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測繪技術是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設計的重要技術,測繪工作貫穿于土地開發整理的全過程。論文分析了測繪技術在土地開發整理中的重要作用,對土地開發整理各階段的測繪技術及其應用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土地開發整理;測繪技術;應用分析
測繪數據是開展土地開發整理活動的最基礎、最原始的資料數據,是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設計的基本保證。土地開發整理測繪工作貫穿于土地開發整理的全過程,但又不同于平常所指的地形、地籍、工程測量等專業測繪,比這些測繪工作更細致、更具體、更特色,同時更講究方法??梢哉f,現代測繪技術在土地開發整理活動中起到技術支撐作用。
1、測繪技術在土地開發整理中的重要作用
1.1為決策科學化提供基礎信息數據支持。決策科學化的根本依據和支持條件就是資源、環境、公共設施、基礎設施、經濟、統計等基礎信息數據的獲取和共享。理想的測繪成果上應該附加這些要素,反映開發整理區域的地形、地物、交通、水系、境界、房屋、人口等現狀信息,集中成為數據庫,面向不同決策部門提供不同的基礎信息數據。
1.2節約投資。土地開發整理是一項大投資,工程施工過程應嚴格按照以概算控制預算、以預算控制工程決算的步驟進行,從一開始就應為資金的節約、控制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就要求有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方案。要做到這點,必須有一套精確、詳細的工程項目測繪成果,必須具有現勢性,充分反映開發區域內的一切現狀,它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設計方案的優化選擇、投資的合理計算、準確的效益分析、概(預)算的精確計算等。
1.3規范工程行為。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土地開發整理中的規矩就是各種施工驗收規范,而這些規范所執行的先決條件是有科學可行的工程設計,施工必須嚴格按照工程設計進行,要做好符合實際的設計,測繪資料就必須詳實,能反映出設計所需要的一切數據。
2、測繪技術在土地開發整理主要階段
從土地開發整理活動的工作體系或全過程角度來分析考察,一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從立項、規劃設計到項目實施及竣工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階段:
2.1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階段
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是對一定區域內的土地開發、復墾和整理等土地利用活動的總體部署和統籌安排,是土地利用規劃體系中一項重要規劃,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專項規劃,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土地開發整理方面的補充與深化。其主要目的是落實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的占一補一政策及耕地總量動態平衡政策。該階段是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區域性總體布局與安排,確定土地開發整理的目標和方向,提出土地開發整理的重點區域、工程重點和重點項目。一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能否立項設計與實施,主要的依據就是該區域的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
2.2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設計階段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是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的專項規劃,是針對某一具體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所做的規劃設計工作,是對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的進一步分解與落實、深化與補充、調整與完善。根據項目規劃設計的進展層次或深度,該階段主要劃分項目可行性研究、項目規劃設計、項目工程設計等三個環節。項目可行性研究是項目投資前期的框架性基礎研究,概略性地分析項目投資的技術方法、經濟效益、政策措施的可行性,提交項目可行性研究的結論報告。項目規劃設計及工程設計是在項目可行性研究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是對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具體布局與安排,即對單個即將實施的項目區所作的具體設計和概算,提交項目施工設計圖及工程布局圖,是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施工、竣工及后期管理的主要技術依據。
2.1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施工及管理階段
該階段主要是按照經批準的項目規劃設計文件要求,包括圖件與報告,依據國家土地開發整理的政策法規與行業標準,按照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法,全面開展并完成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各項施工任務。項目竣工完成后,向土地開發整理批準機構提出項目竣工驗收申請,提交項目竣工報告及工程驗收報告,對竣工驗收后的項目實時地開展后期分析評價及跟蹤管理工作。
3、測繪技術在各階段測繪技術的應用分析
3.1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階段。
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基礎圖件是土地利用現狀圖,在規劃基期年土地利用現狀圖基礎上制作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圖,對于數量占絕大多數的市縣級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其圖件比例尺一般要求為1:5萬~1:20萬,是在國家測繪部門提供的中、小比例尺航測地形圖(1∶1萬)基礎上,通過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利用航片、調繪片編繪而來。土地開發整理潛力調查是專項規劃的主要內容之一,其潛力調查圖以1∶1萬土地詳查圖為工作底圖,結合野外實地調查來開展工作的。目前,市縣級實際使用的土地詳查圖編制時間多為20世紀90年代初期或中期,變更調查又不能較好地到位或及時地反映實地的土地利用變化,因而導致圖件的現勢性較差,影響了規劃成果的準確性。隨著測繪技術的發展,當前對于較大區域的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基礎圖件,可以借助3S技術,從遙感影像圖片中提取有效的土地利用信息,或采用GPS實測現勢性較強的數據,再用GIS技術建立土地利用現狀及變更數據庫,并對這些基礎數據進行實時分析評價,以解決專項規劃基礎圖件的現勢性問題。
3.2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設計階段。
在項目規劃設計階段,因涉及項目規劃方案的優劣判斷、溝林路渠工程的詳細設計、工程概(預)算及土方計算的準確性等,因此對項目區地形地貌的準確性、現勢性上有較高的要求,對項目區各類土地的面積、長度、高程有相對較高的精度要求。通常要求實測比例尺大于1∶2000的全要素地形圖作為設計底圖??刹捎贸R幏椒ㄏ扔肎PS布設控制,再用全站儀進行野外數據采集,首級高程控制點應采用四等水準進行聯測,利用全站儀野外數字采集的資料或數字,生成項目區數字高程模型(DEM),利用DEM輔助計算出每個設計田塊的設計填挖土方量及施工填挖土方量。池塘、河道、溝渠、涵洞應測水底高程,水閘應注高寬及孔數,以便于農田水利工程設計;測出農業基礎設施、道路、林地、墳墓的分布及面積信息,以便于項目工程設計。
3.3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施工及管理階段。
在項目施工階段,施工單位只要根據專業測繪單位提供的前期測量成果及設置的專門控制點(界)石,采用工程施工放樣測量的方法,依據通過審批的設計方案及設計圖件進行相應的施工。項目竣工驗收時,要提交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竣工圖,其比例尺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設計圖相同。這一階段的測繪數據是工程項目的成果圖,最終將反映項目的竣工現狀,其測量成果一般就作為工程項目及各管理部門的存檔及管理資料,較設計階段而言,必須達到較高的測量精度,有著較全面的內容要求。
對于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后期管理及分析評價,可充分利用項目竣工驗收的測量資料和圖件,與施工前的土地開發整理現狀圖及施工設計圖進行對比研究及跟蹤管理,但施工過程中如牽扯到較復雜的如沉降、變形觀測等施測活動,則需要由專門測繪機構進行專門施測研究。
4、結語
綜上所述。不同的工程項目及項目的不同階段有著各自的特點,對測繪工作也有著不同的要求,鑒于我國土地開發整理及其測繪工作起步較晚,應積極開展土地開發整理測繪技術的相關問題研究與探討,包括土地開發整理測繪技術方法、規程規范和圖式標準制定等。所以把成熟的測繪技術及土地整理測繪方法合理的應用到實際的土地整理工作中去,能夠更準確更迅速的推進土地整理的實現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測繪如何在土地整理中發揮作用"作者:韓霽昌"成生權"張紅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