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劍宏
摘 要:汽車客運站的出現與城市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作為城市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交通方式的多樣化,汽車客運站設計的要求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與其他交通工具的對接是否合理,管理和使用是否便捷,因此客運站的建筑規劃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著客運站整體服務功能的體現。
關鍵詞:汽車客運站;設計;原則;要求
前言
汽車客運站是交通基礎設施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道路運輸網絡體系的節點。近年汽車客運站現代化建設加快,在設計合理化、建設標準化、環境人性化、管理智能化等方面有了巨大的提升,作者根據近年設計的汽車站實例,對汽車站設計做出一些總結。
1 總平面功能布置
一、二級汽車客運站車輛出入口應符合城市規劃和交通管理要求,一般宜分開設置;同時與旅客主要出入口應分開設置,并有效隔離,一般采用綠化、圍欄等措施;車輛出入口無法分開設置的,通道寬度一般為12米。一級客運站的旅客出站口應與旅客下車處有廊道連接,或采取雨蓬遮蔽等避雨措施。
站前廣場布置一般根據所在城市規劃的要點,進行合適的退讓,一般布置旅客活動休息區、城市公交換乘區、出租車上下客區、社會車輛停車區。一、二級客運站的站前廣場面積應≥2.0(平方米/人)×F(設計年度平均日旅客發送量,人次)×α(計算百分比)。F≥15000時,α取0.08;F為10000~15000時,α取0.08~0.1;F為5000~10000時,α取0.1~0.12。城市公交車、出租車停車位置應與旅客出站口有效銜接,社會車輛停車場的位置一般布置在站前廣場區域,同時不能影響旅客的通行,與其他區域應采用綠化帶明確分隔。一、二級客運站社會車輛停車位,一般按照設計年度旅客最高聚集人數每百人1~2個標準設置;三級客運站一般按照每百人1個標準設置。一、二級客運站應設置2~3個殘疾人機動車停車位。
停車場設計一般包含發車區、下客區、停車區、維修區等功能。停車場應停車場總面積應≥8×發車位數×3.5×單車投影面積。8為同期發車數量的倍數;3.5為單車投影面積的倍數。停車場內道路應按相關標準進行劃線,并在出入口設定減速帶。發車位數量應≥旅客最高聚集人數×1.2/(每小時發車數×每車平均定員×合理實載率),發車位寬度不小于4m。1.2為增設系數。發車位的位置應緊密結合候車廳,宜采用鋸齒形布置,應與停車場明確分隔,用通道連接。下客區一般布置在旅客出口附近,方便乘客的快速疏散。停車區一般根據場區范圍進行布置,不同區域可以設置適當的綠化進行隔離。維修區域一般放在交通量小的范圍;現在汽車站一般還要結合車流組織設置洗車裝置。具體可參考圖1。
圖1
如果站區內加油站的設計應當嚴格執行GB50156-2010《汽車加油加氣站設計與施工規范》和GB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2 建筑單體功能要求
2.1 售票廳要求
一、二級客運站的售票廳宜單獨設立對外出入口,并與候車廳、小件寄存處、行包托運處合理銜接。售票廳面積一般包含購票室面積和售票室面積;售票室面積應≥4.0m2×售票窗口數,購票室面積應≥20.0m2×售票窗口數。一、二級客運站設計是要考慮在節假日大量旅客聚集時,能適當增設售票窗口并擴大旅客排隊空間的可能,售票窗口數量考慮適當放大,售票窗口數=設計年度旅客最高聚集人數/每小時每窗口可售票數(取80張~120張)。
2.2 候車廳要求
候車廳面積應≥設計年度旅客最高聚集人數×1.0(平方米/人)。可按發車方向分別設置,快速客運候車室應單獨設置。旅客上車檢票口的數量按照每3個發車位不少于一個設置。候車廳凈空高度應≥4.5m。一、二級客運站應設置母嬰候車室;盥洗室、衛生間、警務室、醫務室、廣播室、值班室等功能。候車座椅寬度一般應大于0.55米,間距不小于0.04米。一、二級客運站發車區一般應設置雨棚。
3 無障礙要求
站前廣場與售票廳之間應當設置無障礙通道,其設置標準應符合JGJ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并且與城市道路的人行道相連接。新建的一、二級客運站應設置低位服務臺、低位售票窗口,如設置公用電話的,應設置低位電話。男女廁所應各設一個無障礙廁位,門扇應向外開啟,在無障礙通道、服務臺、公用廁所、輪椅坡道等設施的位置應設置國際通用的無障礙標志牌。
4 空調、通風要求
一、二級客運站應設置空調設施,一級客運站宜設置集中式空氣調節系統。候車廳、售票廳自然通風達不到要求時,應采用機械通風或自然與機械通風相結合的通風方式,其新風量每人不應小于每小時30m3或換氣次數不應小于每小時3次。廁所應有機械排風系統,其換氣次數不應小于每小時10次。
5 照明要求
售票窗口、檢票處應設局部照明,局部照明照度值不應小于150lx。候車廳、售票廳及站場照明應按使用功能要求進行分區控制。 設計時把站前廣場景觀與泛光照明宜與站前市政道路照明相結合考慮。候車廳、售票廳等人員聚集的地方、消防控制室、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及其疏散走道,應按消防要求設置事故照明。各疏散走道和疏散門,均宜設置燈光疏散指示標志。疏散用的事故照明,其最低照度不應低于0.5lx。事故照明燈宜設在墻面和頂棚上。站區照明不得對駕駛員產生眩光。同時要根據項目的特點和成本考慮采用光導、LED等節能措施。
6 綠化建設
汽車客運站綠化設計需要充分考慮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豐富城市景觀中的作用,改善旅客候車環境。汽車客運站場綠地率應符合城市綠化管理要求,新建客運站總綠化率應≥25%;廣場集中成片綠地不應小于廣場總面積的20%。汽車客運站綠化應以喬木為主,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不裸露土壤;站場周邊種植庇萌喬木,形成綠色屏障,起到降低噪聲的效果。汽車客運站綠化應符合行車視線和停車凈空要求。汽車客運站綠地應根據需要配備灌溉設施;站場綠地的坡向、坡度應符合排水要求并與城市排水系統結合,防止綠地內積水和水土流失。
7 智能化系統設計
隨著時代發展,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一、二級客運站應建設有線電視系統、LED電子顯示屏系統、公共廣播系統、柜臺服務系統、觸摸屏系統、安全防范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客運站站務管理系統、公用電源系統等,智能化系統設計一般要專業智能化公司根據行業管理和客戶的需求進行設計。
8 形象識別系統設計
汽車客運站應當在顯著的位置標明站名和主標志,售票窗、檢票口、總服務臺、行李寄存處、行包托運處的標識根據地方行業管理的要求進行設計。
參考文獻
[1]李金光,林有光.城市客運站規劃與建設[J].云南交通科技,2010(1).
[2]龔磊.公路客運站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綜合運輸,2003(1).
[3]袁虹,陸化普.綜合交通樞紐布局規劃模型與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