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闡述了我國現有紡織品檢測技術和檢測機構發展方向,重點分析了現代化學分析的檢測方法及檢測儀器的展望。同時,一些新的檢驗方法被實驗人員應用于實踐中,檢驗的精確度向痕量檢測方向發展。這些必將推動我國生態紡織品檢測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甲醛;農藥殘留;重金屬離子;致敏性染料;致癌染料
拉近我國現代紡織品準體系與國外的標準體系的差距對國內企業來說十分重要。近年來,我國紡織品標準修訂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為適應國內外貿易和新型產品問世等需要,制修了一大批紗線、織物產品標準和方法標準,使我國紡織品測試方法逐步和國際接軌。
隨著我國科技進步和紡織行業技改工作的深入,可以說,目前我國國內常規紡織儀器的發展已經基本能滿足紡織工業對紡織材料性能測試的要求。一批高科技含量的測試儀器紛紛上市,如:電容式條干儀、電容式纖維長度儀、全自動單紗強力儀、二次壓差式纖維細度儀等。個別儀器已經或者基本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這為我國紡織品的技術檢測提供了較大的選擇空間,特別是我國紡織儀器生產供應已由賣方市場轉化為買方市場。
大量先進的分析測試類儀器被應用于紡織品檢測中,這些大型儀器的應用,提高了檢測的準確性,減少了人工操作的實驗誤差。
1、紡織品檢測儀器狀況
近幾年來,企業的常規紡織儀器一般都采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功能控制和數據處理。可以說,計算機和電測技術的普及應用,已成為當前檢測儀器發展的主流。大量事實也證明,采用計算機和電測技術改造傳統落后的檢測方式對簡化儀器結構、提高檢測精確度、工作穩定性和可靠性等有著明顯的優越性。現在具有我國技術特色的微機控制的框架測長儀、紗線捻度儀、織物折皺彈性儀等紛紛推出。其他如通風型烘箱、光電式黑板條干、帶出汗功能的暖體銅人、棉纖維高容量測試的功能單元開發成果都體現了我國的技術特色。
2、紡織品概念及紡織品化學類檢測
紡織品概括來說,指采用對周圍環境無害或少害的原料,并合理利用原料生產出對人體無害而且可降解、可回收的產品。
紡織品檢驗檢測中被限量或限用的主要有毒有害物質是重金屬、甲醛、酚含量、色牢度、農藥殘留和禁用染料等。根據Oeko-Tex"200(檢測標準)的檢測程序,授權使用Oeko-Tex標志的檢測程序有12大類,分為:pH值測定、甲醛測定、可提取重金屬、農藥殘留、酚含量、禁用染料、有機氯載體、PVC增塑劑含量、有機錫化合物、色牢度、揮發性物質及有氣味混合物的測定、敏感性氣味等。目前國內生態紡織品檢測技術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2.1外觀檢測
外觀檢測就是對紡織產品的一些表象指標進行的檢測。如紗線的粗細、條干均勻性;坯布的光潔度與平整性、緯斜;紡織服裝成品的加工制造水平等以及它們標簽運用的正確性、規格的準確性,還包括色差、織疵、污漬存在的狀況以及異常氣味等。
2.2物理性能檢測
物理性能檢測就是對一些涉及紡織產品質地、尺寸變化和牢度指標進行的檢測。如紗線強力、加捻、牽伸及卷繞程度;染色紗線、坯布及服裝成品面料的各項色牢度指標,如耐水浸、耐水洗、耐干濕摩擦、耐酸堿汗漬、耐唾液(只針對嬰幼兒用品)、耐光照、耐光與耐汗漬混合等;坯布的成份含量、密度與克重、縮率、頂破與撕破強力、懸垂性;服裝面輔材料及填充物的成份含量、重量、水洗或干洗后尺寸變化、特殊部位縫制牢度、起毛起球、服裝成品殘針滯留、羽絨制品的絨子含量、清潔度、蓬松度等。
2.3化學檢測
化學檢測就是對一些涉及紡織產品化學性能變化方面指標進行的檢測。如織物及服用面料的"pH"值、甲醛、禁用偶氮染料、游離重金屬、有機揮發物、異味;羽絨制品耗氧量及有害微生物細菌存活等,下面就幾種化學檢測進行詳細說明。
(1)游離甲醛的檢測
紡織品中游離甲醛的測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色譜法、電化學法等,在國內廣泛應用的方法是國家標準GB/T2912.1-2009《紡織品"甲醛的測定》中規定的方法及利用乙酰丙酮顯色的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具有儀器簡單、靈敏度高、操作方便、重現性好等特點,因而在實際檢測工作中被普遍采用。
研究人員對這種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其中使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進行了利用比色法進行紡織品中的甲醛含量測定的確認研究,得出雙甲酮確認試驗并不適合于紡織樣品中甲醛實際含量的測定。同時,還使用可見分光光度計進行了利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測定功能非織造布中甲醛含量的研究,得出該法測定功能非織造布中甲醛含量時,具有完善、準確、重現性好的優點,適合相關部門使用。進行了乙酰丙酮光度法測定紡織品中游離甲醛總量方法的改進研究,經試驗采用水浴恒溫振蕩器代替一般恒溫水浴可改善反應條件,提高工作效率。
(2)農殘檢測
由于在紡織原材料的生產過程中,有些地區大量使用殺蟲劑、化肥和除草劑,導致農藥殘留于棉花、麻纖維之中。同時一些農藥與防蟲蛀劑的使用,使得毛紡織品中也存在農藥殘留。
GC-MS技術:采用超聲波提取和固相萃取(SPE)凈化技術,研究建立了紡織品中77種農藥殘留量的GC-MS的檢測方法和陽性確認方法。
固相微萃取(SPME)技術:使用氣相色譜儀(配5972MSD)通過GCPMS定量分析測定棉、麻等生態紡織品中農藥殘留,得出測定重現性為75%~100%,該方法對有機酚(OCPs)檢出限小于0.01"mg/Pkg,回收率在97.8%~99.6%之間,相對標準偏差在5.0%~6.0%之間,對五氯苯(PCP)的檢出限為0.05Mg/Pkg,回收率為75.6%~86.2%,相對標準偏差為5.2%~12.9%。
高效液相色譜儀:(配二極管陣列檢測器)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譜——二極管陣列檢測器同時測定棉織品中9種有機氯殺蟲劑和除草劑的方法。該法準確、簡便、快速,可以滿足Oeko-Tex"100的要求。
GC-MS:利用SPME技術結合GC-MS法,對棉織物中加入的7種棉花種植中常用的痕量有機磷農藥進行檢測,此方法快速、靈敏,解決了生態紡織品無溶劑化萃取的基質效應問題。
一些有機磷農藥常被噴灑在羊毛上用于驅趕蒼蠅和殺死虱子,但如果使用或處理不當就會使其殘留在羊毛上進入產品中。
(3)重金屬離子檢測
紡織品中的重金屬離子主要來源于染料與天然纖維生長過程中的環境遷移。如應用于毛織物染色中的酸性媒介染料與天然彩色棉。近些年來一些天然染料被人們作為環保的概念應用于印染中,但由于天然染料使用中必須使用媒染劑,而媒染劑都含有重金屬離子,造成了重金屬離子含量超標。
原子吸收光譜儀:研究了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法測定天然紡織品中的重金屬元素。得出以微波消解加熱消解紡織樣品減少了分解樣品的時間,試劑用量少,環境密閉,空白值低,精密準確且效率高。
微波灰化爐及原子吸收儀:研究了結合微波灰化的消解技術,利用氫化物發生原子熒光光譜法線性范圍寬、檢出限低和靈敏度高的優點來測定砷含量。
ICP-AES:以模擬酸性汗液萃取樣品,以ICP-AES同時測定紡織品中鉛,砷,銅,鉻,鎘,鈷,鎳和銻8種元素的含量,文中方法檢出限在0.004~0.044"mg/PL之間,回收率為96.1%~102.8%,相對標準偏差為0.65%~3.25%,能較好的測定紡織品中的多種重金屬殘留量。
(4)禁用染料的檢測
禁用染料主要分為致敏性染料與致癌性染料。20世紀30年代,日本人發現溶劑黃可以引
起老鼠的肝細胞癌變后,人們才意識到偶氮染料及其中間體在生產與使用過程中的危險性[。自德國公布5食品及日用消費品法6第2修正案,明令禁止使用可能還原出聯苯胺等20種疑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后,有關禁用染料的問題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廣泛重視。研究表明,禁用染料在與人體皮膚的長期接觸中,會在人體正常代謝過程中分泌物的生物催化作用下或因色牢度差通過皮膚吸收而在人體內發生分解還原,產生某些對人體有致癌性的芳香胺,具有潛在的致癌性。我國紡織品的含致癌芳香胺的禁用偶氮染料的樣品雖然逐年下降,但檢出率依然偏高。致敏性染料是指能夠引起人體的皮膚和器官過敏并且嚴重影響人體健康的染料。
前已涉嫌的染料有20種,均為分散染料。同時,一些復配型染料中由于含有分散染料也會產生致敏性。
3、結語
為了促進紡織服裝行業質量水平新的提升,迎接全球紡織服裝行業激烈競爭的挑戰,各級專業質量檢測機構一定要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不斷強化現代服務意識,在國家和市場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努力提高自身對紡織品安全性、功能性和誠信可靠等各項指標的檢測判定能力,以便能以科學的方法、精準的數據和權威的結論對各種不同紡織品的質地性能、技術含量、質量水平及所具有的功能做出評定,促進紡織產業健康發展,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利益。
參考文獻:
[1]顏紅.比色法測定紡織品中甲醛含量的確認研究[J].光譜實驗室,2011
[2]盛杰偵,王素玲,朱宏達.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測定功能非織造布中甲醛含量[J].產業用紡織品,2006(12)
[3]徐建平,陶偉珍,何莉.乙酰丙酮光度法測定紡織品中游離甲醛總量方法的改進[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