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建筑中的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有著極其廣泛的作用,由于混凝土在高層截面當中、基礎建設等方面在施工中的所有應用,但是由于體積過大,使其表面系數過小,當發生水化時集中釋放能量,使其內部溫度急速升高,導致內外產生溫差,進而引發裂縫問題,影響其使用性能,因此,本文就混凝土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展開研究,使其不斷完善。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房屋建筑;應用
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帶動了建筑工程的創新和發展,通過相關資料可知,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由傳統技術發展為現代技術也經歷了較長時間,且該施工廣泛應用于房屋建筑工程,若施工技術落后,也會影響房屋的最終質量,因此應該針對目前施工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技術含量,推廣高級技術的應用。[1]對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程而言,直接關系到房屋建筑結果,應收到關注并進一步研究、發展。
一、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技術分析
在建筑施工的中,建筑面積超過1千平方米或者尺寸1米以上的,在施工中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溫度,由于在建筑面積比較大的情況下,混凝土的結構比較厚實,在澆筑之后,水泥所產生的熱量難以揮發,容易導致內外溫差較大,因此施工中必須密切注意控制好溫度,防止裂縫問題。
在施工前必須做好全面的各項準備工作,以確保在施工中順利及時的完成,進而確保房屋工程質量。
在開展施工中,混凝土攪拌的時間和材料都有嚴格的要求,相對普通的水泥攪拌時間,對于大體積的混凝土攪拌而言,時間稍微長一些,主要是因為在大體積的混凝土當中摻加了大量的粉煤灰和特殊的外加劑,進而使單位水泥量減少,所以須嚴格控制好攪拌時間,通常30分鐘左右,在投放的過程中必須由專人進行管理,確保配比的科學合理性。
在水泥澆筑的過程中也極為重要,在確保房屋質量的前提下,澆筑要逐層進行,在澆筑下一層之前必須確保之前的混凝土在初凝狀態中,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施工效果,這些廣泛應用到小型建筑中,如果應用到大型的建筑面積當中,須在施工中用到振搗器和平板振搗器時,但是一定要注意先后順序,先摻入振動器插入式的振動,然后使用平板振動,同時在使用中先橫后縱依次進行,這樣即省時又省力,增強施工效果。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溫度和濕度,因為溫度對混凝土而言,起著促進凝結度和拉伸度,因此在施工中,嚴格控制好溫度,這樣可以避免承受力和結構力不足而產生的裂縫,尤其是是在夏季施工中,一定要避免沙石在高溫下的直射,也可以采用冰水攪拌的方法進行降溫,澆筑完之后確保溫度的控制,定期測量溫度,做好相關工作,避免因為受力不均產生的而產生的裂縫。
混凝土施工結束后一定要注意工程的養護,避免減少在工程中出現的裂縫。
二、大體積混凝土在房屋建設中的具體應用
(一)混凝土配合比研究
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的作用不可忽視,因此需要預先做好準備,例如借助電子計算機軟件計算并配比,確定用量和原料類型。配比過程中,需要確保水泥含量不能過高。對于大體積混凝土材料而言,骨料比例應在總體積的80%左右即可,因此在選用時應注意其材質應保證不含有過高的膨脹系數,表面沒有雜質以及巖石碳膜低,二區中砂為首選,同時,石子中的含泥量應在1%以內,切粒徑不能高于30mm(碎石標準)。[2]若施工中使用較多水泥,則可以采用粉煤灰替代,占總比例的20%左右即可,且兩者細度相仿。
若房屋設計有額外要求,則應依據合適的比例選擇合適的原料,若水泥水化過程中放熱過大,還需將礦渣硅酸鹽水泥等與之混合進行混凝土配置,水泥使用量保證在400kg/㎡即可。
若在混合過程中需要選擇外加劑,則還應該遵循施工設計原則,反復核對質保文件和復檢材料,確保配置量合格。常見的混凝土外加劑有:塑化劑以及加氣劑等,合理應用外加劑,能夠有效降低水泥熱化量,避免水泥與水之間的過分作用,具有明顯的經濟優勢。
水泥的抗裂與密實性與其抗滲性有明顯相關,外加劑在使用過程中,用量不能高于水泥總量的5%。與之類似的板墻混凝土配比同樣十分重要,例如降低水灰比等方法。
(二)混凝土的攪拌及澆筑所注意的問題
1、在施工中應密切注意混凝土的投放量和攪拌時間,因為關系到房屋的質量,因此在施工中一定要在施工中把握好混凝土的攪拌時間和投放量。[5]因此,我們可以在混凝土進行攪拌的過程中加入適量的粉煤灰,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攪拌時間,而且可以減少水泥的使用量,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通過此方法來節約成本。
2、在施工過程中須考慮所預先埋的管道、鋼筋密度等問題,還要考慮澆筑的間隙時間。間隔時間過長直接影響工程進度,時間過短會影響水泥的凝結狀態,避免產生縫隙等問題,在施工中還應該保持表面的干凈及平整,并且在水泥初凝結時進行第二層澆筑,兩層結合須采取薄層澆筑法使其中的熱量及時的散發,在振搗的時候確保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質量,進而可以增加混凝土和鋼筋的凝結力,縮小層與層之間的間隙,這樣就可以增加和提高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抗壓和緊密度,最后要在澆筑完畢后及時處理掉空隙中的水分,防止房屋出現沉降而產生的裂變。
(三)建筑工程養護的方法和必要性
在建筑施工中因混凝土產生的溫差造成的裂縫,所以應做好養護工作,在建筑中的養護方法有兩種,1、保溫法,保溫是可以讓混凝土所產生的平均溫差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力,避免產生貫穿性裂變和表面裂變。2、保濕法,保濕法主要是制造潮濕環境進而避免混凝土表層發生脫水而產生的裂變。由于在房屋的建筑中,混凝土的墻面等中都添加的膨脹劑,所有在澆筑完成之后應在表面覆蓋保溫材料。[4]最后進行澆水及保持濕度,這樣就可以使混凝土的溫差保持變化不大,在硬化之后的4個小時應對頂板和地板蓄水3-5厘米進行養護,使其連續澆水進行養護。
(四)防止混凝土發生的裂縫的問題及方法
在建筑施工中,我們經常會由于對混凝土的攪拌時間和水泥的采用量過多或者過少,這就導致了混凝土質量的不過關,因而也就會在施工中形成不同的裂縫。根據裂縫的深度和大小,我們將裂縫主要分為表面裂縫、深層次的裂縫和貫穿裂縫。不同程度的裂縫對于房屋建筑都會產生極大的危害,因此,為了在施工中盡可能的不要產生裂縫,我們應該不但要找出產生裂縫的原因,而且也要盡可能的減少產生裂縫的因素和溫度。[3]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第一,在進行混凝土的制作中,我們要控制好水泥的水熱化程度,可以通過減少低熱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或者減少中熱水泥中的水泥用量。第二,在進行混凝土的攪拌中,一方面我們要通過在混凝土中增加水的方法來控制好混凝土的澆筑溫度;另一方面,為了使混凝土澆筑的那一面散發出熱量,我們可以用降低澆筑的厚度。最后,我們可以在把水管埋在混凝土之中后,可以加入冷水來降溫。
結束語
伴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混凝土的施工技術已經廣泛的被應用到建筑當中,所以在建筑施工中具有極其的復雜性,因此我們應當加強對混凝土在建筑中的研究及應用,以便我們在以后的建筑施工中更科學化、合理化,以便達到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最大化,進而確保建筑工程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桂金,趙小姍.芻議房屋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35).
[2]李文清.對房屋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論述[J].建材發展導向(下),2013,(5):155-155.
[3]邵建新.房屋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13).
[4]周云龍,王海丹.芻議房屋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16).
[5]任慶國.芻議房屋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