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鳳英
一、梳理知識,建構網絡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期末整理與復習時,可按以下程序操作:
(一)憶。“憶”是學生將過去學過的舊知識不斷提取再現的過程。復習開始時,教師先向學生說明復習的內容和要求,然后再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看課本目錄回憶單元內容,看課題回憶所學的知識,并讓學生進行討論與口述。
(二)清。“清”是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總結與歸納,理清知識線,弄清知識建構的過程。根據回憶,學生依據“點—線—面”進行總結,做到以一點串一線、聯一面,特別是要注意知識間的縱橫向聯系和比較,構建知識網絡。本冊期末進行整理與復習時,教師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同時引導學生從四個領域,系統地整理出網絡圖。
1.數與代數。
2.圖形與幾何。
3.統計與概率。
4.綜合與實踐:解決實際問題。
(三)析。“析”是對單元中的重難點內容和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做進一步的分析,幫助學生解決重點、難點和疑點,從而使學生全面、準確地掌握教材內容,加深理解。教師可事先將學生回家看書作為家庭作業,要求他們邊看書邊折出課本上自己認為特別需要引起關注的15道題目(或是最值得注意的知識點)。到了課堂復習教學時,教師再讓學生一一匯報自己折出了哪些“好題”,說一說為什么要將它們作為“好題”。教師再適時根據每個版塊教學的重難點(如第五單元中的“解方程”,它的重點是根據等式性質解方程的方法,同時由于學生初次學習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所以方程格式的規范是一個必須注意的問題等),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補充,經歷“看書—挑題—講述”的過程,其實也是他們在系統回顧學習內容、進行有效整理的過程。這一環節重在設疑、答疑和析疑上。在內容較多時,可以分類、分專項進行分析和對比。
通過“憶”“清”與“析”等過程的“梳理”,師生共同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使之豎成線、橫成片,達到提綱挈領的效果。同時,借助網絡圖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理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從而形成完整的網絡,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喚醒經驗,總結策略
數學學習是一個生長的過程,要想看到大樹,我們得先埋下種子。雖然北師大版教材中沒有專門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單元,但我們在解決問題時,使用一定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復習中教師要巧設問題情境,喚醒學生經驗,加強對策略的體驗,留給他們充分語言表達的機會,恰當地引導他們進行解決問題策略的總結與運用,并要時常強調學生對解決問題策略的使用。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主要有畫圖、列表,以及從簡單入手等。
1.畫圖。
(1)畫圖能幫我們直觀理解。
(2)畫圖能幫我們分析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3)畫圖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練習:小區計劃修建一個長10米,寬6米的草坪。實際修建的草坪寬比計劃增加了2.5米。草坪的實際面積比計劃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學生無從下手時,教師引導學生嘗試畫圖來表達題意,分析數量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再次感受到用畫圖來解決問題的好處和妙處,培養了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
2.列表。
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法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算一算,想一想。
學生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分析數量關系,進一步體驗列表策略能使這些信息關聯起來,從而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3.從簡單入手。
學生把復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的“以退為進”的思路,在研究簡單問題中發現規律,從而使復雜問題得以解決。
三、及時檢測,補缺培優
復習課既是學困生補缺補漏的過程,又是學優生發展智力、智能的過程。因此復習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及時檢測的結果,結合平時班級學生的個體差異,及時捕捉和發現學生的錯誤,并有針對地加以分析、引導,激起學習欲望,彌補缺漏,從而讓他們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同時,教師還要擴大學優生的知識面,選擇一些綜合性練習,設計一些條件多余的,或答案不唯一的,或可以用不同策略解決問題的開放題,培養其思維的靈活性,以達到分層學習、分層輔導的目的,形成“趕、幫、超”的良好學習氛圍,讓不同的學生共享成功。
例如,復習完“小數的加減法和乘法”時,可以另外為學優生提供這樣的練習:一桶牛奶連桶重37.5千克,用去一半牛奶后,連桶重19.8千克,牛奶重多少千克?桶重多少千克?此習題涉及的知識點較多,既關注學生對小數加減法和乘法意義的理解,又溝通了加減法與乘法之間的內在聯系。
四下期末“整理與復習”的檢測可分為三次,“數與代數”部分和“圖形與幾何”部分各一次,“統計與概率”和“綜合實踐”合一次。教師可針對其重要知識點設計題目,也可以將學生的作業本上平時出現的錯誤進行統計歸類,并擬出了相應的題目。同時,對那些基礎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教師應另外選擇一些有一定拓展的題目,以達到分層學習、分層輔導的目的。
四、綜合運用,提升能力
復習教學的重點絕非只是整理知識,更要為學生提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的時空,促進他們全面發展、提升能力。因此,教師在學生充分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應結合教材內容,引導他們關注身邊生活實際,通過社會調查,數據收集、整理,形成數學問題,促使他們從不同角度分析、思考問題,拓寬解題思路,培養其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設計此類復習環節,學生不僅綜合運用了知識,還培養了其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的習慣,從而增強了他們數學應用意識,激發了學習的興趣,激活了思維,提高了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復習課的“復”不是簡單的重復,復習課的“習”也不是簡單的練習。復習課要真正上好、上出實效,教師必須精心鉆研教材,把握好《課程標準》理念,根據本班實際,把復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幫助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作者單位:福建省惠安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