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如祥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而建立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又是改進教學方法的中心任務。為提高思品課堂的有效性和品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下面本人以九年級《廣泛的民主權利》這節課為例,談一談“引、習、議、用”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思品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引:引入課題——情境設疑】
活動一:情境(視頻——“全民團結 抵制日貨”游行)
同學們,你會參加這樣的游行嗎?我們有權利參加游行示威嗎?作為公民我們還有什么權利?
【習:圍繞目標——自主研疑】
活動二:自主學習。閱讀P117-118,了解我國公民擁有哪些政治權利?
1.公民的民主政治權利的內容
活動三:你們知道公民有哪些民主政治權利嗎?請同學列舉。如有遺缺,在書上找到,全部劃下。剛才我們只是感性了解一下有哪些民主政治權利。下面請大家來看一下下面的資料,判斷一下是公民在行使什么權利:
(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什么是選舉權?什么是被選舉權?這和我們同學們平時選班長、選課代表不是一回事。
請判讀一下下列人員中哪些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并簡要說明理由(學生活動):
①信仰佛教的李大媽;
②美籍華人趙某;
③犯罪分子錢某;
④14歲的初三學生張某。
信仰佛教的李大媽有,因為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不分宗教信仰;美籍華人趙某沒有,因為不是中國的公民;犯罪分子錢某有沒有,不確定,因為條件不充分,缺少國籍、年齡、是否被剝奪政治權利。14歲的初三學生張某沒有,因為他的年齡沒有符合法定標準。
教師小結:三個必要的條件:
①具有中國國籍;
②年滿18周歲;
③未被依法剝奪政治權利。
三者缺一不可。這一權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權利。
活動四:為什么說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權利?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權力機關,其他國家機關由其產生、對其負責、受其監督,共同管理國家事務。人民代表大會由人民代表組成,人民代表是由人民通過直接或間接選舉來的。所以,它是公民一項最基本的政治權利。(結合圖片)
(2)六種政治自由
活動五:看圖片回答:公民分別行使了什么權利?
圖片一展示:網上發帖。
圖片二展示:圖書出版。
圖片三展示: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集會。
圖片四展示:抗議美國轟炸我國駐外使館游行示威。
(學生活動)看圖片回答。他們分別是:言論、出版、集會、游行、示威的自由。
(3)監督權
圖片展示——網民檢舉帖子
活動六:上面的帖子,體現了公民的什么權利?監督權。在我國監督權主要包括下列五種形式:批評權、建議權、申訴權、控告權、檢舉權。
小結:歸納公民有哪些民主政治權利和自由。(結合板書)
2.珍惜民主政治
網上也有網友對網上的監督提出了質疑。認為這是網友自己沒事找事。你同意他的觀點嗎?監督權可以放棄嗎?能放棄嗎?(小組討論)
可以放棄行使監督權嗎?能輕易放棄行使監督權?
提示:如果每個公民都放棄自己的監督權,會帶來什么后果?
小組討論后發表自己的觀點。
小結:“看客”心態應該摒棄,應珍惜自己民主權利。權利是可以的放棄的。但不應該隨便放棄,對社會采取“看客”心態,因為個人與社會息息相關。試想如果人人都放棄監督權,這個社會會怎樣?權力不受監督必然導致腐敗,腐敗的社會人人受害。
展示圖片——抗議日本侵占我國固有領土釣魚島的游行,民眾打砸日產車。
同學們看了游行中出現的打砸現象,覺得非常尷尬。
【議:深化主題——合作釋疑】
活動八:我們有權利打著愛國主義的名義去游行,并在游行中進行打砸嗎?我們應該如何表達我們的愛國心?(小組討論)
教師提示:
在游行中打砸日本車合不合適?為什么?
當你在行使權利的時候,你應該考慮三個問題:
1.你侵犯到他人、集體、社會的合法利益了嗎?
2.你履行了自己的義務了嗎?
3.你遵守法律了嗎?
小組討論后發表觀點。
教師小結:應該正確行使自己的政治權利。
我們更要學會正確行使自己應有的政治權利。打砸事件嚴重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公民在行使政治權利和自由時,必須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嚴格依照法定程序,不得超越憲法和法律的規定。
【用:拓展提升——運用遷移】
活動九:綜合探究(學生活動)
1.說一說
聯系平時的學習和生活實際,談談我們學校、班級是如何加強民主管理的?在行使這些權利,參與管理的過程中應注意什么?
2.課堂總結
教學反思:本節課是引、習、議、用模式在初中思品課上的具體運用。它的優點鮮明:把課堂還給學生,相信學生的能力,把機會讓給學生;尊重學生的見解,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不斷提高課堂的效率和品位。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平山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