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麓湖花園二期景觀規劃中,通過分析麓湖花園二期項目背景,提出了麓湖花園二期規劃目標。景觀規劃試圖充分利用場地現狀,引導形成特色麓湖花園。重點介紹了麓湖花園景觀規劃的理念、手法和空間布局。
關鍵詞:麓湖花園;嶺南文化;規劃設計
走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的廣州,要構筑以花城、綠城、水城為特征的生態城市。2012年初,市委市政府啟動了“花園建設計劃”,強化全市花城名園精品建設,強調嶺南園林藝術和特色花卉,使“公園變花園,花園變名園”。
一.項目背景
為了弘揚嶺南園林文化,提升城市競爭力,廣州市集中展現花城風貌的園林精品擬打造具有嶺南地域特色的花園,即傳承嶺南園林藝術,彰顯廣州花城特色。作為廣州市重點五大嶺南花園之一的麓湖花園,選址位于廣州市自然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的聚芳園。聚芳園是麓湖公園四大園中園之一,麓湖公園是白云山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白云山南麓,與白云山景色一脈相承,登鴻鵠樓可眺望市區全景。
麓湖花園地形以山地為主,現有游憩設施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地勢坡度較緩區域。園內有建于大鴻鵠山頂的五層鵠樓及翠云亭、葉蔭植物觀賞區、二萬平方米的大草坪及園林式餐廳簪香館、綠島西餐廳等。麓景路以北山坡現狀植被較好,形成了市政路與園區較好的風景林帶。北部山體與高爾夫球場相接,鴻鵠樓、山體游覽步道和游覽設施較集中站山頂區域,山麓部分形成了一環較好的山林隔離帶。麓湖花園一期已建成位于麓湖花園入口西部,占地面積約1.6公頃是觀賞蘭花和蔭生花卉的景區。麓湖花園二期將對麓湖花園一期、生態景觀林帶以外的面積約9.8公頃其他區域進行優化改造,完善整個麓湖花園的配套服務設施,豐富其嶺南文化的游覽內容。
二.規劃目標
依據傳承嶺南園林藝術,彰顯廣州花城特色的建設理念及一園一品各具特色的建設原則,根據場地的歷史、現狀和場地特點形成三個發展戰略:①區域更新戰略——以點帶面,形成“白云山-麓湖-東濠涌”連片生態休閑景觀帶;②精品設計戰略——致力精品,打造“嶺南園林”品牌;③生態安全戰略——柔性邊界,維持可持續發展,在環境可持續發展與公園開發建設中找到平衡,以生態補償設計,低密度開發建設,旨在于維持整個白云山風景名勝區的生態格局。
通過發掘、保護和宣傳嶺南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突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品牌,把廣州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
三.規劃理念
1.主題理念
嶺南之窗——尺幅多,無名畫
——多景懸窗牗
萬縷花香度,聚芳深庭處
聚芳園是麓湖花園里優雅別致的園中園,公園依山傍水,自然景色和園林風光相映成趣,登上鴻鵠樓,盡覽湖光山色,園中桂花時節,縷縷清香。設計強調百花爭艷,大量應用本土香花植物,深化嶺南花園的意義。
選址于聚芳園的麓湖花園作為嶺南花園之一,被賦予體現傳統園林精髓,展示新時代嶺南園林的“櫥窗”,場地有限,但意義非凡。麓湖花園是連接“白云山——麓湖——東濠涌——珠江”的重要節點,麓湖仿佛其中一扇“窗牗”,巧妙捕捉云山珠水之倩影、廣府人文之風光。嶺南花窗花飾美觀大方宜作園景裝飾宜巧運匠心,在各種形狀的花窗后面,運用襯托的手法,襯以山石數峰,花木幾枝,使景致宛如水墨小品冊頁,令人新奇,妙用園窗,將為園林增添無限景色。以嶺南之窗,聚芳華庭為主題理念,利用打造嶺南花園的契機建設以展示嶺南園林“花窗”及百花爭艷為主要特色的精品園林。
2.主題展開
依據嶺南園林“繼承與創新”的核心精神,突破對傳統園林的形式生硬模仿,通過借用場地原有各種人文景觀資源進行利用、整合、修復、改造和創新相結合。營造一個與嶺南人生活和記憶息息相關的嶺南園林,豐富園林層次與內涵,同時體現“嶺南花園”的精髓。
四.總體布局
根據場地現狀特點及設計理念可將整個場地分為運動休閑區、入口配套服務區、精品花卉展示區、山林游覽區、主題花卉觀賞區、文化鑒賞區(圖1、2)。
圖1""麓湖花園二期平面圖""""圖2""麓湖花園二期景觀分區
1.運動休閑區
設計旨在對原有燒烤場地鋪裝、水池周邊零碎鋪裝及園路鋪裝進行整體升級改造,打造整體統一的林下活動場所;清除零碎、雜亂的現狀植被,結合鋪裝廣場,整體考慮,形成整潔舒適的林下空間;對池底進行清淤處理,提升水質,并通過改造濱水觀景平臺,局部種植落羽杉等水生植物,豐富駁岸立面效果,優化天鵝灣整體景觀效果。
2.入口配套服務區
入口配套服務區現狀整體景觀較好,現有停車場停車位過少,設計將結合現狀地形增設停車位;并取消現狀部分段較窄的人行道,還原為綠地,以將人流引入園內。聚芳園入口大門設計初衷為結合公園售票管理及人車分流,設有人行及車行入口。現入口大門景觀效果較好,設計建議對其可進行保留,同時給出入口大門改造參考方案。
3.精品花卉展示區
該區域現狀主體為餐飲服務性質的簪香館,建筑為庭院組合式,簪香館現狀部分建筑為違章建筑。設計改造重點在拆除現有違章建筑基礎上,對其余建筑進行整改,升級改造。取消簪香館現狀餐飲服務功能,恢復其為花卉展覽館的功能屬性,打造成為麓湖公園內精品花卉展示基地(圖3、4)。
圖3""精品花卉展示區平面圖"""圖4""精品花卉展示區效果圖
4.文化鑒賞區
該區以建筑作為載體,展現地區特色文化,提升公園嶺南文化氛圍。現狀綠島西餐廳處于停業狀態,對其建筑功能給予暫時保留。設計考慮現狀遮風避雨休憩設施的缺乏,結合現有場地基礎條件,增設燕雀亭及佳果廊兩組休憩建筑,以達到突出園內嶺南文化氛圍的設計定位。
5.主題花卉觀賞區
主題花卉觀賞區現狀條件較為完善。白云芳草上端溪澗處于干涸狀態,設計將恢復其跌水效果。現狀林下空間交通以土路為主,設計建議對其給予保留,局部坡度較陡地段需增設臺階。現有植被以常綠樹種為主,缺乏有色植物點綴,場地內現已有小規模的桂花林,設計將重點通過植物種植設計補種芳香類花卉植物(以桂花為主),以達到主題花卉觀賞的設計定位(圖5、6)。
圖5""主題花卉觀賞區平面圖""圖6""主題花卉觀賞示區效果圖
6.山林游覽區
設計結合山體地形在原有登山園路基礎上新增多條園路,豐富山林體驗游線。部分節點處增設休憩廊。種植設計通過補種宮粉紫荊、紅絨球、毛杜鵑等花色植物,提升山間景觀效果和豐富山體立面色彩。
五.主題體現
1.嶺南之窗
為完善園內嶺南文化特色,設計將結合公園主入口改造、簪香館升級改造及部分新增亭廊建筑,對園內建筑花窗做統一設計,突出“嶺南之窗”的設計主題,彰顯嶺南園林的魅力。
園內建筑及景墻花窗可分為什錦窗、滿洲窗、琉璃花窗等類型。
2.聚芳華庭
植物設計是嶺南造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嶺南園林特色的重要體現。麓湖公園二期現狀植被較為豐茂,長勢良好。入口服務區及休閑活動區的現有喬木層形成了濃郁的林蔭環境。山林游覽區現狀植被蔥郁野趣,層次分明。公園植物以常綠植物為主,缺少開花植物及芳香植物點綴,無法體現“嶺南花園”概念。設計在充分解讀現狀條件基礎上,依據“嶺南花園”的城市定位,類比珠江花園、白云花園、海珠花園和嶺南花園四大花園植物配置特色,對麓湖花園進行植物配置升級改造,與一期共同構成“花色繽紛、花香醉人”的建設目標。
設計依據科學合理的群落結構,營造豐富的嶺南園林植物景觀,體現嶺南特色文化,達到具有明顯季相變化、四季有花可賞、芳香四溢、林蔭處處的公園美景。精品花卉展示區通過室內、室外的花卉展覽,彰顯嶺南精品花卉文化特色。主題花卉觀賞區以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桂花植物為核心,搭配種植九里香、米仔蘭等芳香植物,以達到“花香醉人”的目標定位。
六.結語
隨著廣州花城綠城特色的生態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出爐后,全面提升廣州花城綠城建設水平提上日程,其中,嶺南花園的建設備受關注,“嶺南花園”的建設被列入2012年廣州市城市建設亮點工程,并從最初規劃的5個增加到市區共建16個嶺南花園。
如何充分利用現狀場地特點,運用嶺南園林的造園手法,傳承展示嶺南文化藝術,打造主題鮮明的嶺南花園,在滿足市民娛樂休閑需求的同時,還能更好的發揚廣州本體文化及展現城市新面貌。
麓湖花園的規劃也是如此,如何在尊重現狀的前提下傳承并展示嶺南文化藝術,如何在有限的場地內充分體現麓湖花園的“嶺南之窗,聚芳華庭”的特點,做到一園一特色是本次規劃的重點。
參考文獻:
[1]周琳潔.廣東近代園林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8.
[2]趙洪恩,李寶席主編.中國傳統文化通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霍秀媚.嶺南文化映照下的廣州當代文化發展[J].探求,201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