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
兒子自上高中后,雖學習態度端正,各科成績也不錯,但有一個缺點——不愛運動,作息也沒規律,常常很晚休息,愛睡懶覺。跟他說理吧,他還很來勁,動不動就拿高中學習任務重、壓力大為自己辯解,甚至還變著法子往自己臉上貼金,夸獎自己是愛好學習的優秀學生,懶惰點、不愛運動也就理所當然,還美其名曰“梁氏”生活方式,弄得我和妻子很被動。
為了幫兒子改掉這個缺點,讓他養成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我和妻子想了很多辦法。首先我們跟兒子進行了一次溝通,向他闡明了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指出兒子不愛運動、作息不規律可能引發的不良后果。一開始兒子相當抵觸,后來在我們的“軟硬兼施”下,兒子勉強答應嘗試著改變。
見兒子有所心動,我們與兒子一起制訂了一些規矩:晚上幾點睡覺,每天、每周鍛煉多長時間。為了實現這些規矩,原先喜歡看電視,經常看到凌晨的我放棄了這一“嗜好”,轉而與兒子一起收看對他有一定教育意義的電視節目,偶爾一起追體育賽事,看節目的時候不時討論一番,很有滋味,到了時間我們就準時睡覺。我們還與兒子一起定時跑步,相互競爭與鼓勵,看誰堅持的時間長或者次數多……這些活動我們都約定了一些小小的獎勵,比如每周堅持跑步次數最多者,可在下周做家里的“老大”……
這樣一段時間下來,兒子確實有所變化,作息規律了,愛上了跑步,人變結實了,精神狀態好了很多,學習效率也提高了不少。綠色生活方式的“威力”真不小,見此情況,我決定再接再厲,帶他一起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做義工:一方面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通過與社會多接觸可以增強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我想通過這個活動讓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真正植入孩子的內心。
于是一個周六的晚上,我與兒子交流周日怎么度過。兒子認為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想睡懶覺。我便對他說:“明天有沒有興趣完成一件特殊的任務啊?”起初兒子并不“感冒”,后來在我眉飛色舞地描述下,他心動了,也覺得好奇,決定跟我去。
周日,我和兒子早早起床,準備好幾個大塑料袋,便騎車出發了。一路上,兒子一直問我究竟是什么特殊任務,我神秘地告訴他到了目的地就知道了。我們來到杭州美景之一的曲院風荷后,把車停好,我指著草叢上的碎紙、可樂瓶等說:“看,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任務——撿垃圾,做一次義工,為城市做美容。”
我們從大門出發,細心地尋找。路邊、草叢上、長椅上……甚至見湖里飄著礦泉水瓶,我們都會想辦法把它弄上來。不多久,我們就撿滿了一大袋垃圾。兒子邊撿邊嘆著氣說:有的人不注重社會公德,破壞了美景的整體形象。兒子撿得更認真了。一群清潔工推著垃圾車走來,兒子還自告奮勇地走上前與他們一起打掃衛生。只見他拿著掃帚認真打掃,時不時地跑去倒垃圾,還有模有樣地戴上清潔工的帽子。這樣,忙活了好長一段時間,兒子出了很多汗,我讓他休息下,他卻說不累,非要堅持把衛生打掃完。臨近中午,終于可以休息了,我和兒子看著“戰利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兒子連聲說這次做義工雖然有點累,但是看著干凈的花園非常有成就感。我就趁熱打鐵地告訴兒子:“兒子,爸爸希望你一直都是健健康康的,但你知道健康的內涵是什么嗎?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給出了一個理想狀態是‘健全的軀體、健康的心理和與社會有良好的適應的狀態。爸爸這些天來讓你鍛煉身體、調整你的作息時間,今天又帶你來撿垃圾,我的良苦用心你明白了嗎?”兒子重重地點了一下頭,并告訴我以后有時間的話會多參加各種社會活動。
多次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后,兒子變了很多。不僅作息規律了,學習上更努力了,人際交往能力也增強了,更可貴的是對周圍的人和物有了更多的愛心和包容心。有一次他參加完小區的對孤寡老人獻愛心的活動后內心感觸良多,寫了一篇關愛老人的作文,被老師推薦參加市作文競賽,居然得了二等獎,讓我們欣喜不已。看著兒子的變化,我真是喜上眉梢,在我和妻子的努力下,兒子走上了一條“健康”的“綠色”大道。在我看來,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包括很多方面,但凡是好的、積極的,都可以算是健康綠色的。它實施起來也不麻煩,從小處著手,與孩子一起實踐,引領孩子慢慢體會和感悟,便會收到成效。
(作者單位:浙江科技學院 責任編輯:朱蘊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