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巖土工程勘察的工作中,要重視水文地質問題對工程建設的影響,對工程所處地區的水文地質條件進行詳細的調查與了解,以確保整體工程的質量穩定性。本文將從地質勘查過程中巖土的水理性質等幾個方面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地質勘查;水文地質;措施探討
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加大了對地質勘察的重視。在水文地質勘察中,其勘察結果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密切的關系,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并且因為工作性質特殊,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經常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為保證勘察結果準確性,應著重研究重點與難點,不但提高勘察工作的精度與準確度,確保勘察工作能夠順利完成。
一、巖土的水理性質分析
地下水和巖土相互發生作用所表現出來的各種性質就是巖土的水理性質。巖土的水理性質直接關聯著整個巖土工程建筑的穩定性和持久性,關系到整個巖土工程的質量和使用壽命,巖土的水理性質變化將直接影響到巖土的剛度和變形程度,因此,加強對巖土的水理性質分析,深刻理解巖土的水理性質,將會整個巖土工程勘察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1、地下水的各種存在形式分析
地下水的存在狀況是整個巖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質狀況分析的第一步,一般而言,地下水在巖土中的存在形式有三種,主要是,結合水,毛細管水,和重力水。
2、巖土的水理性質探究和相關的測試方法簡述
(一)巖土的軟化性。巖土具有軟化性,多用軟化系數來進行衡量。當巖土受到地下水的侵蝕之后,力學強度降低,會發生巖土的風化,侵蝕等情況,軟化性普遍存在于砂巖,頁巖等多種巖石土層中。
(二)巖土的透水性。巖土的透水性多指在水的自然重力下透過巖土的性能,一般采用抽水試驗,壓水,滲水等試驗方式獲得,最后要滲透系數表示。
(三)巖土的崩解性。巖土受到水源的浸泡,土粒之間的連接韌性減弱,巖土發生散落解體的性質。巖土的崩解性受到巖土的顆粒成分、礦物成分、結構等因素的影響。
(四)巖土的給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飽水巖土能從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給水度表示。給水度是含水層的一個重要水文地質參數,也影響場地疏干時間。給水度一般采用實驗室方法測定。
(五)巖土的脹縮性。巖土在吸水失水后發生體積膨脹和收縮的性質。這種性質一般采用膨脹率,體縮率、收縮系數等參數進行衡量,巖土的脹縮性不僅是發生地面裂縫,基坑凸起的重要原因,而且和巖土工程的地基穩定性有著密切的聯系。
二、工程地質勘查中水文地質條件的評析
在巖土工程勘察中,需要對水文地質條件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分析,這是保證勘察質量的關鍵。在很多巖土工程勘察中,很多巖土工程勘察分析者都忽視了工程的基礎設計和工程實際施工情況,簡單做出分析,對地下水對巖土工程的危害認識不夠深刻,使得巖土工程存在著墻體坍塌,路面斷裂等質量問題和安全隱患,對國民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因此,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全面分析。
1.首先要根據巖土工程的基礎設計和具體施工情況,探究水文地質存在的問題。其次,要重點分析地下水對巖土工程的各種危害性影響,并針對可能出現的裂縫,坍塌等質量隱患,準備防治方案。最后,要勘察處地下水的基本情況,比如水位,蘊藏量等,科學預測在工程施工中將要遇到的問題和挑戰,分析地下水會產生的限制因素。
2.從巖土工程整體的設計施工考慮分析,首先,地下水對巖土工程的地下
建筑有腐蝕性作用,必須做好防腐護理措施。其次,對地基的選擇必須綜合考慮到巖土的軟化性,透水性,崩解性,和脹縮性等多方面的巖土水理性質。最后,地基基礎壓縮層范圍內存在松散、飽和的粉細砂粉土時,應預測產生地震液化、潛蝕、流砂、管涌的可能性,且如果有地下室的設計,必須考慮到地下水水位上升而產生的基坑凸起問題。
三、巖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問題分析及對策
1、傳統地下水測量方法的一些問題
巖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的測量與計算沿用的傳統方法為:(1)鉆孔;(2)提取巖芯后0.5h,測量孔內水位;(3)有條件時,測量終孔后24h水位,作為穩定地下水位。對于只有含水層貫通的地層,這種方法是合理的,但對于含水層不貫通的地層和局部(或大部)不透層水的地,這種方法會帶來一些問題。
2、巖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問題解決方法探討
(一)高度重視水文地質,增強工程安全意識
領導帶頭高度重視水文地質,層層管理,提高全體人員工程安全意識。宣傳水文地質的重要性,營造良好的范圍。
(二)加強關鍵環節的控制
為測取巖體中的真實地下水位,進而找出透水帶,可采取如下方法在鉆孔中進行水位測量。為操作方便,可以采取分段鉆進方法,設計好每天的鉆進工作量,開鉆后可以先以一天的鉆進量為一段。每天鉆進結束后,將孔中水抽干,第二天開鉆前測量水位,即可查明該段是否含水。若上部地層均不含水,則可一直這樣進行下去。若上部已有含水層(如第四系含水層),則需將測量段密封起來,抽干其中的水,第二天測量該段是否有水及水壓大小以確定其含水性及水位情況。巖體完整段一般不含水,節理、裂隙密集段可能有水,也可能無水,總體來說,由于巖體中滲透的裂隙性,鉆孔中肯定只有小部分區段有水(一般在斷層、密集節理帶產出部位)。這樣,通過測量可以把地層分為含水段與不含水段,再結合地球物理勘探測量,確定出地層的含水部位(裂隙帶)與不含水部位(與水文地質中的找水勘探類似)。以此資料作為巖體穩定性分析的依據,要準確可靠得多。含水帶確定之后,可以根據含水帶的分布特點,用裂隙滲透的原理,來確定地下水對巖體穩定性的影響。
要根據巖土工程的基礎設計和具體施工情況,探究巖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質評析的問題。其次,要重點分析地下水對巖土工程的各種危害性影響,并針對可能出現的裂縫,坍塌等質量隱患,準備防治方案。最后,通過做工作,提供準確可靠的水文地質參數,預測在工程施工中將要遇到的問題和挑戰。
(三)完善評價機制,降低工程危害程度
地下水位的評價機制需要不斷地完善,跟上工程的需要,地下水位的高低對建筑物的影響相當大,因此在進行工程地質勘查中,要對地下水位以上和以下采取分別對待的措施,從工程建筑的角度,分析其影響和作用,并提早做出預測。
(四)跟蹤調查水文地質變化,全面掌握變化規律
對工程的相關情況要全面的掌握,尤其是地基的基礎類型,并且對水文地質問題與地基基礎類型相關的問題調查情況,以備工作中的不時之需,提供充足的資料。
不僅要掌握地下水現在的狀態,更要掌握隨著工程的施工,實時跟蹤其變化的規律,以及可能發生的任何不良反應,提早做出應對舉措,保證工程的順利施工。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巖土工程中水文地質情況的勘察,加強對水文地質條件的全面系統分析,對保證巖土工程質量,提高巖土工程勘察水平,推進我國工程建筑行業的全面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吳波.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測試與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21):59-60.
[2]楊來生.巖土工程勘察常見問題的探討[J].西部探礦工程.2011(1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