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萍
摘 要:水資源問題已經嚴重的制約了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隨著水務市場化的推進,全國各地根據當地的實際水利地理等各方面條件展開了一系列的水務建設。濟南市人均占有水量為225立方米,由于淡水分布和地理條件等方面的影響,導致地下水開采過量,對濟南東部工業帶經濟發展形成制約作用。
關鍵詞:水務建設;經濟發展;影響
1 濟南市水務建設現狀
1.1 濟南市水資源分布及開采現狀
1.1.1 濟南市水資源分布
濟南市是一個資源型缺水城市,市內地表徑流因地貌地形不同和降水特點自南至北呈遞減趨勢,年內的地表徑流集中在6-9月份。由于年徑流的分布特點,導致了在有水時洪水暴漲暴落,不僅不易攔蓄而且容易發生水患。在沒水時,大部分河流呈干涸狀態,使地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困難重重。濟南市水資源不僅匱乏,而且在時間和地域上分布不均。水資源短缺嚴重制約了濟南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1.1.2 濟南市水資源開采情況
濟南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不均勻,地表水開放程度遠遠小于地下水開發程度,特別是市區及東部章丘地區的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已經超出環境正常承受量,由于地下水大量超采引起了諸多地質問題如地下水環境惡化及地裂地陷,地下水的超采亦導致泉群停涌等一系列環境問題,這對以泉城聞名全國的濟南來說無疑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同時在水資源在開發利用中,存在著十分嚴重的浪費現象。農業灌溉仍漫灌為主,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僅為一半;工業用水的利用率也不高,循環利用率低,萬元產值耗水量大。
1.2 濟南市東部水務建設現狀
城區、西部地區已實現地表水、地下水聯合供水,基本滿足了生產及生活用水需求;而東部地區工業相對密集,用水量大,由于缺乏其它水源,仍以地下水作為唯一供水水源。為了解決由此引發的的問題而建立的東聯供水工程以黃河水(鵲山水庫)、明水泉水以及南水北調的長江水作為水源,通過管道連通成整體,聯合調度,互為補充,向東部地區重點企業提供可靠的工業生產原水,置換出地下水供市區生活及保泉需要,從而實現水源置換、優水優用,有效改善了因地下水超采帶來的社會和環境問題。該項目的建設緩解了目前東部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減少東部地區地下水開采,解決東部地區供水水源問題,充分挖掘濟南市現有水庫的供水潛力。水務建設作為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供水與城市發展相適應,按照濟南市目前供水格局布置水網,合理調配引用的黃河,長江水量,并通過區域連通工程提高了水源保障能力;充分利用地下水資源,積極推進分質供水,提升市民飲用水質量。統籌利用地下水、地表水、黃河水,保障工業農業和居民的用水,完成水資源的統籌管理。
2 水務建設對濟南東部經濟的影響
濟南市屬于全國重點資源型缺水城市之一,水資源供需矛盾在一定時期內將是制約濟南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幾年,濟南市相繼實施了玉清湖、鵲山引黃水庫、臥虎山、錦繡川水庫等供水工程。目前,城區、西部地區已實現地表水、地下水、黃河水聯合供水,基本上可以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受水資源短缺的影響,東區主要水源為地下水,地下水的長期集中過量開采,成為影響市區泉群噴涌的重要因素之一,社會輿論對此也非常關注。因此,加強該地區水資源的優化調度,增加地表水與黃河水的利用量,減少地下水的開采,對保障重要工礦企業持續穩定發展、保護地下水資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濟南東聯供水工程的完工,可以使用黃河水、長江水來作為工業用水,滿足各個企業的工業需求,而優質的地下水可以作為飲用水用于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按照“分質供水、優水優用”的原則,優質地下水作為生活用水,黃河水、當地地表水、中水及污水資源主要用于工農業生產、綠化、建筑、沖廁與市政雜用水等。城市生活用水重新鋪設管線,開采濟西、東郊兩地下水水源地,日供水量20萬立方米。城市工業及其他用水利用原有管線,以鵲山、狼貓山水庫的黃河及當地地表水為供水水源。分質供水工程由于投資大,市區施工難度大,可分期分步實施,力爭3-5年時間完成。這樣既讓人民群眾喝上了優質放心水,又優化配置了水資源,減輕了水資源壓力。該工程應作為濟南市今后水務工作的重點。
所以水務建設對于濟南東部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通過水務建設,使東部地區企業用水由地下水轉為地表水,供水穩定且價格合宜,節約了企業成本,使企業得到了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置換出來的地下水作為生活用水滿足濟南市區人民的生活需要。
3 濟南水務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 水務工程資金投入不足
水利工程的建筑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大型的水務工程需要相應的資金保障,如果資金不足容易導致工期延誤、無法達到原本的設計標準、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等工程的質量問題。濟南現有的水務集團的規模往往不足以承擔大型工程的建造。
3.2 水務工程管理不規范
我國水務建設還處于初期摸索階段,水務公司的種類也是各種各樣,這也容易導致水務集團以利益為主,只講效率而忽視了工程安全,而由于政府分工不同,沒有明確的部門來對此進行監管,導致政府的監管力度不足。
3.3 水資源過度利用
由于沒有確切的標準,水資源的使用往往沒有限度,很多人認為水作為可再生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導致了大量水資源的浪費,在農業用水中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效率低耗水多;工業方面不注重節水技術的開放運用,工業產值的耗水量比發達國家高幾十倍。
3.4 水污染嚴重
濟南市每年有大量的污水和廢水排放但是城市污水處理率卻十分的低下。近來我市地面水和地下水的質量不斷下降,市內河流的污染嚴重,大量工業農業生活廢水直接排放的自然環境中去。
4 針對濟南水務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的對策建議
4.1 加強水務建設資金保障
水務建設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國家應當保證水利資金的發放,對于水務建設的銀行貸款也可適當的降低門檻。在水務工程開始前加強對水務企業的調查認定,以確保有足夠的實力去完成相應的水務建設。
4.2 建立與完善全面質量管理制度
水利工程建設應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并有序地完成對項目申報審批,開工竣工驗收等環節。加強政府部門的監管力度,設立專門的機構對相應水務企業進行管理。引入并完善第三方監理制度,確保事先、事中、事后控制三者的有效結合,參照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不斷推進全面的水利建設質量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4.3 宣傳與推進全社會節水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但是關于環保節水的觀點卻沒有樹立起來,運用電視、電腦等各種媒體對全民節水進行宣傳,使節水深入人心,完成向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轉變。
4.4 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
水污染治理應分別實行,重點解決工業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問題。工業生產方面應加強監管力度,在企業建立前檢查污水處理設備,在企業開始生產后不定期檢查污水處理情況,要求企業嚴格執行污水排放標準,違者處以重罰并積極鼓勵有關企業、科研院所加大科研創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污染的新型技術;農業生產方面,應當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和無公害農業,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有效控制污染,公民生活上提倡低碳生活并推廣環保洗滌用品,有效保障水利建設對水資源質量的要求。
對于濟南東部來說,水務建設是尤為重要的,由于地表水稀少,所以長期以來東部用水都以地下水為主,這在導致了一系列的地質問題的同時也制約了濟南經濟的發展。地下水的過度開采導致地下水不斷減少,導致的地質問題也嚴重影響了濟南的經濟,像群泉停涌現象會對濟南的旅游業造成嚴重的打擊,所以水務建設對濟南東部乃至整個濟南經濟有著重要影響,加強水務建設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