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施工中,基礎決定了建筑物的牢固性。而在施工管理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樁基礎的質量進行有效的控制。一般情況下,在建筑施工中,對沖孔樁基礎的施工較為簡單,操作技巧也較容易掌握,在對設備的投資方面也相對較小,因此,已經廣泛的應用于各類房屋以及民用建筑中。本文針對沖孔樁基礎施工技術控制要點進行詳細闡述,希望為以后的研究做出參考以及借鑒。
關鍵詞:沖孔樁;施工技術;控制
沖孔樁基礎的建設就是利用重樁錘自身的重力進行自由落體,對樁位進行重復的捶打,從而使樁孔形成,完成澆灌水下混凝土成樁。將沖孔樁基礎按照設計類型劃分,可分為摩擦樁以及端承樁,摩擦樁主要就是對樁長有較高的要求,而端承樁注重的就是樁底持力層的巖石硬度以及樁底沉渣厚度。所以,需要對樁基礎的類型進行詳細了解,并對施工中的控制要點詳細掌握后才能夠進行施工。
一、控制樁位以及樁身垂直度的要點
在施工中,需要將放線測量工作做好,當樁基施工完成后才能夠開始實施復測,以使樁錘中心以及樁孔中心點能夠保持一致。在施工的過程中,還需定期對樁位進行復測,如發現異常,需要及時進行糾偏。在成樁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就是控制樁身垂直度,在端承樁中,建筑物需要借助樁身將力傳輸至基巖持力層,此時,若樁身沒有保持一定的垂直,就會導致偏心受力情況發生,從而使樁基受到破壞,致使樁基礎不夠穩定。在實際施工中,需要將樁孔的四個角落位置插上鋼筋,借助三點成一線的原理對樁錘吊繩的垂直度進行檢測,以使樁身的垂直度得到一定的控制。
當樁身的垂直度發生偏差時,就可以采取回填石頭重鉆的方式,找出偏差的原因。對樁機底座的安裝進行檢查,判斷其是否能夠保持水平位置,是否存在不均勻塌陷的狀況。當發現使樁錘的原因導致樁身無法保持一定垂直度時,就需要對其進行及時的補焊,以使錘刃的平整度能夠得到一定的保證。如發現是因地層軟硬不夠均衡導致的偏差時,就需要應用低垂密沖法,使孔內的平整得到保持。
二、控制泥漿濃度的要點分析
在完成沖孔樁樁基成孔的施工后,還需要借助泥漿的作用進行護壁處理,而此時應用的泥漿濃度過低達不到要求時,就會產生塌孔的現象出現,對孔內沉渣循環到孔外的過程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而影響成孔的進程以及混凝土的澆筑質量。這就需要在施工前對設計圖紙以及地勘報告進行仔細的研究以及分析,從而對地層的情況有一定的了解。當施工地域存在地層松散的情況時,就需要加入適量的粘土,以使成孔時泥漿的濃度得到升高。在沖孔操作時,也需要對泥漿的濃度進行實時的監測,以沖進過程中的地層情況為依據,對泥漿的密度以及沖程進行有效的調節。當施工地區的粘土層較好時,就可以利用自成泥漿的方式進行護壁處理,具體操作方法就是注滿清水在孔內,利用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沖擊,從而達到泥漿護壁的效果。每次進行1-2米的沖擊后,就應該進行排渣處理,并按時對泥漿進行補充處理,以使其能夠保持在設計深度的范圍內。在進行排渣操作時,可以利用泥漿循環法以及抽渣筒法進行施工。在泥漿循環的操作中,需要將輸漿管向下插入到孔底的位置,以使泥漿能夠在孔內實現向上流動,從而將殘渣帶出空外泥漿池,達到排渣的目的。應用此方法可以較好的實現護壁,而且有較高的造孔功效,對于泥漿的處理效果也較好。但是在對深孔進行操作時,對于循環泥漿的壓力以及流量都有較高的要求,施工程序較為復雜且困難,所以,此方法目前只對淺孔排渣效果較好。
此外,還可以應用抽渣筒法進行施工,主要就是應用下部帶活門的鋼桶,在其有向下活動時,活門就會自動打開,將殘渣吸入筒內后活門自動進行關閉,再進行向上運動,直至將沉渣運輸至孔口位置,倒在孔外的位置。應用此方法時,還需要在孔內及時的補充泥漿,避免因泥漿缺少而導致孔內坍塌的現象出現。
三、對終孔驗收環節的分析
將樁孔沖擊到設計高程位置后,需要對沖孔進行初步的清理,在完成后,需要對監理以及地勘工程師進行通知,使其對孔深進行檢測。在檢測時,需要使用將0.5千克的重鐵陀測繩下掛至孔內,對孔深進行測量。針對端承樁測深來說,就需要通知地勘工程師在現場進行撈渣操作,以對持力層巖性是否能夠達到設計要求進行判斷評估。
當對終孔驗收合格后,需要及時將鋼鐵籠放下,將其在孔口護筒上進行固定處理,避免在混凝土澆筑施工中有上浮的現象出現。當對鋼筋籠進行有效處理后,就需要對混凝土澆筑導管進行安裝,當導管達到孔底位置后,需要將其提高20厘米,實施下一步的清孔處理。當孔底的沉渣達到設計要求后,就需要請監理工程師對施工結果進行檢測,當檢測合格后才能夠開始混凝土澆筑施工。在檢測孔底沉渣厚度時,就需要采用測餅、測針對比法進行檢驗,首先,選取地面直徑約15厘米的圓形測餅并孔深進行檢測,而后在同一處位置處選取50厘米的長削尖的鋼釬對孔深進行測量,而沉渣的厚度就是檢測出來的兩者的差值。
四、對混凝土的水下澆筑方式分析
混凝土的澆筑質量決定了成孔后成樁的質量,而且混凝土的澆筑施工質量的有效性可以解決基礎建筑問題。它與一般的混凝土澆筑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它是在孔內裝置,利用導管將泥漿送至底部,完成混凝土澆筑。所以說,樁身的完整連續性、混凝土的塌落度以及對拔管時間的控制,三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在實際的施工中,就可以選用的180毫米到220毫米是現今使用鼻尖普遍的水下混凝土的塌落度。在選用的建筑材料到達工地時,應先完成基本的塌落度試驗,以防止在混凝土的澆筑上出現不良狀況,產生對樁身質量的影響。同時應對泥漿的濃度有所檢測,應控制濃度在1.15到1.25噸每立方米,如檢測的濃度超高,應用清水進行稀釋,濃度偏低時,應加基本混凝土材料。在進行澆筑時,我們用1.5每立方米的料斗裝滿后,直接灌輸到底部,以到達可以清除底部的泥漿殘渣,然后連續進行此項操作,直到混凝土中的放料導管位于1米以上方可。在控制好澆筑后,在6米時應將導管進行拆除,移除導管時,應注意保持1米的深度。防止出現位于混凝土中的導管高出樁身的情況。在導管被移除時,應多上下回插以保證底部混凝土的嚴實。在澆筑混凝土后應保持混凝土高度比樁身高度高出50厘米,因為置換的混凝土含有部分泥漿,導致比較低的強度,所以應做拆除處理。
結語:
綜上所述,就是沖孔樁基礎的整個施工過程,只要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在施工中嚴格按照規定執行,就能夠使樁基礎的質量得到一定的保障。在經濟得到一定發展的同時,各類工業以及民用建筑也隨之增加,對建筑工程的施工就應該更加嚴格的進行檢測,使施工質量的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從而建設處質量較好的工程,為社會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王松,陳柏海.淺談石灰巖地區沖孔樁基礎施工的質量控制要點[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11).
[2]陳林林.淺談沖孔灌注樁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以博澳財富中心樁基礎施工為例[J].中國化工貿易,2014,(10).
[3]向以和.沖孔樁施工質量控制方法探討--萬州體育中心1號地下車庫樁基礎施工質量控制[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3,(3).
[4]黃炳才,陳濤,蔣敏等.某巖溶強烈發育場地樁基礎施工難題及防治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17).
[5]馬鴻雁,林日新.沖孔灌注樁在建筑工程基礎施工中應用及質量管理[J].科技資訊,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