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公章
建檔立卡是精準扶貧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按照國務院扶貧辦《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國開辦發〔2014〕24號)和《湖北省農村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鄂政扶發〔2014〕13號)的統一部署,湖北省恩施州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立足實際創新思路,科學合理統一制表劃線,公開公正全面普查摸底,不懼繁瑣細致填報錄入,統籌安排穩步有序推進,圓滿完成了貧困戶、貧困村等識別認定工作,達到了較高的精準度,贏得了當地群眾和社會各界好評。
科學制定貧困程度量化表
在全國統一開展扶貧對象精準識別之前,恩施州就已經推進先期試點。2012年底,李克強總理第二次視察恩施州部署綜合扶貧改革試點后,恩施州迅速開展探索新的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工作,制定實施了《恩施市龍鳳鎮綜合扶貧改革試點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工作實施方案》,探索出“量化評分”和“比照選定”扶貧對象的辦法,通過對全體農戶家庭的相關指標進行分值量化排序,初步確定貧困對象;再由村支“兩委”召開村組干部和村民代表會議進行比照,張榜公示后予以確認。通過這種相對科學、透明公開的辦法,龍鳳鎮最終識別出特困人口 1102人、較貧困人口5028人、一般貧困人口18692人。這種全面公開、相對公正合理的做法得到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
2014年,恩施州深入貫徹國家和省關于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精神,深刻領會“扶真貧”的重大意義,嚴格按照規模控制、時間節點等統一要求,積極吸收先期試點經驗,在多次一線調研、貧困戶現場數據采集試驗、多次座談會論證等基礎上,制定出臺了《恩施州農村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創新提出了“一戶一表、全面普查、規模控制、劃線定貧”的基本工作思路來精準識別恩施州的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
全州統一制定下發《恩施州農戶基本情況調查表》,通過采集農戶相關貧困因子,從人口情況、居住環境、負擔狀況、經濟基礎四個方面,結合恩施州農戶較為普遍的客觀實際情況,科學設定20個具體量分指標對農戶貧困程度進行量化,結合村級民主評議,最終確定綜合量分,實現農戶貧困程度在一張表上得到較為客觀公正的反映。
恩施在填報《恩施州農戶基本情況調查表》時,都要求村村落、戶戶到,所有農村人口不漏一戶、不掉一人,實現農戶全面普查。
根據國家和省逐級下達到縣的貧困村、貧困人口規模控制數量,恩施采取在全縣農戶貧困程度綜合量分排序中,嚴格按照規模控制數從高到低確定貧困戶(貧困人口),實現統一劃線定貧。根據全縣(市)統一識別認定的貧困人口數量,計算得出各行政村的貧困發生率,以縣(市)為單位從高到低初步確定貧困村,再根據以往貧困村整村推進實施情況進行微調,最終按照規模數確定各縣市的貧困村名錄。
通過一年的實踐證明,恩施州這套貧困對象識別認定辦法較好地破解了當前貧困識別機制缺乏量化標準、主觀性強、人為因素影響大等難題,較為客觀公正地將真貧的村、真貧的戶識別出來,比較有效地解決了“扶真貧”問題。
統一劃定貧困對象識別線
國家和湖北省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出臺后,恩施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扶貧開發體制機制創新專項領導小組,組建了精準扶貧及建檔立卡工作專班。
2014年4月23日,召開全州扶貧開發工作會議,部署全州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5月19日至24日,全州組建8個督查組分赴8個縣市,通過聽取匯報、查閱資料、座談了解和實地查看等方式,對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開展督查,并進行通報。
9月下旬,恩施州再次組織專項督查組對建檔立卡紙質表格填寫、軟件系統培訓、人員安排、經費保障、數據錄入進展等情況進行了專項督查。
全州各縣市均召開縣市委常委會議或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建檔立卡工作,結合實際制定了縣市《建檔立卡工作實施方案》,及時動員和召開培訓班進行部署,在經費、人員方面給予充分保障。據統計,全州共安排落實建檔立卡專項工作經費285萬元,安排建檔立卡入戶調查員5000余人,組建數據錄入工作專班122個,安排數據錄入人員786人。
通過全州各級工作專班和大量工作人員進村入戶填報《恩施州農戶基本情況調查表》,恩施對全州2532個建制村、330多萬農村人口進行了全面摸底、普查、評議、錄入、量分、公示等,最終按照貧困規模控制數鎖定了全州729個貧困村和108.64萬貧困人口。據基層反映的情況看,識別結果較為客觀、科學、精準,達到了預期效果。
全州729個貧困村和108.64萬貧困人口精準鎖定后,又嚴格按照國家《扶貧開發建檔立卡指標體系》,認真組織開展了相關登記表的填報和信息錄入等工作,全州8個縣(市)按時完成并順利通過湖北省扶貧辦審核認定,數據質量排在全省首位。
全面繪制精準幫扶路線圖
恩施州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實現全州729個貧困村和108.64萬貧困人口如期脫貧,任務十分艱巨。為此,恩施州委、州政府提出“統籌規劃、全面覆蓋、一次確定、分批實施、分年考評、限期脫貧”的思路,采取統籌組織駐村部門、統籌安排駐村干部、統籌安排專項資金、統籌落實幫扶政策、統籌開展考核評價、統籌督辦幫扶責任的“六統籌”辦法,動員組織州、縣、鄉三級機關黨員干部,按照“一個工作隊幫扶一個貧困村、帶動周邊幾個非貧困村,不交叉、不脫貧、不脫鉤”的要求,采用“一次確定幫扶對象、分期分批進村入戶”的方式,從2014年開始全面啟動新的駐村幫扶工作。2015年至2020年,每兩年一輪,共分3輪,每輪啟動243個貧困村駐村幫扶工作,并以啟動駐村幫扶的貧困村為重心,帶動周邊幾個非貧困村以連片開發的形式加快發展,逐步脫貧。目前,全州結對幫扶工作已按照國家和省里的要求圓滿對接完畢,并全面啟動第一批243個貧困村駐村幫扶工作。
同時,恩施州委、州政府全面統籌“當前生計”與“長遠發展”,分類考慮,通過三種途徑開展精準幫扶。一是對全州約10.72萬因病致貧等特殊困難群眾進行綜合救助,著力提高其生活質量;二是對全州約18.1萬低保戶進行救助幫扶,著力改善其生產生活條件,增強自救能力;三是對全州約79.82萬有勞動能力但收入低的群體開展開發式扶持,以產業為主帶動脫貧致富。
目前,全州正加大探索創新力度,精準瞄準貧困人口,整合有關資金和項目,發放10個“大禮包”(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加大醫療保障、加大教育扶持、促進就業、產業扶持、交通服務、安全飲水、住房保障、社會保障、結對幫扶),大力推進產業扶貧,聯合推進旅游扶貧,探索推進金融扶貧等,逐步建立生活困難保障機制,逐步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千方百計讓貧困群眾逐步穩定增收,實現脫貧致富,努力確保所有貧困群眾如期實現全面小康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