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質災害的治理是關系國計民生的一件大事,在地質災害的治理工程中,由于施工工程涉及范圍很廣,在施工過程中對周邊環境的保護不當,很容易造成周邊環境的破壞。所以在治理地質災害的施工過程中應該采取有效措施來保護施工工地周邊的環境,將施工的負面作用降到最低。
關鍵詞:施工環境保護;問題;措施;意義
地質災害的治理過程非常復雜,包括錨固、支擋、護坡、排水等很多工程,在這些施工過程中很容易對施工工地的周邊環境產生影響。地質災害的治理目的是為了讓環境越來越好,所以在地質災害的治理過程中對施工工地周邊環境的保護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從地質災害治理過程中施工工地周邊環境出現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和意義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一、施工工地環境保護的問題和原因
在治理地質災害治理過程中,由于一些技術上的原因或者意識上的問題,通常會導致施工工地周邊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出現的具體問題和原因如下:
第一,生態環境的破壞。一方面,地質災害發生區域的生態環境也是一個整體,而且相對來說比較脆弱,樹木的生長和野生動物的棲息都有原有的規律。但是由于施工場所的設置或者機器設備的運行通常會造成植被的破壞。有的施工人員隨意的捕殺野生動物或魚類也同樣導致原有的生態平衡受到威脅。另一方面,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揚塵、廢水、固體廢棄物排放不當會造成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棄物的污染。
第二,文物古跡收到損害。在施工過程中有的時候會發現文物古跡遺址,由于施工人員意識不到位或者操作行為不當,或把文物據為己有或者直接破壞掉,造成文物古跡的損失。
第三,對周圍居民區生活環境的影響。施工過程中機器設備運行產生的噪音或者排放的廢棄物會直接對周邊居民區的生活環境造成威脅。
二、保護施工工地環境的方法和措施
發現了問題就要產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解決地質災害治理過程中施工工地周邊環境的保護問題,要從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個階段來進行。

(一)施工前的準備階段
在施工之前要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根據施工地實際的生態環境現狀,綜合以往成功的施工案例做出具體的部署,這樣才能夠保證在施工過程中有條不紊的進行工作的同時做好周圍環境的保護工作。
第一,組織專業施工團隊。在施工之前要組織專業的地質災害治理團隊,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加強環境保護意識。
第二,購買合格的環保材料。要通過正規的渠道購買合格的環保材料,以免環保材料的質量問題對環境產生污染和破壞。
第三,建立環境保護章程。在施工之前要對施工地區的環境進行一次詳盡的考察,建立一個科學、完整、詳細的施工章程,嚴格按照章程施工,同時環境監管部門要做好監管工作。
1.防止擾民措施。一方面,在施工之前要制定詳細的保護施工區和居民區周邊環境的施工方案,確保居民區的周邊環境不會受到施工的影響。另一方面,在施工之前要和周邊的居民做好溝通和交流,對于可能產生的污染問題及時溝通和調解,取得大家的諒解和支持,建立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施工方案。
2.空氣質量保護措施。一方面組織專門的施工人員在容易產生揚塵的環節做好灑水工作;另一方面配備排污少的機器設備,保證機器設備的正常運轉,尤其要保證除塵器的正常使用。
3.水質保護措施。首先要制定正確排放污水的規章制度;其次要配備專業的排污人員對污水的處理和排放進行監管和制約;最后要安排設置專業的排放污水設備,對污水經過處理之后再排放。
4.噪音污染防治措施。在施工過程中,機器設備產生的噪音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施工之前設置好隔音墻,以減少噪音危害。
(二)施工中的操作階段
在施工過程中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章程,做好施工區域周圍的環境保護工作,盡量維持施工區域外植被的原狀,盡量減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或者噪音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在施工過程中應該積極開展對噪音、揚塵和固體廢棄物的治理工作,最大程度的減少對周邊生態環境的破壞。
1.空氣質量保護措施
首先,在巖層挖掘過程中盡量避免使用爆破等產生巨大揚塵危害的方法,盡量使用鑿裂法或者鉆爆法來進行,減少粉塵的數量。其次,在水泥、石灰等粉塵性原料的運送過程中盡量使用封閉性較好的容器,并且在出口處配備除塵器來減少粉塵危害。再次,在攪拌混凝土的過程中要設置除塵器,并且做好除塵器的維護和修理工作,以保證除塵器的正常使用。最后,機器、車輛的使用過程中盡量使用優質的燃料減少有毒害氣體的排放。同時要加強機器車輛的維修和保養,防止汽油等的泄露,保證進氣和排氣系統的暢通。
2、水質保護措施。在施工過程中水資源的保護是一個重大的問題,在施工過程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對砂石加工系統和混凝土攪拌系統中產生的廢水以及清洗機器的廢水要經過沉淀之后再排放,沉淀之后產生的廢棄物要送到相關的渣場進行處理。其次,對于含油的廢水要經過油水分離器處理后循環利用;最后生活廢水要經過化糞池發酵殺菌后通過專門的管道進行排放。
3、固體廢棄物的處理措施。對于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要及時的送往專門的廢渣場進行專業的綜合處理,廢渣處理好之后,還要對相關區域進行坡面平整等工作,使場地能夠被重復使用。
4、生態環境保護。在施工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證周邊生態環境不被再次破壞,所以要進行一系列的措施進行防治。首先,嚴禁在野外砍伐樹木、捕捉野生動物和魚類,如果在施工場地附近發現有棲居的動物和鳥類要做好遷移或者保護工作。其次,嚴禁在野外亂扔垃圾和廢棄物,做好施工區域附近的清潔工作。最后,要加強對全體工作人員的環境保護教育工作,從意識上要求大家重視環境保護,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5、文物保護措施。在很多地方有很多文物古跡的存在,所以在施工過程中要保護好這些文物古跡。一方面要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教育工作,提高保護文物古跡的意識水平,不能將發現的文物古跡占為己有。另一方面在施工過程中如果發現文物古跡要及時上報,由專業的機關部門來進行處理和保護。
(三)施工后的維護階段
在施工完成之后,最主要的是對施工工地附近環境的清潔和恢復工作。
第一,做好施工工地周圍的環境清潔工作,保證生活和施工產生的廢氣物沒有遺留。
第二,做好施工工地附近的土地平整和修復工作,保證土地能夠被重復利用。
第三,做好施工工地附近環境的修復工作,對于破壞掉的植被要進行重新栽種和移植。
三、保護施工工地周圍環境的意義
大自然的生態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做好施工工地周邊的環境保護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維護生態平衡
地質災害的治理過程就是一個維護生態平衡的過程,保護施工工地的周邊環境,不隨意砍伐樹木,不捕殺野生動物,對于維護整個區域的生態平衡有重要的意義。我們不能先破壞后治理,而要盡量減少破壞,積極防護治理,這樣才有利于維護生態平衡。
(二)維護居民區的環境
施工工地產生的污染不僅是對環境的破壞,同時也會對周圍居民的正常生產生活產生影響,甚至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危害,所以加強施工工地周邊環境的保護"有利于維護居民區正常的生產生活,保護居民的身體健康。
(三)保護文物古跡的安全
在施工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會發現文物古跡的遺址,在施工人員沒有接受正規的教育之前很有可能造成文物古跡的破壞或者占為己有,對我國的文化考察工作造成嚴重的損失。保護施工工地的周邊環境能很好的讓施工人員接受專業的教育,從而很好的保護文物古跡的安全。
結語:
地質災害的防治固然重要,但是同時對于在開展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的施工工地周邊環境的防治同樣不容忽視,所以在施工工程中不僅要做好相關的防治工作,同時也要做好監管工作,保證綠色施工。
參考文獻:
[1]宋禮勇.關于地質災害治理施工工地環境保護的探討[J].地球,2014,(9):284-284,290.
[2]梁俊君,周延.地質災害治理施工工地環境保護的探討[J].大科技,2014,(1):188-189.
[3]黃壽仕.地質災害治理施工工地環境保護的探討[J].科學與財富,2014,(5):26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