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華
復習的一個重要意義在于融會貫通,溫故知新。在復習中,教師應依據學段特點,圍繞教學重點,盤活資源,激活課堂,引導學生對學過的詞句、古詩、閱讀、習作等內容,進行梳理、重組。同時,適當引入課外資源,讓學生在不同的語境中運用積累的詞句和習得的方法。四個板塊的內容,縱向整合,各成小系列;橫向整合,串成知識鏈。力求“復”有所悟,“習”有所得。
一、新舊兼備,讓詞句積累更豐實
字詞句的復習主要圍繞“生字表(二)”“詞語盤點”及“語文園地”中的內容進行。教師要善于找到新的生長點,以舊知促新知,夯實語言積累的基礎。
1.針對薄弱點,在比較中積累。“生字表(二)”呈現了本冊教材中要求會寫的200個字,可以讓學生自主復習,回顧平常容易寫錯的字。教師出示所匯集學生的錯字,讓學生交流糾錯方法。可以運用比較法,強化記憶。比如,針對學生容易把第31課中的“狠”字多一點,寫成“狼”字的現象,教師借助兒歌,引導學生比較、識記。在學生理解了甲骨文“艮”的意思后,教師出示兒歌讓學生有節奏地讀:
良去一點艮,見木大樹根。?搖?搖?搖?搖钅艮銀光閃,艮土去開墾。
彳艮說很好,犭艮太兇狠。?搖?搖?搖?搖又艮怕艱苦,目艮眼有神。
阝艮受限制,足艮腳后跟。?搖?搖?搖?搖口艮捧逗哏,疒艮傷疤痕。
學生在誦讀、比較中,不僅加深了對“艮”的印象,復習了“狠、限”等字,學習了“艱、哏”等字,還積累了相關的詞語,一舉多得。
2.緊扣興趣點,在比賽中積累。根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依據字詞的規律,以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復習興趣,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生字表(二)”中出現的提手旁的字有19個。在復習中,教師可讓學生讀一讀,演一演,再讓學生自由選擇字詞,寫一段話。比一比,看誰用得多,用得好。這樣學生可以在新的語境中,靈活運用詞語,讓積累與運用比翼齊飛。此外,還可以采取詞串創編、詞語速記、成語接龍等形式進行比賽。比如將“詞語盤點”中要求寫的四字詞語進行歸類,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然后寫下來,看誰記得多。
3.結合聯系點,在運用中積累。在復習“語文園地”中的名言佳句、諺語及歇后語時,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整合資源,創設語境,引導學生運用,達到鞏固的目的。比如出示以下填空題,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在語境中運用積累的詞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與朋友交往時,我會想起《論語·學而》中“與朋友交, ”的名句;清明節到了,我會想起“清明前后, ”的農諺;同學取得成功有點驕傲時,我會用歇后語“關羽失荊州—— ”來告誡他。
二、古今兼采,讓詩詞儲備更厚實
詩詞的復習以本冊教材中出現的內容為主,適當補充,合理穿插。復習階段,學生要堅持日日誦,天天讀,感受母語的魅力。
1.誦讀古詩詞,在想象中品味。除了第1課、第23課中學習的6首古詩詞,“語文園地一”和“語文園地六”中的“日積月累”還有出自11首古詩詞的詩句。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教師可用連線、填空、默寫等形式檢測古詩詞積累情況。比如:讀了《鄉村四月》,我能從詩句“ , ”中,想象出草木茂盛、杜鵑啼鳴的畫面;讀了《四時田園雜興》,我能從詩句“ , ”中想象出男耕女織、日夜辛勞的情形。還可以根據學生實際,將“日積月累”中出現的詩句進行還原,開展賽詩會。
2.鏈接現代詩,在誦讀中感悟。如,第2課、第21課“閱讀鏈接”中的《濃碧》《在天晴了的時候》這兩首詩,讓學生讀讀背背,體會其中的感情。瑯瑯的誦讀聲,會讓師生在復習之中產生精神的愉悅感。
此外,好的歌曲用詞生動,意境優美,充滿詩情畫意。在復習中,可以引入一些歌曲,比如,聽一聽童麗演唱的《夢江南》,唱一唱鳳凰傳奇的《荷塘月色》,在優美的旋律中記一記歌詞。
三、內外兼容,讓閱讀推進更篤實
本冊教材安排了八個閱讀專題。復習中,教師要對學生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爬梳剔抉,引導學生交流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詞句的表達效果。
1.立足課內,在回味中鞏固。①積累精彩語段:《桂林山水》《記金華的雙龍洞》《觸摸春天》《生命
?搖生命》《鄉下人家》等課文中精彩語段在平常背誦的基礎上,可以用游戲的形式隨機點背。還可以讓學生摘抄喜歡的語句,進行書寫展示。②學習表達方法:如《桂林山水》用排比的句式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教師可創設語境,讓學生舉一反三,恰當運用。③表達閱讀感受:復習《尊嚴》《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紀昌學射》《普羅米修斯》等課文時,可以聚焦相關語段品一品詞句,再現人物形象。說說“哈默、伽利略、紀昌、普羅米修斯”這幾個人物中,你喜歡哪一個角色,為什么?聯系“詞語盤點”中的詞語,寫出自己的感受。
2.放眼課外,在交流中提升。閱讀能力的培養不能囿于課內小世界,而要引向課外大天地。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真正開啟學生的智慧。①概括主要內容:“語文園地八”介紹了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短文或借助繪本,讓學生閱讀概括、交流主要內容。②推薦課外讀物:開展好書推薦、讀書交流等活動,讓學生選一本自己喜歡的課外書向同學推薦,說說書中的主要人物,談談印象最深的內容,說明推薦這本書的理由,在交流中提升閱讀能力。教師也可根據本學期的閱讀主題推薦課外書,比如,復習第五組關于生命的課文時,師生共品《夏洛的網》相關語段,聆聽這首關于生命、友情、愛與忠誠的贊歌,課內外結合,體會生命的意義。
四、虛實兼顧,讓習作體驗更真實
本冊教材的習作主題有八個,有寫實的,也有寫想象的,重在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習作復習要注重虛實結合,強調情感的“真”、形式的“活”。
1.搭建平臺,表達真情實感。①佳作共賞:教師可以“我最滿意的一篇習作”為主題,引導學生回顧本學期寫過的作文,從中選擇一篇自我感覺最好的,全班匯編成冊,互相交流。教師選出不同層次的代表,讓學生說說自己為什么對這篇習作情有獨鐘,這篇讓自己滿意的習作是怎么誕生的?引導學生表達真實感受,交流習作體驗,分享寫作秘籍。②模擬演說:圍繞課文主題模擬北京衛視的《我是演說家》節目,進行微演說。比如關于“以誠待人”的話題,可以結合第二組課文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一段話,建議用上“語文園地二”中關于誠信的名言警句,在寫的基礎上嘗試演說,交流自己的見解。
2.發揮想象,展示獨特個性。教師可借助文本資源,引導想象,讓閱讀與習作交相輝映。如借助《鄉下人家》《觸摸春天》《魚游到了紙上》等課文插圖,發揮想象,進行資源重組。基于畫面,寫出所見;透過畫面,寫出所思。畫里畫外,融為一體,形成有個性的習作。也可以從課文中選擇互不關聯的詞語,發揮想象,把它們合理地編在一個故事中。比如請學生根據“駱駝、橡皮、鈴鐺、口哨、白鷺、火焰”等詞,編一個小故事。這樣,學生既復習了詞語,又訓練了想象能力,兩全其美。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語文資源如此豐富,關鍵在教師要靈活取舍,有效運用。復習中,四個板塊的內容自然鏈接,有機融合。詩文互補,新舊互生,讀寫共促,情智共生。比如,復習生字“眠、攀”時,可鏈接王士禛的《將至桐城》,誦讀詩句:“龍眠圖畫里,安得一追攀。”指導習作時,鼓勵學生運用本學期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時時強調書寫的規范、端正、整潔。
(作者單位:福建省長樂市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