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城市具有自身特色,應該因地制宜進行城鄉建設規劃管理。本文分析了當前中小城市在城鄉規劃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并從法律建設、體現地方特色、加強公眾參與和完善監督機制入手,探討了中小城市城鄉規劃管理優化策略。
關鍵詞:中小城市;城鄉規劃管理;策略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下調節資源配置、進行城鄉建設和發展的基本手段就是依靠規劃和市場調節,因此,城鄉規劃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通過引導空間利用,控制城鄉區域之內的規劃設置,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空間規劃,并制定相應的措施。
一、當前我國中小城市城鄉規劃管理的現狀
(一)中小城市城鄉規劃管理的基本方式
當前,我國進行城鄉規劃管理主要通過編制規劃、進行審批、實施規劃和監督等方面。在中小城市的規劃管理上,城市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對城市和鎮的整體規劃進行編制,省級人民政府(包括自治區、直轄市)、城市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對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進行審批。政府有關部門通過發放《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對城鄉建設項目規劃許可,同時監督檢查規劃的情況。
(二)中小城市城鄉規劃管理存在的問題
首先在法律建設上,還不夠完善。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是城鄉規劃領域的基本法律,與其他相關的行政法規、地方法規和部門、地方規章組成了城鄉規劃管理的法律體系。然而,相關法律體系尚不健全,基本法只是在規劃管理的原則上作出規定,并沒有明確而且詳細的規定,在具體操作上有不便之處,因此需要省市制定地方法規進行具體規定。當前大部分省市"已經編制了地方性的城鄉體系管理規劃辦法,但是也面臨著實施辦法缺位的尷尬。法律體系的不完善成為城鄉規劃管理進一步完善的障礙。
其次,城鄉規劃管理呈現千篇一律的局面,缺少地方特色和城市個性,沒有因地制宜。中小城市相比于大城市,更應該保留自身在歷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特色,把地方民俗文化、傳統特色作為城鄉規劃管理的重點。但是目前當前很多中小城市都盲目的向大城市看齊,提出打造區域中心、國際都市、現代都市道德目標,這顯然是在模仿大城市的管理規劃思路,沒有因地制宜結合當地優勢和特色制定發展規劃,這樣就造成了中小城市千篇一律毫無特色。
對城鄉規劃管理缺少公眾的有效參與[1]。城市是人民群眾的城市,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參與城市建設的意識逐步提高,城市規劃管理應該開辟渠道讓公眾充分參與。然而目前雖然不少城市有召開聽證會等形式使公眾參與城鄉管理規劃,但是很多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公眾的參與沒有真正被納入到城鄉規劃的管理中。在一些中小城市,由于不重視民眾意見的收集,缺乏相應渠道,單純的政府主導城鄉規劃的模式大大妨礙了公眾對于城鄉規劃的意見建議。
最后,對于城鄉規劃管理執行情況缺乏監督。城鄉規劃管理是行政行為,執行規劃管理的人擁有比較大道德自由裁量權,因此,對于執行權需要建立完善的監督體系。然而,目前中小城市對城鄉規劃管理的執行大多是事后監督,難以很好的保證城鄉規劃的合法性。上級主管部門對于下級的決策監督也只停留在上報審批上,難以形成有效監督。
三、中小城市進行城鄉規劃管理的優化策略
(一)進一步健全城鄉規劃管理的法律體系
任何行政管理都離不開相關的法律體系建設和法治監管,城鄉規劃管理是政府行使主權的一種重要行政管理權力,因此更需要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體系。《城鄉規劃法》以及有關的法律法規對政府有關部門的行政權力形成了制約,使政府有關部門必須依法行政,這種制約必須切實貫徹在對權利的監督中,進一步加強權利監管的操作性和有效性。在進行城鄉規劃的實施過程中,既要貫徹落實上級規劃和有關法律精神,也要因地制宜,制定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操作細則,充分發揮城鄉規劃管理的效果[2]。中小城市不同于大城市,有著自身不同的特點,因此在制定和執行城鄉規劃管理的措施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要更加重視妥善處理中小城市當地不同利益主體間的利益訴求和利益沖突,在城鄉規劃管理中減少可能出現的摩擦,保障規劃管理的可操作性。
(二)重視體現地方特色
中小城市在文化傳承、歷史地理、民俗文化等方面擁有自身特色,因此在進行城鄉規劃管理的時候要著重體現地方特色,對當地原有的文化資源,在進行城市拆建的時候要進行必要的保護工作,使城市建設既能體現出時代特色又能體現出歷史傳承。要進一步結合中小城市所處的環境和地理位置,以自然環境為基礎,建造具有特色的景觀工程,在城鄉規劃中體現對古城區的保護和對新城區的建設發展。要運用先進的城市建設理念和規劃方法,充分利用衛星城等,使城鄉規劃更加科學合理。
(三)重視公眾參與城鄉規劃管理
公眾參與對于中小城市城鄉規劃管理具有重要意義,既是民主法治的體現,也能夠使城鄉規劃管理更受群眾歡迎。中小城市進行城鄉規劃管理要學習發達國家的規劃管理經驗,提高民間團體在城鄉規劃管理上的參與程度,建立健全公眾參與的組織機構。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完善基層自治組織,發揮居民社區委員會、街道辦事處等組織在反映和征集群眾意見上的作用,把這些機構和組織打造成市民參與城鄉規劃的載體,成為連接政府和群眾的紐帶[3]。要重視群眾意見的反饋和傳達工作,做好政務公開、城鄉規劃信息公示等工作,確保公眾了解城鄉建設規劃的基本信息、基本目標和基本程序,通過組織聽證會、邀請專家進行講解等方式向向公眾做好解釋工作的同時,聽取公眾多方面的意見。如果公眾對城市規劃部門制定的規劃管理方案有意見,應該積極回復,耐心解釋。有關利益相關方對最后規劃決定不服從的,可以按照相關的行政復議程序進行行政復議,確保程序的合法性。
(四)進一步加強監督和制約機制建設
要建立有效的城市規劃監督和制約機制,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派駐監督員,對城市規劃的合理性合法性進行監督,確保規劃管理的有效性。完善監督員的選拔和任用機制,確保監督員既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也有較高的道德素質和業務水平,能在權責的范圍之內對規劃項目嚴格按照法律規定進行全過程的監督。進一步彌補監管漏洞,建立應急處理機制,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有效預警。一旦發現在城鄉規劃中的違法行為,要明確相關責任人,嚴厲追究責任。
結語:
中小城市相對于大城市來說具有鮮明特點,因此在城鄉規劃管理上不能夠盲從,要合理利用自身資源和特色,優化規劃和管理模式,保障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使中小城市在城鄉規劃管理上煥發新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李海清.中小城市城鄉規劃管理模式優化探究[J].江西建材,2014,14:10-11.
[2]張杰.中小城市規劃管理的現狀與改進建議[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9:65-66.
[3]楊玉梅,哈建軍.淺談中小城市規劃管理[J].商品與質量,2010:,5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