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我縣農村公路交通建設的現狀,闡述了公路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提出了加強農村公路建設中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旬邑縣;農村公路;公路建設;現狀;對策
1、目前我縣農村公路交通建設的現狀
“十一五”以來,我縣搶抓中、省、市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歷史機遇,實現了農村公路跨越式發展,累計完成投資7.3億元。先后完成了迎賓大道、陽光大道、旬東大道、S306義井至野吉紅段、彬湫公路旬邑段、野炭公路旬邑段、土上公路旬邑段、原丈公路、土曲公路、旬店公路、旬赤公路、旬東煤礦留石村煤礦路、馬照公路、土照公路、鄭張公路及職文公路、旬麟公路旬邑段,石溝大橋、百子溝橋、石峽溝橋、溫水河橋、馬曲橋、東新橋擴建工程、二八橋擴建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任務,配合完成了彬旬二級公路旬邑段改建工程,即將通車的咸旬高速公路和正在施工合鳳高速旬邑段建設工程,使旬邑的路網更加完善。進一步優化了縣域路網結構,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縣公路總里程達到1768.5公里,其中國道72.35公里,省道119.47公里,農村公路1576.8公里(縣道105.3公里、鄉道241.5公里、專用公路65公里、村道1165公里),公路密度達97.65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農村公路密度達到87.07%),橋梁1633.91延米/45座。11個鎮(社區)全部實現了油路化,所有行政村通上了柏油(水泥)路,修通了全縣各塬區之間的大環線。2008年順利完成了農村公路養護體制改革,撤并旬邑縣地方道路管理站和旬邑縣路政管理大隊,成立了旬邑縣農村公路管理站,具體承擔縣域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職能,各鎮社區設立農村公路管理所,承擔鎮域通村公路的養護管理工作任務。
2、公路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2.1縣鄉公路等級低
目前全縣縣鄉公路總里程達346.8公里,僅有旬麟公路旬邑段3.65公里。野炭公路野吉紅段2公里,旬連公路5.2公里,旬耀公路旬耀界至石門段7.92公里,旬耀公路縣城至石門段39.021公里,共計57.791公里為二級公路,其余均為三級、四級標準,加之路面超期服役,出現病害較多對車輛安全通行及群眾生產生活造成一定困難。
2.2通村公路建設標準低
受建設資金及建設標準制約,作為“通達”“通暢”工程建成的通村公路普遍存在建設標準偏低、抗災能力差的缺陷。沒有更多的資金來完善邊坡、排水設施,在自然災害來臨時,極易發生沉陷塌方、沖毀等險情,給公路安全和行車安全埋下了隱患。
2.3自然村通暢工程無法實施
由于受上級政策的影響,通村公路建設政策已經停止,而自然村通暢工程政策還未出臺,這就造成各縣大部分自然村路成為砂石路或土路。嚴重影響著群眾的出行,而對當地農特產的外銷形成較大的制約。經統計,我縣目前仍有41個自然村,194公里自然村公路未鋪筑瀝青(水泥)路面,晴通雨阻現象突出,有38個村93公里村內街道路面基層已鋪筑,未鋪筑面層,引起群眾的不斷上訪。
2.4養管資金嚴重短缺
這是影響全縣農村公路養管的最大瓶頸。一是養護資金標準低,根據中省市農村公路養護體制改革有關精神的規定,農村公路日常養護費主要由縣財政統籌安排,市級財政給予補助,補助標準為:縣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7000元,鄉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1000元。標準偏低無法滿足養護工作需要。二是在大力修建通村公路期間,由于受資金限制,群眾鋪底子為達到規范標準要求,致使政府把面子鋪上去后,路面易損壞、易破爛,現在修補養護的費用較高,資金缺口較大。
2.5通村公路超限運輸管理難
通村公路的修建是為了方便群眾的出行及生產生活,但是,在新村建設過程中,所需的建材運輸及蘋果的銷售運輸成為村級公路超限運輸主要表現,也是破壞已建成通村公路的最大殺手,目前許多已建成的通村公路均遭其破壞,路面坑槽遍布,局部基礎沉陷。
3、加強農村公路建設中對策與建議
3.1強化措施,提升縣鄉公路的建設標準
咸旬高速公路開工建設,結束了我縣無高速公路的歷史。但作為我縣交通大動脈的211國道及306省道,由于技術標準低,路況差,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我們將進一步加大與省市業務部門的溝通協調力度,充分利用現有的政策,力爭短時期內將211國道、306省道及旬耀公路升等級成為二級標準,并新建縣城至馬欄川道二級旅游公路,促進馬欄紅色旅游資源開發,服務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3.2因地制宜,提高農村公路建設標準和改善路網結構
近年來,我縣經濟社會的發展步伐不斷加快,但部分農村公路等級低,還不能滿足百姓的生產生活需求。要逐步提高農村公路改造技術標準,在交通規劃、道路設計、舊路改造、安全設施、隱患整改上要充分考慮農村交通運輸的實際,注重農村公路改造和安保工程等附屬設施的完善,逐步提高道路建設的標準,加強道路的建設質量和安全管理。同時,注重加密路網,解決斷頭路,改善路網結構,使偏遠山區路網更安全、更高效,從而帶動偏遠山區經濟快速發展,實現農村公路由速度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3.3多方籌資,加大建設養護資金投入
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的瓶頸在于資金匱乏,必須堅定不移的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共謀發展。把農村公路交通建設養護有部門行為向政府行為轉變,由行業行為向社會行為轉變,大力營造“社會辦交通”的良好氛圍。同時要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鼓勵群眾積極參與,發動社會各界主動支持,多渠道籌措農村公路建設養護資金。形成財政補助、集資投勞、項目支持、部門幫扶、企業贊助、信貸支持、社會捐助“七位一體”的資金投入模式,有效解決農村公路建設養護配套資金問題。
3.4明確責任,真正履行養護管理職責
要對農村公路實行長期有效的管理,必須根據《公路法》規定和省市有關規定,理順關系、明確責任??h境公路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以縣為主,鄉村配合的原則,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省交通運輸廳,省公路局的文件精神,從而使縣道縣管、鄉道鄉管、村道村管的養護責任主體落到實處,確保農村公路的各項養護管理工作得以正常開展。一是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中讓農民成為農村公路的主體。長期以來,農村公路的發展一直是交通主管部門負主要責任,而農民常抱著“等、靠、要”的思想觀念。二是村級公路點多、面廣、線長、管理難。村級公路建成通車后,無人養護、無人管理,導致建而不管、修而不養、公路損壞嚴重,形成了新的行路難問題。要充分發揮旬邑人民干凈衛生的優良傳統,將通村公路按照群眾居住區域劃分到戶,形成門前承包責任制。遇到大型檢查活動,鎮政府及村委會動員全鎮干部群眾集體打掃整治公路環境。三是縣農村公路管理站做好行業管理工作,充當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監護人,著重做好養護質量的考核工作,做好養護管理人員的業務技術指導培訓及協調管理工作,做好養護資金??顚S玫膶徍斯ぷ鳌?/p>
3.5強化措施,確保農村公路交通安全
農村公路交通安全事關廣大農村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最大限度預防交通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減少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損失,是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具體體現。一是要深化農村公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建立宣傳長效機制。在加強駕駛員教育管理的基礎上,交警部門要深入農村,配合鄉鎮、村委會、沿線單位適時組織農村駕駛員開展交通法規宣傳教育和安全常識教育。開展交通安全進村、進學校活動。利用典型重特大交通事故案例展板,在鄉村公路沿線的村、街道巡回展出,向村民播放交通安全條例,用血的教訓警示群眾自覺遵守交通法規。二是要加強農村公路交通安全排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交警部門要按照農村道路交通事故發生規律和成因,積極會同安監、交通、農機等部門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責任和措施,對事故多發和危險路段進行排查整治。農村公路沿線要增加急彎、陡坡、臨水、臨崖路段的警告標志,設置安全防護欄和山道邊沿安全護墩等安保設施。三是要加大農村公路交通管理力度,嚴查重處違法行為。全面學習推廣“武功經驗”,結合我縣實際,按照“延伸監管觸角、擴展管理區域、筑牢安全屏障”的總體要求,組建“兩隊一辦”、建立“三大機制”,全面創新農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機制。
4、結束語
筆者根據自己多年在基層工作的時間,深刻體會到了近幾年我縣農村公路建設發生的翻天覆地變法,健全的公路系統極大地方便了廣大群眾的出行和生產勞動,也為新農村建設打下了必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