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球寶
2014年12月15日,對于湖南省安化縣煙溪鎮的孤殘老人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這一天,是“遠航·家園”敬老院提質改造后的慶典日,也是煙溪鎮孤殘老人們喜遷新居的日子。
多年來,中遠集團在注重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支持扶貧慈善事業,努力承擔社會責任,在其成員單位的支持下,發起成立了中遠慈善基金會。
2014年初,在多方支持下,中遠慈善基金會計劃對安化縣舊養老院進行改造。半年后,安化第一個孤殘老人養老扶助示范項目“遠航·家園”敬老院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這讓安化孤殘老人實現了老有所居、老有所依的愿望。
一批老人的“新家”
慶典當日,中遠集團駐安化縣扶貧工作組組長、安化縣委常委、副縣長王文召與縣民政局、縣扶貧開發局、煙溪鎮相關領導一行來到煙溪鎮敬老院,看望孤殘老人入住情況。
在老人們的陪同下,王文召一行逐間參觀修葺一新的宿舍、廚房和活動室,撫摸著嶄新的床鋪、衣柜、寫字臺,翻看著畫面清晰的電視節目,與滿面春風的老人們握手拉家常,王文召一行打心眼里高興。幾位聾啞老人緊緊攥住王文召的手,不停地比劃著表達內心的喜悅。手語翻譯趕忙上前翻譯到:“敬老院的條件非常好,鎮里的賓館都沒這里好。謝謝政府、謝謝中遠,有這么好的環境,我們都很開心。”
62歲的劉昭兵一直很沉默,默默地呆在廚房幫忙。“今年是我在這里住的第四年,5月份開始改建,院里要求大家都回去。我沒地方去,就留下來幫忙干點活。”劉昭兵說,以前敬老院條件不是很好,不少人都不愿意住。但是經過改造,面貌煥然一新,條件徹底改善了,雖然今天才正式入住,但前些天,不少老人都陸續前來參觀,大家一進門都覺得走錯了地方,對新敬老院非常滿意。不少老人還說:“這下好了,趕我走都不走了。”
中午,在敬老院的餐廳里,王文召與老人們坐在一起,一邊為老人們夾菜,一邊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并征求他們對敬老院建設的意見建議。82歲的老人夏旺春因為女兒劉連姣生活不能自理,就一起申請入住了敬老院。夏旺春一個勁地說:“這下好了,我再也用不著為女兒以后的生活操心了。”
一個惠及民生的范例
安化縣集山區、庫區、革命老區于一體,由于境內遍布崇山峻嶺,交通不便,發展滯后,108萬人中絕對貧困人口比例超過15%。由于地方財力不足,多數敬老院是用廢棄的辦公樓改建的,房屋陰暗,設施簡陋,大量鰥寡、孤殘老人及流浪兒、孤兒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社會救助,社會扶助服務任務十分艱巨。
近年來,中央大力推進民生工程,努力營造“老有所養,老有所居,老有所樂”的和諧環境。民政部作為民生工程的主管部門,每年通過社會組織在全國各地資助建設400個民生示范類項目。煙溪鎮“遠航·家園”敬老院作為有中央財政支持、由中遠慈善基金會組織實施的安化縣第一個孤殘老人養老扶助示范項目,項目總投資205萬元,其中民政部下撥100萬元,中遠慈善基金會援助60萬元,地方自籌45萬元。有了中央財政資金和中遠慈善基金會的鼎力支持,原本可望不可及的敬老院改擴建工程得以實施,充分體現了中央對社會基層百姓的關心和愛護。
“我們希望通過實施‘遠航·家園項目,為老人們提供專業護理、體檢、醫療康復及心理疏導。為他們添置生活、安保、健身和娛樂設備,將敬老院改造成五保老人托養中心、康復中心、孤兒流浪兒寄養中心,為煙溪鎮及鄰近鄉鎮的孤殘、五保老人提供一個溫暖的家。”據王文召介紹,通過該項目切實把中央和中遠集團對邊遠山區和貧困地區弱勢群體的關懷落到實處,不僅是煙溪鎮區域孤殘老人實實在在的福祉,也必將在安化縣域內切實發揮關注弱勢群體、推進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養老扶助示范帶頭作用。
一種扶貧模式的創新
中遠集團作為第一家建立慈善基金的中央企業,一直致力于社會扶助工作,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2014年以來,為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轉變扶貧模式,讓扶貧成果更直接地體現到貧困群眾身上的要求,中遠集團在安化的扶貧模式逐步由以產業扶貧為主轉變為產業扶貧、民生工程和教育扶貧齊頭并進的全新扶貧思路。新一任扶貧干部到安化后,積極投身貧困山區第一線,真正了解貧困群眾最緊迫的需求,在半年多時間里踏遍了23個鄉鎮。
為了讓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益,中遠扶貧干部充分利用中遠慈善基金資助的杠桿作用,吸引社會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共同主推安化縣扶貧工程的可持續發展,并逐步樹立了“遠航·追夢”教育項目品牌和“遠航·家園”民生項目品牌。在中遠慈善基金會安化“遠航·追夢”高中生自強班啟動儀式上,王文召如是說:“‘遠航·追夢不只是一塊牌子,‘自強不息不僅是一句口號,愿安化的莘莘學子能夠追逐夢想、揚帆遠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