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農民打官司應怎樣寫訴狀
(1)當事人的自然情況要準確、具體。自然情況包括:自然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國籍、工作單位、住所地;法人的名稱、住所地、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其中自然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稱與身份證、營業執照一致,當事人的住所地要準確、詳細,要具體到門牌號。
(2)在起訴狀中要列明案由。案由通俗地說就是打的是什么官司。比如:打的是離婚官司,案由就寫離婚;因為討債打官司,案由就寫借貸。
(3)在訴訟請求部分,要寫明請求法院解決什么問題,要具體明確比如:請求離婚、履行合同、要求賠償等。有多項請求的,要一一列出,比如:在名譽權糾紛案件起訴中,其訴訟請求為:一、要求被告停止對原告名譽權的侵害;二、要求被告賠償原告,名譽權損失人民幣l 000元;三、要求被告在公開發行的報刊上向原告賠禮道歉,為原告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4)在事實部分,要明確寫清雙方糾紛的原因、經過、現狀等。
(5)在理由部分,要針對事實,分清是非曲直,明確責任,并引用相關法條加以證明。
(6)要注明致送法院的名稱。到哪個法院起訴,就應寫明“致XX法院”。
(7)在起訴狀的末尾,還要寫清時間。當事人為自然人的,要由本人簽字;當事人為法人的,要由法定代表人簽字,并加蓋法人單位的公章。
16.農民消費者要倍加提防消費欺詐行為
目前,在消費領域一些不法人員,采取各種不正當手段進行消費欺詐的問題比較突出,根據當前消費者在這方面投訴舉報反映出來的問題,具體列出如下消費欺詐行為表現,以此提醒廣大消費者注意提防:
(1)對食品、藥品、保健品進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有的不法商家在廣告宣傳中,把普通食品說成有“高科技含量”食品;把國內一般藥品說成是國際權威部門認定的藥品;或把主治1~2種病癥的藥品,說成包治百病的“神藥”;甚至把本是控制病情、遏制病變的藥品,宣傳成能“根治糖尿病”“根治癌癥”的藥品。結果,卻與宣傳的效果大不一樣,回去要求退貨,百般推拖,讓消費者勞民傷財。其中,中老年人上當受騙者居多。
(2)未經有關部門批準,擅自以舉辦“義診”名義免費體檢,把沒病說成有病,小病說成大病,誤導你花錢買藥。
(3)以“優惠讓利”、“限期打折”等方式,誤導消費者。細一追查,讓利是假,打折的價格正是其商品銷售的正常價格;說只限期“優惠5天”,可到了5天,還有最后3天,一再欺騙愚弄消費者。
(4)網絡購物宣傳的產品與實物不符。遠隔千里之外,貨未到先讓交預付款或送貨上門后卻讓先交錢后驗貨,等發現產品有質量問題,送貨人已經走了,再找就難了。
(5)網上提供彩票選號服務,陷阱連連。在網頁上聲明是“國家最權威部門”、“有合法注冊資格”的網站,告訴你人會最便宜,一個月只花一百元,就能為你提供選號服務。當你交了100元人會費,接著又讓你交1800元資料費,交了資料費,再讓你交1萬元保證金,步步設套,把你拖進陷阱,等你把錢交完,該網站消失,一切都是假的。
(6)本來與你素不相識,卻用手機給你發短信,說認識你,讓你回電話。但當你把電話打回去,每分鐘0.3元的話費頓時變成了1.2元。
(7)電視有獎競猜活動,看起來很容易中獎,一旦參與進去,一步步誘導你發信息過去,直到你猜得筋疲力盡,話費已超過百元了,你會“中獎”,得到一個3元錢的兒童玩具。
有的不法經營者臨時租用一個場地,以“買五贈二”等方式,銷售高價商品,或銷售大家不熟悉的“高科技”產品、庫存處理品。到家使用后發現與其宣傳的效果、功能相差甚遠,等回去找時,人走家搬。
凡此種種,手段多樣,一個目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騙你花大頭錢、冤枉錢。
為此,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購物、娛樂,千萬提高警惕,切勿盲目聽信虛假宣傳;學習和掌握一些消費知識和維權知識,善于識別消費欺詐伎倆,做一個清醒、冷靜、理智的消費者,避免上當受騙和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害。
17.農民在春播季節購買農資要警惕
隨著天氣轉暖,農業生產已進入春忙季節,農業生產資料化肥、種子、農膜、農藥的銷售已進入旺季。目前市場上種子、農藥、化肥、農膜花樣繁多、經營混亂、假冒偽劣、騙買騙賣等坑農害農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了廣大農民的合法權益。為此,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農民消費者在購買農用生產資料時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一旦使用劣質農資造成損失,要保留好現場及有關證據,及時向銷售商或生產廠家反饋信息,到農業主管部門、質監、工商或消費者協會投訴,求得合法權益保護,切忌自認倒霉,放棄自己的權利。
種子優劣難分,選購要多留神:一、購買種子時,一定要先看經營者有五種子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等相關證照。二、購買種子要到證照齊全,國有專業的種子公司或農科所(站)購買。三、購買種子出現搭配、攤派、強賣行為,消費者有權拒絕。四、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嚴格按照種植方法播種。五、消費者購買種子一定要索要發票及相關購物憑證。六、種子播種時請適當保留一點該種子,以備不測。
農藥購買五慎重:一、應當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正規品種。當前農藥廠家品種,名稱想當混亂,生產經銷單位變著花樣改變劑量,名稱和包裝,其實際種類,含量和作用與規范的常規品種基本一樣大同小異,不能看品種新,而注重使用效果。二、應當購買有效期內的農藥產品。農藥都注明了規定的有效期選購時要看清生產日期和有效期限,不買過期超期的農藥。三、不能購買國家禁用和限用的農藥。如殺蟲米、甲六粉等品種對人畜有致癌、致殘作用,不應購買和使用。四、慎用或不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這些產品對我們生存的環境和身體健康帶有很大的潛在危害。五、要大力推廣和提倡使用低毒高效,低殘留和生物生化等無公害農藥,凈化生產和生活環境,提高農產晶的質量。
注意巧選化肥:一、在購買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正確挑選水稻、旱地、果樹肥料。二、正確識別假劣肥料,避免上當受騙,氮、磷、鉀大化肥和高含量復合肥都是正規廠家生產和達標的產品,其他復合肥或復混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假劣質量現象。應當掌握五個識別方法:一看生產證明號和登證號是否齊全,證明號不全的產品一般看是個體小廠或黑廠生產產不可靠;二看顆粒的比重及其光度,比重大與太過光滑,其摻假成分就大;三看生產日期,存放的時間越長,肥料的總養分就會逐步減少;四聞肥料味,一般尿素型復合肥氣味少,養分含量較穩定,硝銨或氯銨型復合肥氣味比較大,養分含量不太穩定,使用效果差。三、要防止虛假的價欺騙。總養分含量25%以下標注為復合肥或復混肥或無機有機復合肥多元素復混肥,每100斤超過50元,其價格都比較虛假,不能選購。四、要防止虛假宣傳,誤導使用。部分復合肥總養分含量在25%以下的肥效不穩定,其廣告宣傳往往夸大作用和效果,吹得太好太過分,帶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誤導性,在購買和使用過程中,要慎防上當。
農膜購買要仔細:一、盡量到較正規的、信譽較高的經銷單位購買優質農膜推薦產品,千萬不能貪小便宜吃大虧,避免因農膜品牌繁多而難以選擇,上當受騙。二、農膜有嚴格的保質期限,從購買之日起,使用壽命:一般拱棚10個月,冬暖式大棚12個月;無滴性能:聚乙烯不低于3個月。購買時要看清生產日期及保持期限,盡量做到現用現買,不要買了不用而長期存放。三、購買農膜時,必須索要正規發票、產品合格證及消費者協會監制的信譽卡,以備發生問題投訴時提供有效證據。一旦發生質量問題,要及時找商家交涉或向消協、農資專管部門投訴。四、按產品說明正確使用,防止因使用不當而造成損失。
18.選購農藥應注意六方面問題
2007年12月,農業部先后頒布了《關于修訂〈農藥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決定》、《農藥登記資料規定》、《農藥標簽和說明書管理辦法》3個農業部令,發布了“農藥名稱登記核準管理的公告”,與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農藥名稱命名和農藥產品有效成分含量兩個公告。6項新規的出臺,大快人心。由此,2008年成為農業部的“農藥登記管理年”。農藥管理“十年之癢”有望藥到病除。為防范生產經營假劣農藥、無登記證生產、添加未登記成分、擴大使用范圍、一證多用等違法行為,射陽縣消費者協會發布消費警示,提示廣大農民選購農藥應注意六方面問題。
一是產品登記號。我國已實行了農藥登記制度。凡在中國境內生產、加工、分裝、銷售的農藥,均屬農藥登記管理范圍。經批準登記后農藥才能生產、銷售和使用。選購農藥時不要購買標簽上沒有登記證號的農藥。
二是產品有效期。我國規定一般農藥應具有兩年有效期,即出廠后兩年內有效成分含量和主要指標符合質量標準。不要購買超過有效期或沒標明有效期的農藥。
三是不要購買包裝破損的農藥。
四是不要購買標簽殘缺不全或不明確的農藥。
五是從農藥產品的外觀判斷優劣。
粉劑、可濕性粉劑如有結塊,可能受潮,不僅細度達不到要求,有效成分含量也發生了變化。如有較高顆粒感,一般來說是細度不符合要求;如色澤不均可能存在質量問題。
乳油如有分層渾濁、結晶析出,且在常溫下放一段時間結晶不消失,表示存在一定質量問題。乳油加水乳化后的乳狀液不均勻或有浮油、沉淀物、沉油均表明存在質量問題。
膠懸劑經搖動后如有結塊現象,說明存在質量問題。熏蒸用的片劑如呈粉狀,表明已失效。
六是質量檢驗。如懷疑農藥質量有問題,最準確、最可靠的方法是將該農藥樣品送到當地農藥檢驗中心,按照質量標準進行檢驗。(未完待續)
(摘自 《農民消費維權知識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