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鐘雅
【摘 要】激發兒童探索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并在解決問題中增強自信心。作為教師,應立足學生,善于放手,抓住學生學習的最佳時機,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充分的空間和充分的選擇權,努力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自主探索的精神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學生的各種素質都獲得培養與提高。
【關鍵詞】素質教育 教學質量 放手
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小學生的素質,是當今社會的需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應以素質教育為宗旨,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學生的各種素質都獲得培養與提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放寬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應廣泛地以學生的活動為主,使知識技能的學習不僅成為素質形成的基礎,而且成為素質培養的過程。具體的,筆者認為教師應做到以下“四放手”。
一、相信學生,敢于放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更有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相信學生,相信學生能夠獨立解決或通過合作解決一些問題。如果不相信學生的這些能力,課堂中是無法放手的,學生主動學習。教師要相信學生,敢于放手,為全體學生創設一個主動探索的空間。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這個“臺”搭得要大,四周不能有“漏洞”,教師應該像聽眾那樣仔細傾聽,抓住關鍵點進行點撥,為學生的表演“加油喝彩”。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可讓學生用六根小棒隨意分成幾堆,然后按各自分得的情況用加法算式的形式口述,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分類。板書時,把1+5,5+1,2+4,4+2,1+2+3,2+3+1,1+3+2,2+1+3,3+1+2,3+2+1,寫在左邊;把3+3,2+2+2,1+1+1+1+1+1寫在右邊,以示區別。引導學生觀察,著重讓學生說說右邊這組算式有什么特點。然后進一步問:這兩組算式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突出第二組相同的加數連加)接著提問:“像這樣相同的加數連加的算式還有嗎”?每個學生都爭著發言,在學生興趣正濃的基礎上,師問:“誰能用算式表示100個2連加?”此時,學生仍然充滿信心,爭著表現自己。教師指名演板,當寫出一大串2時,下面的學生開始議論起來,這時教師追問:“你們是不是覺得太繁瑣了?想學一種能表示100個2連加的簡便方法嗎”?就這樣,教師有意識地給學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間,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學乘法的意義也就水到渠成了。這樣教學,教師“扶”得少,學生創造得多,學生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學得快樂。
二、立足學生,善于放手
教師要有目的地放手,在備課時要立足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素材,創設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情境,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知識目標和情感意識。學生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很容易產生興趣,如果對發生在身邊的事情還能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就不但能激趣,而且還能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例如,在學習了“認識人民幣”的知識后,我設計了一次"今天我當家"的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雙休日當一回家,配合好家長給孩子準備好一些錢,讓孩子自己給家里購買一些蔬菜和水果,讓孩子親身體驗生活,進一步認識和熟悉人民幣,并且初步學會怎樣使用人民幣。如果學生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數學問題,則能更好地激發他們探索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并在解決問題中增強自信心。作為教師,應立足學生,善于放手,抓住學生學習的最佳時機,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充分的空間和充分的選擇權,努力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自主探索的精神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創造機會,樂于放手
給學生自由思考的機會,對于深化、理解、掌握所學知識尤為重要。每個公式、法則的推導,每一解題方法的確立,教師應在方法上引導,在關鍵處點撥,絕不能把學生的思維控制死,要放手讓他們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在可能的條件下親自去發現盡可能多的東西。例如,我在教完“認識鐘面”后,出示一道鞏固題:在鐘面上畫出4:55。結果全對的同學不多,怎么辦?我采用讓學生在展現自我中求知——學生教學生的方法。首先,我把普遍出現的錯誤歸類、板書。隨后,請一位同學上臺在黑板上的鐘面上畫出4:55。再請位“小老師”講講上面畫得對不對?錯在哪里?為什么?怎樣改?為什么?"小老師"一上臺,同學們可激動哪!他們講的講、問的問,全體同學都有了展現自我的機會。“小老師”精彩的講解,同學的追根問底,不但使學生愉快地學到知識,而且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師要創造每一個機會,樂于放手,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在學生的思維與知識之間架起橋梁,真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出一種寬松和諧、互學互勵的課堂氣氛,從而達到讓學生獲取知識、培養思維能力、發展智力的目的。
四、教師要精心組織,巧于放手
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教師的組織能力,一個完美的教學設計方案固然重要,但并不代表一定能取得高效的結果。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精心地組織教學活動,巧妙地安排教學環節,為學生提供探索創造的空間,促使他們去探究、去創新。因此,教師應設計一些非常規的開放性問題,引導他們多思多問,教會他們善于打破常規去分析、去思考,從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總之,相信學生是放手的前提,立足學生是放手的保證,創造機會是放手的方法,精心組織則是解決放手的形式。只要我們每位教師在課堂上能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興趣定會高漲,教學效果也會大幅度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