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高科技的應用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電能是現代科技發展與應用的重要能源,因此電網建設工程也在不斷擴大。而在中低壓線路建設和運輸中會因各種因素而產生較大的電能損耗,不但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還會阻礙到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節能減排方針的實施,不利于社會的發展。因此需要加強對中低壓線路損耗問題和影響因素進行探究,以提高電能的利用效率,減少線路。本文主要針對智能電網環境下中低壓線損的管理問題進行探究和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供有關工作人員參考。
關鍵詞:電網智能化;中低壓線損;管理策略
本文重點探究智能電網中低壓線損管理的方法和問題,以提高線損的管理效率。
一、智能化電網及其優勢
傳統電網雖能夠解決現代電能的供求需要,但在接入和退出電源、傳輸電能量等方面過于遲緩,缺乏動態彈性,以至于垂直控制機制和可組性方面都缺少靈敏性,因此在構建可配置、可重組和實時動態管理系統方面存在較大問題,難以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需要。智能電網是現代社會發展下的產物,可以集控制方式、技術設備、傳感和測量技術、決策于一體,在通信網絡基礎上發揮可靠、安全、高效、經濟和環保等多重功能,并且可以產生多種不同的電能接入方式,最大程度的發揮電能利用功能。
二、智能化電網的表現
三、當前智能電網中低壓線損管理的問題
智能電網系統雖然可以提高電能利用率,但線損管理中也會產生各種問題。
很多情況下,由于智能電網屬于新型技術,在制定指標、計算裝置、考核檢查等方面都沒有完備的管理流程,也未確立相應的管理和執行標準,使得電網管理工作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和不規范性,信息運用不流暢,管理效率也會大大降低。
由于電力企業對該系統運用的不重視,管理意識淡薄,很大程度上,電力企業公司的領導認為與其將工作放在降低線損上不如加大企業業務的擴展,這樣就忽視了電能線損的問題,忽視了對線損潛力的挖掘。線損工作并不是一項簡單的管理工作,需要重視。
電網設備的不完善和老化等導致電網長期運行中負荷超載,運行速度緩慢,加上供電線路半徑較長、線徑過細、電源點分布不科學等問題,嚴重影響電網的使用,并且會受運行方式單一和自動化程度低等阻礙,降低了電網運行的經濟性和高效性,不利于電能的運輸和使用。
現代管理機制中僅僅是簡單的對管網線損進行檢查,并沒有建立和完善對線損管理的監督機制,監督過于松懈,就起不到防范和保證電網順利運營的效果,缺少對管理環節的檢查和考核,就會大大的降低管理效率,管理力度有待提升。
四、如何有效的降低中低壓線損
線損掛管理工作跟普通管理工作一致,都需要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必須要樹立正確的管理意識,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時要細化考核制度、預警制度和線損分析制度等,完善管理線損工作的機構和小組,將管理工作細化到個人,將工作責任落實細化,加強對管理模式的監督和考核,以績效為工作核心,通過績效來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促進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工作動力。
線損管理工作包括多個方面的內容,制定節能方案和策略時需要具有針對性,對生產工作的各個環節和流程進行分析,重點是針對薄弱環節和已發生事故的區域,加強對這些部分的保護和監督,并制定應急方案。
應用三相電壓,當電壓降對用戶分配不均時就會對線損造成較大的影響,不利于電能的利用。而應用三相就地平衡法可以在用戶端對電流進行測定,并可以透過變壓器來明確出線的電流數據,這樣就可以實現負荷平衡,進一步讓分支末端用戶的電流平衡,有效的處理三相電流不平衡的問題。重視電網的經濟運行,加強對電網系統中變電和配電的檢測工作,重點針對過載、輕載和空載問題,以及電網系統中的三相不平衡問題,檢測后及時進行調整,實現無功管理、集中補償和分散補償相結合,在基礎上還要加強電網的檢測和開閉調整工作,保證電網的經濟運行。
加強客戶與企業工作人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明確客戶的詳細用電信息,在此基礎上完善非周期輪換和周期輪換計量裝置的檔案,并對計量裝置進行檢測和完善,保證計量裝置的有效性和完好狀態,提高使用效率。
l以影響線損的電量大小為異常原因排序依據,先定量原因,后定性原因,表計殘舊分析不建議放在前三位。
計量裝置和電能表是電網系統中常用的設備,若電能表不合格或者存在故障,就會嚴重影響到電能的利用情況,所以需要加強對電能表和電能計量裝置的檢測和檢查,定期的進行抽檢,保證電能表的精度等級。當前應用的電子式的電能表功能遠勝于傳統的電能表,但由于電子式電能表受停電次數的影響,當一段時間內電網停電次數增多后就會嚴重影響到電子式電能表的反應速度,電能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失,故在限電區域和停電次數較為頻繁的區域禁止應用電子式電能表,改用傳統的電能表,免受停電因素的影響。
梳理技術線損與管理線損產生的原因,設計異常原因的業務算法,建立線損異常原因定位綜合分析體系,輔助線損管理者準確定位線損異常原因;從線損基礎原因出發,將與線損相關的因素進行分解,剖析影響線損的相關因素,進行電網規劃、設備改造、管理方法等相關措施分析,構建降損增效的方案庫;在方案庫形成的同時將依次開展優選方法的選擇與實現,并對方案實施前后經濟性進行評價,促進數據分析驅動業務改進,指導規劃、運行、營銷業務工作更好地開展,提升線損精益化管理水平。線損理論計算模塊是線損分析中的重要部分,涉及到各個系統結構的功能,其主要流程如下所示:
圖1:計算理論跟數據庫關系示意
結束語
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和發展,電力企業也逐漸將現代化技術融入其中,智能化電網是物理電網基礎上加用現代傳感測量技術、信息技術、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控制技術等內容集成的全新化電能管理技術,可以更大程度的滿足人們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田曉科.基于電網智能化的中低壓線損管理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2014,33:91-92.
[2].An"In-Depth"Study"of"Complex"Power"System"Dynamic"Behavior"Characteristics"for"Chinese"UHV"Power"Grid"Security[J].Electricity,2009,02:45-51.
[3]劉琛.節能降損在縣級供電企業線損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4.
[4]任幼逢.孟津農網智能化項目實施及技術經濟評價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4.
[5].Influence"and"hazard"of"disastrous"space"weather"on"power"grid"in"China[J].Engineering"Sciences,2011,04:83-87.
[6]徐凌燕.電網線損模型研究及線損管理系統的開發[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