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志鵬
【摘 要】在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很多初中學生往往視歷史課為“副科”,認為初中歷史不如數學、語文、英語等學科重要,課上表現不積極,極大影響了初中歷史的教學效果。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如何改變現狀,讓初中歷史真正走入學生心中,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進而提高初中歷史的教學效果,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與研究的問題。本文結合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具體要求與實際教學中總結的經驗,對如何提升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效果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歷史;教學效果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歷史教學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評價機制都有了新的變化。作為初中教學體系的重要科目,歷史教學效果的好壞,不僅影響到學生的整體學習成績,而且對他們高中甚至大學的歷史學習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教師要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下,大膽改革實踐,靈活運用各種學習方式搞好初中歷史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取決于實施者的理念和教學藝術,筆者通過兩年的新課程教學,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教訓,就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談一點心得體會。
一、更新觀念,用好新教材
改革是艱難的,一個長期從事傳統教學的教師所形成的觀念是根深蒂固的,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要加強理論學習,以積極的態度去變革傳統教學模式,但有時會在不經意之間本能地用老眼光看新問題。我們拿到新教材,第一感覺是新穎、圖文并茂,完全打破了老教材的體系,對知識進行了重組,以專題化方式出現,似乎教材變得更容易了。但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卻感覺到新教材存在諸多問題,不好用。其實新教材是許多專家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新理念指導下的教材,這樣的編排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想法,其實是觀念上的問題,是“教教材”的傳統觀念在作怪。
二、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歷史教學的一大缺陷在于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老師一味地在臺上拿著教材講,學生在臺下昏昏欲睡地聽,長篇大論之后,學生真正理解的可能少之又少。這樣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都會受到限制,阻礙他們學習能力的發展。為了上好、上活歷史課,歷史教師應必須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針對教材內容并結合學生實際,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在初中歷史課堂上,小組學習的教學方式既適用于歷史教學內容特點,又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因此,充分利用小組教學調動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作用。
三、加強互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中,良好的師生關系非常重要。很多學生不喜歡某一學科是因為不喜歡這一學科的任課老師,雖然這種心理看起來比較極端,不理智,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十分普遍。因此,教師要重視這一點,應該尊重學生,平等與學生相處,在教育教學中發揚民主作風,促進師生雙方互相信任,把師生關系推向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教師要想了解學生,就必須與其增加互動。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進行提問,根據教學的需要,巧設疑問,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給學生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此外,教師對學生的態度也至關重要,不管學生的答案正確與否,都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并對其進行正確引導,使學生體驗到一種收獲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四、增強歷史課堂教學中的趣味性
大教育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前人的教育活動中已經有了趣味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用的方法有很多,例如:
采用啟發式教學。課堂教學要打破了沉悶的課堂氛圍,使課堂變得熱鬧起來。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記》中講“道而弗牽,開而弗達”,強調的是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啟發式教學關鍵是問題設置要有梯度,要有循序漸進的引導作用,一步步開戶學生智慧的大門,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成就感,讓學生帶著愉悅而奮進的心情一步步邁入知識的殿堂,為學生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借用諧音、自編口訣的形式,有效幫助學生準確記憶歷史史實。例如,甲午戰爭爆發于1894年,用它的諧音:“一把揪死”,就非常容易記住。記憶“戊戌變法”1898年,用諧音“ 要發就發”來記。對八國聯軍國名的記憶“俄美日奧意德英法”,用諧音“我每日要一朵櫻花”記憶。還可自編口訣幫助學生記憶,如《天津條約》開放的十處通商口岸,學生很難記住名稱和位置,可用“《天津條約》十口岸,南(京)鎮(江)漢口加九江,沿海營(口)煙(臺)加上汕(頭),島上還有瓊(州)、臺(灣)、淡(水)”來幫助記憶;對兩次鴉片戰爭中簽訂的一系列條約,可用“南五虎望黃,天愛北北勘改五”兩句話就記住了,這就達到了兩全其美的效果。
總之,初中歷史是非常重要的科目,作為初中歷史教師,我們不但要從自身做起,不斷豐富積累知識,還要努力探索最佳的教學方法,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敬才.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1(10):102
[2]王秀華.初中歷史的教學方法與技巧[J].中國科技博覽,2011(29):5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