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國家,農業的發展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國的國民經濟水平,著力提高農業發展水平,不僅是響應國家“三農”政策的號召,更是為了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推進小康社會的建設發展,推進現代化新農村建設。農機農藝融合作為當前農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方式,作為農機推廣的領頭羊,在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方面意義重大,促進了農業現代化進程。本文從農機農藝融合著手,分析了農機農藝融合中存在的問題及探索實踐。
關鍵詞:農機農藝;融合;農機推廣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和科技力量的不斷增強,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上,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這不僅制約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的提高,還會減緩農業現代化進程,阻礙農業發展水平。農機農藝融合不合理,便是阻礙農業發展的一大障礙,當前,我國的農機推廣工作已進入加速發展階段,促進農機農藝的有效融合是加快農機推廣工作的重要方面,不僅關系著農業現代化進程,還關系著我國“三農”政策能否良好落實與貫徹。
一、農機農藝融合中存在的問題
1.農機農藝融合深度尚淺
科技水平的發展使得農機農藝融合技術不斷增強,但融合深度卻遠遠達不到農業發展的要求。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區工業發展水平不一,作物種植、土壤條件的不同導致農機農藝融合的深度、廣度不同。在當前的農機推廣工作進程中,農機農藝融合還停留在表層,較深層次的農機農藝融合雖然有實踐探索,但推廣面非常狹窄。例如在作物品種、耕作制度等方面的探索中,雖然也有實踐,但由于各地實際情況千差萬別,相應的種植方式便會因地而異,農民在此方面很難達成一致意見,農機農藝融合也很難深入進行。
2.農機農藝融合的協調工作不到位
農機農藝融合工作是一項復雜綜合的工作,各主管部門要協調互助,共同推進融合進程,以促進農業水平的提高。但實際情況卻是,各部門之間協調工作不到位,往往是農機部門口號喊得響,而農機推廣部門卻沒有實際動作,各部門之間嚴重缺乏橫向協調能力。協調無能導致合作低下,最終成為農機農藝融合的絆腳石。除此之外,在當前的農業技術發展體系中,上至省、市,下到鄉、鎮,幾乎都沒有農機方面的專家,沒有相關專家學者的技術支持,農機農藝的融合工作便會困難重重。
3.農機農藝融合的宣傳工作不到位
農機農藝的融合是一項復雜的工程,良好的宣傳工作有利于加快農機農藝的融合力度,提高農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但當前的農機農藝融合的宣傳工作遠達不到農機推廣的實際要求,在農業實際發展中,大多數農民對于農機農藝融合的理解不全面,因此,對農機推廣工作積極性不高,不利于提高農業發展進度,也不利于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改善農民生活有弊無利。因此,必要嚴格要求各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加大農機農藝的宣傳推廣工作力度,調動農民積極性,使農業生產邁入新的臺階。
二、促進農機農藝融合的對策
1.不斷加大農機農藝融合宣傳力度
政府各級部門應該在響應國家“三農”政策的號召下,在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農機推廣工作。由于農民對農機農藝融合的認識不清晰,相關部門就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定期召開政務會、宣講會等,組織農機專家深入廣大農村,對農民進行知識普及和技術推廣。農機部門應該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組織專家制定具體的策略,以促進當地的農業發展;宣傳推廣部門也應該盡忠職守,通過各種渠道、組織各種形式宣傳農機農藝融合,提高農民認識,使科技真正與農業結合,在農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由以上分析可知,加大農機農藝融合的宣傳力度,可以更好的實行農機推廣,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2.重視農機農藝項目的建設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當前政府工作的重點,農機農藝融合不僅能夠體現科技在促進農業生產方面的力量,更能夠大幅度提高作物產量,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小康社會的建設,因此,各地各部門必須重視農機農藝項目的建設實施。首先,政府相關部門要組織農機專家深入土地了解當地的具體情況,包括地下水、地質、土壤、耕作等,結合考察數據制定農機農藝融合的實施策略;其次,農機專家要耐心指導各地區具體項目的建設,在農機農藝技術難題上,要為農民解疑答惑,提高農民認識,促進農機農藝的融合力度;最后,要在農機推廣上增加資金投入,使農機農藝融合技術在各地區開花結果,為增加農民收入造福。由以上分析可知,要想使農機農藝的融合更加緊密,必須重視項目建設。
3.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農機農藝技術
科技的進步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在農機推廣方面增加科技因素,提高農機農藝融合技術,可以大幅度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首先,在農機推廣項目實施過程中,政府組織農機專家跟蹤報道農藝技術監測情況,依據具體數據改善項目建設,提高作物產量。其次,加大科技資金投入,更新農機設備,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提高農機農藝技術水平,提高農業經濟。最后,我國各地區在地質、土壤、水文、氣候等方面情況各異,農機專家對當地實際情況進行監測觀察,制定出科學可行的保護性耕作制度,使農機技術更好的適應當地情況。由以上分析可知,不斷增加科技方面的投入,使農機農藝技術優化升級,是提高農業經濟的重要途徑。
4.提高隊伍人員能力和素質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占了全國人口的大部分,但不可否認的是,農民在技術能力和綜合素質方面較差,這將不利于農機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提高人員能力和素養,是農機推廣工作的首要前提。首先,政府要加大人員培養力度,組織農民定期學習農機農藝知識,在加大宣傳的基礎上,盡量使農民掌握農機農藝的知識,認識農機農藝的重要作用。其次,專家要發揮主導作用,深入農民群體中,開展教學培訓計劃,編寫適合農民的農機農藝教材,提高人員認識。最后,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體,只有農民真正了解農機農藝知識,才能將這些知識化為生產的原動力,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由以上分析可知,農機推廣的首要工作就是提高人員專業知識的認識,增強隊伍建設。
5.創新農機農藝融合方式
創新農機農藝的融合方式,可以從兩方面入手,首先是在農藝器具方面,即從源頭上創新融合方式,在農藝方面開展技術指導;其次,是在農機與農藝最后結合的終端上創新方式。通過深入了解,具體考察等方式,研究適合的農藝機具,農機專家深入農民群體,開展指導咨詢服務,由點帶面,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促進農機農藝的融合。
結語
截止到2014年為止,我國農作物生產的機械化水平達到百分之五十,農業生產的全面機械化已步入加速發展模式,我國農業的綜合實力又上升了一個臺階,其中,農機農藝的融合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農機農藝融合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只有切實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實現農業的大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月明.農機農藝融合是我國農業的一場變革[J].農村工作通訊,2013,4(24):89-93.
[2]蔣一媛.農機創新中的農機農藝結合問題[J].農業機械學報,2012,5(25):13-24.
[3]左淑珍.農機農藝融合是農業機械化的必由之路[J].農村機械化,2013,3(16):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