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和義
摘 要:隨著建筑市場的快速發展,各個施工企業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為了能夠在競爭中獲勝,不僅要保證施工質量,同時還要控制工程造價。工程造價的制定決定了施工過程中所要付出的成本,直接關系到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所以工程造價至關重要。但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影響工程造價的因素眾多,所以對于造價的控制存在一定的難度。文章對于建筑工程造價控制中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對于合理控制工程造價具有重要的意義。
1 建筑工程造價控制的內容及特點
1.1 建設工程的控制的內容
包括各個階段,工程造價分別使用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中標價、承包合同價、工程結算、竣工結算進行確定與控制。建設項目是一個從抽象到實際的建設過程,工程造價也從投資估算階段的投資預計,到竣工決算的實際投資,形成最終的建設工程的實際造價。其主要控制內容包括:一是項目決策階段;二是初步設計階段;三是施工圖設計階段;四是招標投標階段;五是工程施工階段;六是竣工驗收階段。
1.2 建筑工程造價有著自身的特性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只有對建筑工程造價的特性進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有效的掌握工程造價的實質,因此以下進行工程造價的特點分析:
一是大額性:建設工程不僅實物形態龐大,而且造價高昂,需投資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的資金。工程造價的大額性關系到多方面的經濟利益,同時也對社會宏觀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二是單個性:任何一項建設工程都有特殊的用途,其功能、用途各不相同。因而,使得每一項工程的結構、造型、平面布置、設備配置和內外裝飾都有不同的要求。工程內容和實物形態的個別差異性決定了工程造價的單個性。
三是動態性:任何一項建設工程從決策到竣工交付使用,都有一個較長的建設期。在這一期間,如工程變更,材料價格、費率、利率、匯率等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必然會影響工程造價的變動。建設周期長,資金的時間價值突出,這體現了建設工程造價的動態性。
四是層次性:一個建設項目往往含有多個單項工程,一個單項工程又是由多個單位工程組成。與此相適應,工程造價也由三個層次相對應,即建設項目總造價、單項工程造價和單位工程造價。建設工程規模大、周期長、造價高,隨著工程建設的進展需要在建設程序的各個階段進行計價。多次性計價是一個逐步深化、逐步細化、逐步接近最終造價的過程。
2 建筑工程造價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2.1 工程造價管理體制不健全
建筑工程造價貫穿于整個工程的始末,所以為了確保建筑工程的順利實施,并且控制好工程造價,需要建立完善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但是部分施工企業卻因為工程造價意識的缺失,工程造價體系不健全,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沒有對工程進行整體評估和造價預算的情況下,就利用虛假的預算盲目開工,致使工程后期出現資金短缺,不僅影響到工程的施工進度,而且影響到工程造價整體流程的控制,對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造成不良影響。
2.2 忽視質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中,質量和成本都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目標,并且二者之間存在重要聯系,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由于施工企業沒有掌握好質量和成本之間的關系,導致工程造價的失控,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由于施工企業過分注重質量,但是沒有從實際情況考慮成本支出,在過于強調質量的狀態下,造成成本的高額支出,導致企業的經濟效益下降。另一方面是施工企業片面追求工程成本,所以在成本的嚴格控制下,導致施工材料的質量不合格,在施工檢驗不合格的情況下,還需要重新返工,反而造成了成本的增加。
2.3 材料管理不嚴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材料的費用占據了整個工程造價60%的比例,所以對于材料的管理非常重要。但是有些項目工程對于材料的管理不夠嚴格,雖然建立了材料的簽字領用制度,但是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卻沒有發揮簽字領用的效用。尤其是對于一些承包工程中包工不包料的現象更為嚴重,由于對材料的計算失誤,導致物資過量消耗,一些規格型號不符的材料也出現閑置現象,在看管不嚴的情況下,還時常出現丟失現象,造成成本的過度超標。這些都是缺乏有力的監督機制造成的,所以導致工程造價超出預估的范圍。
3 建筑工程造價的合理有效控制措施
3.1 健全工程造價管理體系
工程造價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目標之一,對工程造價的合理控制不僅能夠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能夠提高施工質量,對于協調施工進度具有重要的影響。所以說為了科學有效的控制工程造價,應該健全工程造價管理體系,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的建設,并且加強監督管理的力度,確保各項制度能夠落實到位。只有完善造價管理體系,才能夠為管理人員提供有利的依據,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能夠遵循相關制度,提高造價控制的水平,將造價控制在預期的范圍內。
3.2 提高造價控制意識
建筑工程造價控制貫穿于整個工程的始末,與工程的質量和進度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要想控制工程造價,還需要協調好其與質量、進度之間的關系。這就需要提高全員的造價控制意識,不能夠因為過分的追求質量,而一味的使用高價格的材料,應該協調材料的性價比,在符合預算的基礎上,確保材料的質量。同時也不能為了降低施工成本而偷工減料,這種做法不僅不能降低成本,相反還會因為質量不達標而重新返工,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增加了成本投入。所以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應該認識到工程造價管理的重要性,協調造價、質量和進度三者之間的關系。
3.3 提高材料管理的力度
材料的成本支出占據了整個工程造價很大的比例,所以制定嚴格的材料管理制度。根據工程設計階段對材料的數量和規格的預算,合理購置施工材料,避免因為材料不夠而耽誤工期,同時也避免材料規格不符而出現浪費。在材料進場后,要設置專人管理,實行簽字領用制度,并且對于用途,數量等做出明確的記錄。為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避免材料的浪費,應該加強使用過程中的監督管理,對于剩余材料一定要及時返還,在材料與設計圖紙不符時,要及時與技術人員進行溝通,避免材料的浪費。
4 結束語
建筑工程的造價控制直接關系到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所以要建立完善的造價控制體系,提高造價控制的水平。造價控制貫穿于整個工程的始末,并且隨著工程的施工,各項參數也在不斷的變化,所以為了提高造價控制水平,在管理體系中要實行動態管理,根據工程發展的實際情況,采用適宜的控制手段。合理的工程造價控制,能夠有效的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嚴飛.如何加強下程實施階段造價管理[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8(5).
[2]胡俊.建筑施工階段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措施研究[J].科技資訊,2011(17).
[3]舒懷珠,王春紅,葉豐收.建設工程項目實施階段的睹價控制[J].中國水運(理論版),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