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顯齊
【摘 要】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也是學習和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礎教育,在發展和培養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數學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是教學活動中的迫切任務,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現我就教學中的體會與實踐,做如下幾方面的淺述。
【關鍵詞】創新教育 創新環境 創新能力
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教育并不是離開素質另起爐灶,另搞一套,而是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創新教育就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作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我深感自身責任重大。如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活動進行創新教育,我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營造創新環境,主動探索求知
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創新教育要體現在教育觀念上,滲透在所有的教育活動之中。在創新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促使其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創設良好的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樂于創新,為學生騰出快樂的學習空間,。培養和加深情感的交流,能使學生思想開放,求知欲旺盛,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樂于發表自己的學習.意見, 主動探索,在探索中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羅杰斯說過: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處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間,他們才會盡情地“自由參與”與“自由表達”。知識是能力形成的基礎和來源,學生必須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也就是數學中最基本的概念、規律和方法所構成的知識網絡。學生是憑借知識的遷移和知識結構的完善來獲得知識的,并在這個過程中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二、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創新思維
我們的課堂教學形式單調,內容陳舊,知識面窄,嚴重影響學生對數學的全面認識,難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創造欲。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提倡和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無中生有”“異想天開”,勇于探索,敢于創造的獨創精神。靈活多變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靈活多變即思維敏捷、隨機應變,對于疑難問題能提出較多的思維和見解。教師在教學中,應力求打破常規,引導學生從多方位去思考問題 ,培養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思、一題多變、舉一反三的創新思維能力。
案例:學習《年、月、日》這一內容時,教師不是急著讓學生知道一年有多少天,有幾個月等等,而是在介紹年月日相關科學知識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進行整理,當設置如何計算一年有多少天的問題時,學生紛紛利用原有的知識羅列出各種各樣的計算方法:
A.31×7+30×4+28(平年) 或31×7+30×4+29 (閏年)。
B.90+91+92×2(平年) 或91×2+92×2(閏年)。
C.31×12-4-3(平年) 或30×12+7-1(閏年)。
三、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前,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在創新性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牢固地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主體觀,以學生能力發展為重點的教育質量觀,以完善學生人格為目標的教育價值觀。教師應充分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把學生看作發展中的人,可發展的人,人人都有創造的潛能;學生要創造性地學數學,數學教學就要充滿創新的活力。于是,在數學課堂教學中, 鼓勵學生不斷探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探索數學問題,培養學生流暢、變通、獨創及精密的思考能力,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重視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主體參與作用。這樣才能實現學生的數學創新潛能和意識的培養,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了向40分鐘要質量,讓數學走向生活化。
四.注重開放教學,提高創新能力
沿襲已久的教育內容和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數學作為一門思維性極強的基礎學科,而開放題的教學,又可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尤其對學生思維變通性、創造性的訓練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開放題的教學中,選用的問題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為大多數學生所接受;既要隱含“創新”因素,又要留有讓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充分施展他們聰明才智的余地。 但是以往的課堂教學有著一定的局限性,以往的課堂教學總是以老師為中心,老師按著自己的教案一題一題地給學生講解,得到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老師依樣畫葫蘆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覺得乏味,導致學生上課精神無法高度集中,容易開小差:另一方面是課堂教學中以老師為中心講解課堂內容,同學們只是單純地接收信息,卻很少進行思考,無法調動同學們的興趣,課堂效果并不理想。我曾經做過一次課堂反饋小調查,我發現有的題目自己在課堂上反復強調很多次了,但是還是會有幾個同學不會。他們說在課堂聽老師講的時候他們能記住,但是課后就記不起來了。
五,激發學生自主創新,改革教學評價方法
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評價作為課堂教學質量的檢測手段,具有激勵和導向的作用,評價的目的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培養渴求新知的動機,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鼓勵性評價,從尊重、愛護、平等的原則出發,對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差錯的學生,要以寬容、諒解、和藹的態度對待他們,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適度的和科學的鼓勵性評價,強化學生自主創新學習的內驅力,體現出教師評價的創新 。
總之,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的,作為教學活動組織者的教師,要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重視各種思維訓練,適時、適度地引導,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學習,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長足培養和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