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凱麟
當前,深刻認識中華傳統美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關系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歷史的必然。每一個民族在走向民族復興時,在迎接新的歷史挑戰、進行新的歷史創造的過程中,都必然要去回溯自己的民族傳統,去重新認識自己民族的自我。每個民族的文化傳統就是這個民族群體的自我意識,回溯自己民族群體的文化傳統的過程也就是重新來認識民族自我,認清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自己民族應該干什么,不應該干什么,應該向哪個方向努力,才能走上民族復興的道路。今天我們討論這個問題,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我們這個國家在走向民族復興、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的文化自覺。在文化傳統問題上,從五四運動甚至在鴉片戰爭以前就討論這個問題。我曾經在一本小書里講過,這是一個世紀之爭。到底應該怎樣來對待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不少先賢發表了各種各樣的見解,我從里面得到很大的啟發,但也感到有一些問題值得進一步思考。例如:什么是傳統?什么是傳統文化?這個問題就涉及文化傳統、傳統文化、傳統美德等概念,我認為這些概念的內涵是不同的。過去在討論過程中,對這些概念界定是不清楚的,并沒有達成一個共識,以致很多情況下各說各話。我們今天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首先就需要把這些概念的內涵搞清楚。我的理解是,一個民族的傳統,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就是這個民族的自我意識。如果我們對這個東西搞不清楚,不能給它一個科學的界定,那就找不到自己的歷史位置,不知道在前進的過程中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擁護什么、反對什么、追求什么、排斥什么。第二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是,文化傳統作為一個民族的自我意識,它的構成要素是什么?這些要素的內在關系怎樣?毛澤東同志曾經把傳統區分為精華和糟粕。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是一個復雜的體系,我們現在繼承傳統文化,應該繼承其精華的部分。最近有的學者將我們的優良文化傳統概括為三句話:家國情懷、社會關愛、個人修養。這種概括準不準確,當然還是可以再討論的。有人講儒家做事、道家做人、佛教養心,似乎也沒錯,但它是不是問題的實質。是值得思考的。第三個問題就是傳統的功能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所有的傳統、所有的優良傳統都能自然而然地發揮功能?我覺得不盡然。即使是優良的東西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其作用也是不同的。例如達爾文的社會進化論,嚴復把它引進中國。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是一個先進思想,但在西方社會進化論則已經是一種落后的思想了。當時我們國家面臨民族危機,社會進化論對于喚醒民族覺悟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所以它成為當時啟蒙思想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同樣地,文化傳統也是這樣。所以傳統文化的功能是什么,它發揮作用的機制和條件是什么,也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第四個問題,我們的優良傳統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什么關系。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肯定不是一個東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文化傳統的繼承和升華。所謂的中西古今之爭在鴉片戰爭以后就提出來了。傳統和現代的關系確確實實需要搞清楚。我們是有歷史的教訓的。為什么百年來,傳統和現代的關系一直糾纏著我們?毛澤東同志早年提出,從孔夫子到孫中山,要進行科學的總結,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發展,我們不能苛求于古人,應該吸其精華、去其糟粕。這講得很清楚,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一切傳統的東西、傳統文化卻都變成了“牛鬼蛇神”,統統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腳。其復雜的原因不是我們在這里要研究的,但從學理上來講,問題到底出在哪里?有沒有一個內在的根據?傳統不能在需要的時候就是好東西,不要的時候就壞透了,像魯迅所講的,一個爛膿包,紅腫之時,艷若桃花,潰爛之時,美如乳酪。這些問題都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要達成某種共識。傳統不能變成一種單純的手段,要的時候和不要的時候完全兩個境遇。這個教訓太深刻了!今天我們討論這個問題,一定要深刻了解我們黨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內涵、文化根據,我們的一個任務,就是要給這些作出一個比較確定的判斷,這樣,我們的討論才有前提,才不會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頭來各說各話,問題還是問題。
(作者為湖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