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忠儀
多媒體技術對文本、圖形、圖像、音頻、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并能以單獨或合成等各種形態呈現。多媒體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為語文教學改革提出了一種新的模式,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命,它為把整個語文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的過程創造了廣闊的空間。
一、多媒體教育技術對語文教學的影響
多媒體教育技術的發展為語文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多媒體教育技術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物質保障,為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為學生學習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多角度、多層面上理解文中的思想內容,在愉悅的體驗中感知知識、探究知識、接受知識。多媒體技術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更多、更全面的知識。
二、運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
夸美紐斯認為:“假若我們愿意在我們的學生身上培植一種真正的、確實的、關于事物的知識,我們便得格外當心,務必使一切事物全部都經由觀察與感官的知覺去獲得。”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尤其是電教媒體的運用,能使抽象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這就不但使教材變得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培養觀察力和發展思維能力,學生在無意注意的條件下進行學習,還可以減輕他們的疲勞程度,提高教學效率。
(一)利用計算機化抽象為形象的特點,激發學生興趣
計算機及多媒體的出現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幫助。計算機集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于一體,動靜結合、圖文并茂,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創設了逼真的情境,令學生耳目一新,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活潑,提高了課堂效率,這是其他教學手段所無可比擬的。
例如:教學《筍芽兒》一課。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了解竹筍的生長過程中,學習筍芽兒沖破一切阻力茁壯成長的精神。上課開始,我首先播放一段竹林景觀的錄像。先將青翠欲滴的竹葉展示在學生面前,再將鏡頭逐漸聚在竹筍上,使學生感知竹筍的形、色。此時及時提問:“筍芽兒是怎樣成長為竹子的?需要哪些生長條件?”來誘導學生思考,拉開了學習的序幕。接下來教師可邊講故事,邊放“雨聲”“雷聲”的錄音,邊投影各種情景:如筍芽兒扭動、向上鉆、脫殼、成長、小草搖動以及雨景、桃紅柳綠,太陽出來等等。這樣,學生如同置身于大自然中,隨著文中各種人物的出現,輕松愉快饒有興致地學習了課文。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的模擬性,突破知識的重難點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具有的模擬性,可以模擬實驗現象,構建現實世界的三維模型,為我們提供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情景,將知識化難為易,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不僅能突破知識的重難點,而且能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中增強學習的趣味。
我們不但要引導學生尋找美、感受美、理解美,而且要引導學生積極發現美、表達美,以達到語文教學中擴散思維,發展語言的目的。多媒體的運用,能在教學中展示美的對象,體驗美的境界,使學生從中感受美、體驗美,并在實踐中積極地表達美、創造美,營造出一幅美的景象,讓全新的多媒體教學貫穿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運用因特網優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那些習作好的學生,一般都愛閱讀課外書籍,善于借鑒他人的習作,從好的開頭,好的文章結構,到富于啟發性哲理性的結尾,大多借鑒于一些典范的作文。而傳統的課堂作文教學,由于不能通過有效媒體給學生同時提供大量習作范例,教師僅憑一兩篇范文指導引路,不管學生的個性特點,統一題材,統一觀察,統一結構,統一寫法,導致學生的作文往往千篇一律,類同太多,缺乏個性,極大地束縛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造能力。
例如,在教學生寫“秋景”時,我先讓學生欣賞了一些有關描寫秋景的好詞、好句、好段、好篇,配合一些圖片、動畫、錄像等觀察,讓學生領悟作者觀察事物的獨特角度和譴詞造句的微妙。具體寫作時再指導學生通過Internet找一些自己需要的資料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遇到一些疑惑的地方通過Internet查閱解決。這樣指導寫作,學生就不會感到作文是那樣難了。
(四)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拓展學生的視野
語文學科是個涉及范圍很廣、信息內容很豐富的學科。如何在課堂中恰當地擴大學習的信息量,提高教學效果,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環節。據有關專家的研究表明,人們學習知識時如果能同時動用起身體上的多種感覺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學習效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大量增加相關的聽和看的機會,而且能夠使聽和看同時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來教學信息量的數倍、甚至十倍以上。
如在講到《小小的船》時,教師可以在本節課即將結束的時候,向同學們展示月球(或者太空)的相關材料,從而擴大了同學們的知識面。講授《地球爺爺的手》這一課時,教師也可以介紹一些地心引力的知識或一些科學家探究科學知識的故事。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科學,認識在探索科學道路上的艱辛,讓學生明白學習是一件很快樂也是很辛苦的事情,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再者還可將互聯網引入課堂,通過網上瀏覽既可以彌補教學中的不足,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更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消化理解。
總之,我們只有從真正意義上正確地認識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并恰如其分地運用到語文教學中,才能使傳統教學中難以表達的教學內容或無法觀察到的現象形象、生動、直觀地顯示出來;才能寓教于樂,使教育教學過程更優化,更充滿活力;才能為學生認識過程的重點難點服務;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使之成為教育教學的得力助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