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也不斷加快,出現的環境問題也日益凸顯,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健康安全。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發展的黃金階段,同時也面臨著城市快速發展和資源嚴重短缺的兩難境地。所以,只有認識到城市規劃中環境因素占據的重要地位,進而根據存在的環境問題制訂出相應的環境整治策略,才能確保城市可持續發展進程。
關鍵詞:城市規劃;重要性;設計現狀;環境因素
引言
城市的科學規劃設計不僅要考慮其自身經濟的發展,同時也要給予環境充分的評估,因為,只有兼顧環境保護的城市規劃才是符合當代需求的科學規劃。城市人口密集,不僅需要大量的資源用來消耗,還會在消耗資源的同時產生很多垃圾,甚至對空氣、水等自然環境造成污染與危害,這些與城市的持久發展是相違背的。這一實際情況就為城市規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建設過程中,要對環境保護給予充分的考慮,讓環境成為城市規劃的重要參考因素。
一、城市規劃設計中將環境納入考量的重要性
1、為城市建設進一步提供決策依據
有些城市在發展中出現決策性錯誤,使城市在建設過程中,忽視了環境問題,使其遭受嚴重破壞,極大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所以,在城市建設之初,采取全面的城市規劃戰略環境評價,能夠為城市建設提供有力正確導向。另外,在實施戰略環境評價時,需要從城市發展的現狀出發,同時全面分析國家相關政策,使二者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從而避免了工作盲目性。此外,在環境評價的基礎上,估算環境承受能力,并根據估算結果,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將城市建設中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所以,在城市建設之初,實行詳細的戰略環境評價,能夠為城市建設提供合理的對策及方案,進而有效的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由于城市規劃中的決策性失誤,通常在規劃中遺留一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城市整體發展進程。如城市在設計規劃時,只考慮到了產業功能、服務功能、休閑功能,并沒有將生態功能給予重視,從而違背了城市總體規劃,需要給予補充完善,才能應用到實際建設中。另外,有些海濱城市,在建設中通常會涉及到一些濕地利用,如果在規劃中不給予重視,將會出現濕地利用不合理等問題。如在城市建設中,為了提高城市居住水平,占用大量濕地,破壞了生態環境平衡。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需要在城市規劃之初,對城市規劃進行戰略環境評價,才能避免影響環境的行為。
二、當前我國城市規劃設計中存在的環境問題分析
1、城市規劃中忽視了生態環境文化
長期以來,我國為了實現經濟快速增長,大規模的擴大城市發展規模,卻沒有做好城市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依托關系,導致嚴重后果,如城市快速發展造成嚴重空氣污染、水污染及固體廢棄物污染等,全國范圍內的霧霾現象,從現實情況證明了城市規劃過程中,產業布局以及進行戰略環境評價的重要性。《城鄉規劃法》明確規定在需要實現城市經濟發展目標,使城市更加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但并沒有提到環境保護觀念,也就是生態文化觀。這種只片面追求經濟快速發展的觀念,直接導致城市環境不斷惡化。
2、城市規劃設計人員缺乏環境容量觀念
在城市建設之初,需要制訂全面的規劃設計,才能保證城市朝著計劃方向發展。但目前,大多數規劃人員只考慮到城市形態設計,而忽視環境容量,使得城市無限制的擴建,超過了環境最大容量。另外,在城市規劃時,規劃人員并沒有從環境角度出發,沒有認識到環境在城市整體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城市形態發展和環境容量相違背。
3、城市設計規劃時沒有將其規劃功效協調發揮
城市規劃具有重要的功能,主要表現在控制方面、協調方面、引導方面。只有將這三者做到有效統一,才能保證城市朝著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我國為了提高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并采用高消耗、低產出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是在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基礎上實現的,具有盲目性及短視性,需要改進。
三、城市規劃設計中如何進行環境整治
1、實施戰略環境評價
實施戰略環境評價的最終目的是,在城市發展中盡可能的降低環境污染。所以在城市開始規劃時,或者城市在開始建設之前,就應做好戰略環境評價工作,才能以最小的投資獲得做大的收益,才能使環境影響降到最低。由于城市建設具有不可逆轉性,如果在建設之前不采取充分的評價工作,最終將會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所以,戰略環境評價工作應及早接入,才能發揮效能。
2、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規劃設計原則
可持續發展這一價值觀主要是指在城市規劃、假設過程中的任何行為都不能夠影響后代發展,不能夠損害后代利益,在對后代無害的前提下滿足當代人的生產、生活需求。在城市規劃的具體實踐中,城市規劃相關實踐者要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這一原則,在資源分配、資源消耗等各個方面做全面、深遠的考慮,避免因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而給城市環境帶來污染。例如:在城市規劃中不應無限制的占用非城市用地建設,非城市用地建設與城市的環境保護有著密切的關系,非城市用地中的林地可以對城市的空氣環境做到有效補給,城市規劃建設者不應只著眼于經濟利益,更要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促進城市規劃中環境的保護。
3、落實城市規劃環境監督工作
城市規劃工作的執行效果如何,執行得是否到位,需要積極的監督給予保障。因為城市規劃工作涉及方面較廣,其相關的工作人員與工作部門較多,責任容易混雜,因此,要針對這一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督。城市規劃環境監督工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3.1前期監督工作。具體來講,城市規劃工作進行前與城市規劃工作進行中是否將環境因素考慮在內,具體的規劃內容當中的各個具體項是否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是否避免了對環境的破壞,是否真正意義上的科學規劃,這需要相關監督部門對城市規劃的相關文件、成果進行及時的跟蹤,對其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的掌握。
3.2后期監督工作。進一步講,城市規劃工作完成后,具體的城市建設是否真正按照規劃內容進行。在實際的城市建設過程當中,不免出現規劃科學合理,但建設不夠科學合理的情況,這是城市建設相關部門的失職,同時也是對城市規劃工作的忽視。不論是城市規劃相關部門還是城市建設的具體執行者,除了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對自己的工作負責,真正做到科學、環保外,還要具有較高的思想覺悟,對有違環境保護的行為進行監督,進而在城市建設全程過程當中起到應有的規范作用。
4、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
根據不同地段的自然條件、生態環境質量,確定適宜的環境結構,選擇應用具有主導功能特點的構思,進行城市生態環境的合理布局。城市規劃設計與建設是人類在地球生物圈的重要活動,生物圈為人類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環境。人們在開發和利用生物圈中各種資源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不能忽視生態系統自身的特點和生態規律,不能忽視人類活動對各種生態系統造成的脅迫效應和影響。我們在城市規劃設計中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按生態學規律辦事,才能使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寶貴財富能夠被人類持續永久地利用,才能使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持續擁有這美好的地球家園,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我國城市大規模發展,出現的環境問題也不斷增加,由此而引發的生態問題也日益凸顯,嚴重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理念。因此在城市規劃設計時,將環境因素納入考量,可有效降低城市規劃中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建立適宜人居環境。
參考文獻:
[1]張博.對我國城市規劃進行環境評價的必要性探討[J].中國發展,2014(16):371-373.
[2]郭文凱.生態社區建設的戰略環境評價初探[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2(27):168-170.
[3]劉華娟.城市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研究現狀及進展[J].規劃師論叢,2013(11):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