恢復屋面,要求瓦壟順直,底瓦搭四露六,上半部蓋瓦搭七露三自然過渡到下半部搭六露四;天溝部位底襯特質陶瓦,復原豎向小青瓦斜鋪屋脊,兩端用臥瓦收頭。對現狀是水泥瓦或者塑鋼板屋面的統一更換成小青瓦屋面。對位置在樹林中的建筑,由于樹葉過多的掉落不易清理所以屋面采用平瓦。
6、裝修。1)門窗。原有破損門窗統一更換,未破損的門窗統一油漆出新。考慮到防盜問題,原有門窗內統一設計鋁合金花格。2)油漆斷白。對原木構件清除污垢,經三防處理后重做油漆,施工時按指定樣板做油漆小樣,經業主、設計方確認后,方可油漆。3)建筑室內。對原有建筑內墻統一粉刷出新,統一做石膏板吊頂。
7、立面改造。原則上對現狀建筑不進行大的立面改動,在原有建筑的立面形式基礎上,通過增加建筑局部的面材,及構件(如增加假柱、假梁等);統一原有門窗、欄桿的式樣及大小;清理原有亂搭建筑,來達到美化建筑立面的目的。
五、專項設計
l、消防工程。按《古建筑消防管理規則》、《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等相關規范,配置消防設施,保障建筑安全。室內按規范要求配置滅火器;建筑四周間距60m設置消防栓,接城市消防系統,組成三級消防網絡。
2、水電工程。1)供電。拆除現隨意拉接的線路,根據使用功能重新設計用電方案,設計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進行設計。所有線路采用明線布置,電線采用銅芯線,外套金屬絕緣管,應有可靠的接地裝置。2)排水。疏通、恢復原排水系統,將原排水組織納入市政排水系統,根據使用功能重新設計符合現行規范的排水系統,大幅度改善基礎設施。3)給水。清除隨意拉接的自來水管,按現行規范進行設計。
3、白蟻防治。請杭州市白蟻防治所進行蟲害檢查,提供檢測報告,制定蟲害防治方案,結合施工統一防治。重點隱蔽部位間隔一定距離予留補藥孔,具體位置現場協商指定,定期檢測防治蟻蟲。
希望本次調查能為北山街保護工程提供有用資料。感謝揭常青工程師對本次調查予以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