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松
摘 要:文章根據黑龍江省鐵力林業局的防火現狀,對在鐵力林業局營造生物防火林帶進行了論證。文中通過對生物防火林帶防火效能,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研究,認為黑龍江省鐵力林業局應該栽植以興安落葉松為主要防火樹種的生物防火林帶。以及布局規劃和建設中的措施。
關鍵詞:鐵力林業局;營造;生物防火林帶;規劃;措施
1 黑龍江鐵力林業局林區的防火現狀
鐵力局的林區氣候受緯度,海拔的影響,呈典型的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夏季短暫,春秋近乎相連,年平均積溫不足1600℃,年降水量在500mm左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春秋兩季氣溫變化極驟,過度明顯,并且受高山阻隔多形成干熱山谷風,為森林火險提供了促燃助燃的條件,春秋兩季極易發生火災。
1.1 林內可燃物增多,發生林火的危險性增高。鐵力局的大多數施業區多年來沒有發生火災,林內可燃物越積越多,對這些過量的可燃物一直沒有有效的清理。隨著天然林保護工程全面啟動,造林綠化步伐不斷的加快,森林面積大幅增加,森防任務更加繁重。由于冬季寒冷,每年都有大量草木凍死干枯,可燃物載量逐年增加,發生森林大火的危險性也越來越大,一旦遇有高火險天氣、極易釀成火災。
1.2 局情林情復雜,火源管理難度大。隨著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實施和旅游資源的開發,進山采山貨,旅游度假的人員越來越多,這些人員活動分散,防火意識差,難管理。北關林場和建設林場時有上墳燒紙,燒香等行為屢禁不止,給森林防火帶來巨大的隱患。
1.3 近年林區氣候異常,發生森林火災機率越來越高。近年來,林區氣候異常,春季降雨減少,秋季風力變大,這些因素,對森林防火極為不利。
2 營造生物防火林帶是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舉措和有效途徑
2.1 營造生物防火林帶,主要是通過林火阻隔網絡建設降低森林火災損失。也就是在林區將大面積森林,根據地形、地貌,選擇耐火樹種,把森林劃分成若干個網絡,營建生物阻隔帶,分區域控制,防止火災大面積燃燒,降低森林受害率,達到科學防火的目的。建立健全生物防火林帶,一旦發生火情,可將火源阻隔在林緣以外,就是林內著火也可以將林火有效控制在隔離帶以內,起到阻火、隔火和斷火的作用。福建省重點林區三明市,歷史上曾是一個森林火災重災區,為了有效抑制火災,在建立比較完善的綜合機制,同時,大力營造防火林帶,使林帶不斷擴大和延伸,發揮的防火阻火作用越來越大。
2.2 生物防火林帶經濟效益好。適合東北林區的防火樹種是落葉松,具有抗寒性好,早期速生、成林容易和小徑材商品價值高等優點。興安落葉松栽植后15年左右可郁閉,郁閉后的林帶可發揮防火作用。45年后林帶防火失效時,可以進行采伐,創造經濟價值。
2.3 生物防火林帶生態效益顯著。生物防火林帶還能改善林分結構,防止、減少森林病蟲害,調整林種樹種結構,改生土帶為生物防火林帶,還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效益顯著。
3 營造生物防火林帶的技術探索
3.1 樹種選擇。生物防火林帶的樹種應該是枝葉茂盛,含水量大,耐火性強,生長迅速、郁閉快、適應性強,抗病蟲害的樹種。興安落葉松有抗寒性好、早起速生、成林容易、郁閉后林下無雜草、地被物結構致密等特點,適合鐵力林區生物防火林帶的首選樹種。
3.2 造林密度。按照國發【1988】6號文件發布的《森林防火條例》如果阻隔網密度達到12.6m/hm2(控制網格1000hm2),就可控制不發生特大火災。阻隔網密度達到40m/hm2(控制網格100mhm2),就可控制不發生重大森林火災。普通立地條件可視具體情況按4440株/公頃栽植。特殊立地條件可視具體情況按4440-6660株/公頃栽植。
4 生物防火林帶的規劃和布局以及建設中問題和措施
4.1 生物防火林帶建設在規劃初期應具有前瞻性、整體性和科學性,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到因害設防、合理布局,并與其他林業工程規劃協調一致。在前期的生物防火林帶建設中,由于各種因素造成鐵力局生物防火林帶結構不夠合理、分布不均、建設滯后。在結構與分布上,大多數都營造在主山脊和重要行政區界上,卻往往忽略了人為活動頻繁的地段,如路邊沿線、田邊、林邊、山邊等,這些地方是森林火災的頻發地段。
4.2 生物防火林帶的樹種選擇和結構調整的問題及措施。在鐵力局生物防火林帶建設中,興安落葉松是防火樹種的當家樹種,初期將興安落葉松作為樹種的唯一選擇。在實際建設中,逐步根據立地情況和其他實際條件,將生物防火林帶的樹種選擇從單一的落葉松逐漸與結合其他樹種一起營造。特別是與立體林業綜合開發和果業種植等結合起來,做到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宜藥則藥,在山腳、路邊、田邊等地段營造耐火、經濟價值高的樹種,如水曲柳、花曲柳,胡桃楸等栽植或合理混栽。特別是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如公路沿線、山腳邊等建設經濟價值高的林果帶,建成以防火效能為主又兼顧經濟效益的經濟林帶、用材林帶,變單純性的防火投入為開發性的林業投入。樹種結構上,用興安落葉松樹種建設核心帶,在核心帶旁邊,營造以水曲柳、花曲柳、胡桃楸等為主的輔助帶。
4.3 生物防火林帶的主要造林問題及措施。現有的生物防火林造林工程建設投入少,進展慢,林帶標準低,成效差。有些種苗質量差,基肥不足。所以必須要在高標準整地基礎上,針對鐵力局山地較為缺磷的情況,每株施250克過磷酸鈣為基肥。種植時,選用40厘米以上的良種壯苗造林,有條件時盡量選用營養袋苗進行造林。種植時要選擇陰雨天氣進行,裸根苗上山前必須用混有生根劑的黃泥漿根,種植深度要合適,種時要將植株旁邊的土壓實,上面要覆松土等,保證在種植季節內種好。
4.4 生物防火林帶的主要撫育管理措施。生物防火林帶造林后,遵循“三分造、七分管”的原理。植后必須樹立標志牌,嚴禁牲畜進入林帶,派專人看護。由于生物防火林帶建設地點的特殊性,如山脊處立地條件差、干旱,公路邊和與農田交界處雜草生長迅速且茂盛等。因此,造好防火林帶后,針對不同的情況,應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主要是要加強除草、松土、施肥和水分處理。除草措施中,對以芒萁、小灌木和惡生雜草為主的地帶采用人工鏟草、劈草和割灌;對一些以蔓山類雜草為主的地段采用化學除草,因為蔓山類類雜草根系太發達,萌生能力強,人工除草效果較差。施肥措施中,根據鐵力局立地條件和土壤性質,種植后兩個月進行撫育施促根肥,每棵樹施肥20克尿素,50克磷粉,第二三年每年撫育兩次,每棵樹施肥100克尿素,磷粉150克,第四年秋季進行全帶撫育一次,并結合松土培根作業進行。對于干旱貧瘠的山脊處,可采用保水劑等措施進行保水。此外,還要加強病蟲害防治和相關的技術工作,確保管理到位。
5 結束語
生物防火林帶工程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長期受益的防火基礎性設施,只有堅持不懈的抓好,形成網絡體系,才能充分發揮其綜合效益。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大力度,加快生物防護林帶工程建設步伐。隨著南方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全面推進,其良好的多種效益正逐步展現出來。所以,鐵力局更應加快對生物防火林帶的建設探索,使鐵力林業局在綠色防火方面取得突破。
參考文獻
[1]胡海清,張富山,魏書精,等.火干擾對土壤呼吸的影響及測定方法研究進展[J].森林工程,2013,1:1-8.
[2]武超,羅夏琴,劉春延,等.不同強度火干擾對興安落葉松林可燃物載量的影響[J].森林工程,2013,5:24-28.
[3]南海濤,劉礴霏,宋來萍.免機耕防火隔離帶技術在森林草原的應用研究[J].森林工程,2013,5: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