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窗外升起的朝陽,在辦公室里動手寫這篇卷首的時候,正是又一年的年尾。時間過得真快,在向讀者交完14年的“作業”之后,《餐飲世界》即將開始他的第15個年頭。
過去的14年里,《餐飲世界》見證了一批批追逐夢想的餐飲人的成長,見證了他們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零散到集約、從摸索到標準的過程。同時,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中國餐飲人,也見證了我們雜志的發展歷程。14年過去了,在數字媒體劇烈的沖擊下,在無數同行遠去的身影中,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年,在這里我謹代表雜志社全體同仁向一直支持我們的、親愛的讀者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的幾年,回歸理性的餐飲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更多地表現為一些新趨勢、新技術的出現。
首先是行業準入水平的提高。在房租、人力、稅負逐年走高的大背景下,相對固定的菜品售價讓餐企的利潤率逐漸下滑,進而推動了一部分企業在資本的助力下,尋求規模化效益。這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行業的門檻,讓白手起家、靠街邊攤積累發展成餐飲集團的可能性更加趨近于零。
其次是跨行業的融合和交流。大量餐企開始以中央廚房或中央物流的供給方式支撐門店,這要求餐飲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要結合食品加工和物流等其他行業的特性,考慮自身產品口味、種類的取舍。
第三是信息時代來臨所帶來的營銷方式的改變。原來僅靠幾個銷售的“高級客戶名單”即可帶來巨大利潤的美好境遇已經一去不復返,餐飲企業甚至也要提升自己的傳媒“話語權”,面對大眾發出聲音。在這種情況下,營銷策劃和營銷渠道變得更加重要。
第四是消費者更加注重體驗,體驗的實現要靠店面前后人員的共同努力。規模化經營后需要更多的人力資源支持。招聘渠道建設、培訓系統設立、薪資激勵設計、職業生涯規劃統統提上議事日程。傳統財務、人事一把抓的低效模式將難以支撐。
換句話說,“全才”越來越感覺疲憊,行業正在向“專才”的需求方向過渡。所以我們大膽的設想一下:資本運作專業人員、食品加工技術人員、基于中央廚房技術而進行產品研發的人員、物流專業人員、傳媒公關人員、營銷策劃人員及人資專業人員,甚至是由這些專業人員組成的專職外包團隊,將會成為餐飲企業“眾里尋他千百度”的合作伙伴。
這一期我們的專題深度剖析了7家新生代餐廳,這些餐廳主要針對“8090后”消費人群設計經營手段,為廣大餐飲人打開全新的思路。更難能可貴的是,以上的一些感悟在這期專題中都會有所體現。2015年的大幕已經拉開,精彩即將上演。
《餐飲世界》恭祝各位新年快樂,新年更出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