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靜
摘 要: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技術標準作為戰略要素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并且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從企業、聯盟和政府層面對產業技術標準的形成機制進行深入分析,研究探討標準形成各個階段企業、聯盟和政府所發揮的不同作用。
關鍵詞:產業技術標準;競爭;戰略
中圖分類號:F27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9-0041-02
引言
我國在《“十二五”技術標準科技發展專項規劃發布》里強調“技術標準已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之一。”[1] 技術標準已經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吸引眾多主體加入到標準的研究中。產業技術標準化工作隨工業化進程的發展而不斷深入,聯盟技術標準成為產業技術標準的推動力。結合當前世界產業發展趨勢和時代背景,國家技術標準化戰略實施將成為新一輪國際競爭的焦點,為我國技術標準戰略的實施提供參考。
一、文獻綜述
當今世界,參與標準競爭已成為一個國家或企業控制或者利用技術標準的一種有效途徑。張泳等從強制驅動因素、規范驅動因素和模仿驅動因素三個角度闡述了企業參與標準競爭的原因[2]。技術標準成為生產力,“標準聯盟創立技術標準已成為標準化領域的重要趨勢,標準聯盟通過專利池運營擁有的知識產權,推動技術標準的產業化。”[3]文章指出標準結盟在自主標準創設中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認為建立自主標準是我國技術標準戰略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信春華等運用SWOT分析方法將技術標準化策略分成四種類型,并給出我國采用“重點突破型”國際標準競爭戰略的建議[4]。唐良富等人指出“國際標準和標準競爭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國際貿易產品的生產、檢驗皆以國際標準為基準,因此,標準成為各貿易大國爭奪的重點。”[5] 在國際貿易中,標準壁壘成為阻礙國際貿易新的強有力武器。因此,各國都加快了技術標準的研制步伐,積極制定和實施本國的標準化戰略。
技術標準聯盟在標準的產業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學術界對技術標準的產業化和市場化研究也不斷深入。李薇等認為技術標準存在兩種擴散機制,即市場機制和縱向合作機制,并對兩種機制進行了比較分析,得出“在促進技術標準擴散效果方面,縱向合作機制相對于市場機制具有明顯優勢。”[6]張米爾等指出技術標準聯盟在推動技術標準的產業化的同時也形成了技術壟斷[7]。因此,標準有能力使聯盟獲得壟斷利益。
標準形成和標準戰略實施成為學者們目前研究的焦點,然而從企業、聯盟和政府三個角度對產業技術標準的研究比較少。因此,文章對此進行了探討,以求深入地了解技術標準的形成和戰略實施。
二、產業技術標準形成機制
(一)核心專利研發
核心專利研發階段:企業一直注重創新工作,擁有創新能力和實力。專利積累和專利優勢明顯時,領先企業會著手實施技術的標準化進程。由于核心專利的研發集中在少數領先企業,領先企業容易控制未來技術的軌跡。
企業承擔前期的創新工作,發揮技術實力,通過不間斷的研發能夠主導核心專利,形成專利叢林,控制技術后進入者的研發方向。技術研發主體包括企業、科研機構、大學等,企業由于研發意愿強烈,創新意識強而起主導作用。
針對新技術的標準聯盟處于萌芽階段,發揮作用的是專利聯盟。專利聯盟同標準聯盟有聯系又有區別,但是在此不作為研究的重點。
政府的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建立國家技術標準戰略,明確其重要地位和國家在技術標準戰略中應該起到的作用。第二,政府給予企業指導和關注,創建良好的軟硬環境、搭建良好的平臺等。第三,從政策方面給予幫助,包括政府投資、稅收優惠、科技園區引入減免租金等優惠政策。近年來政府為了激勵企業創新,一般不直接參與企業的創新活動,政府投資手段使用較少。因此,政府對技術標準的指導主要體現在宏觀層面。
(二)標準聯盟建立
標準聯盟建立:企業獨立完成技術轉化為標準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比較低。因此,由企業牽頭,邀請相關主體加入。當各個主體意識到未來對自己有利時,各主體即使無法主導聯盟,也有意愿參與到聯盟中,標準聯盟隨即成立。參與企業按照聯盟協議,各司其職,有承擔標準研發的企業,有進行標準市場應用和推廣的企業,聯盟按照流程逐步開展標準化工作。
企業在標準聯盟中發揮的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同。領先企業一般處于主導地位,企業數目較多時,企業間也需相互協同,發揮聯盟標準最大優勢。此外,控制市場的企業掌握大量的用戶安裝基礎,自然在聯盟中也發揮主要作用。因此,主導企業在此可以定義為給聯盟帶來最重要資源的企業。
出現不同的聯盟,建立不同的標準。聯盟內部運行機制和制度發展并完善,成員間的合作產生協同效應,使合作向縱深發展,尤其在解決標準的兼容性、規范性和先進性方面的合作,更是如此。聯盟效率的提升增強了技術標準市場推廣的成功率。聯盟少數企業控制聯盟,聯盟還沒有真正獨立發揮作用。
政府關注標準聯盟的發展,支持多種聯盟標準的推廣,積極引導本國企業發揮主導地位,觀測某些技術標準成為國家標準或者國際標準的可能性。
(三)標準競爭
標準競爭:標準聯盟不斷涌現,各聯盟支持不同的標準。為了擴大自己聯盟的主體、顧客安裝基礎和市場影響力,聯盟制定競爭策略,圍攻其他聯盟,其他聯盟也不甘示弱,不斷采取手段強化本聯盟的技術標準市場的占有率,聯盟標準競爭加劇。標準競爭的結果是一個或者少數幾個標準勝出,在市場中占據了較多的顧客安裝基礎并具備了網絡效應。幾乎在標準競爭同時,聯盟就進行標準的產業化和市場化推廣工作。標準產業化主要是通過聯盟的終端企業在產品中使用技術標準,從而向市場推廣,完成產業化和市場化重要的步驟。
聯盟內企業一致對外,發揮各自的優勢,圍攻或者抵御其他聯盟的標準。然而,隨著產業化和市場化的深入,某些標準成為事實標準。聯盟內有些企業可能會出現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加入到其他聯盟,使聯盟企業內部出現熵現象,影響聯盟標準的持續發展。
標準聯盟競爭不斷激化,聯盟實力和影響力都發生了變化,聯盟間的市場地位差距突顯。
政府方面,在未成為壟斷標準或者事實標準之前,標準競爭中不涉及擾亂市場秩序的情況下,政府一般不會出面管理標準競爭。此時,政府面臨的問題是未來大力支持哪個標準。可以肯定,政府主要基于對本身有利或者聯盟中多數成員為本國企業的原則。
(四)標準寡頭壟斷或者標準統一
標準寡頭壟斷或者標準統一:標準競爭過后,少數具有優勢的標準會成為事實上的標準,占據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在高新技術領域,技術標準一旦形成,標準寡頭壟斷或者標準統一使得市場處于均衡狀態。標準的支持企業獲得超額收益,支持標準的聯盟成為標準制定者。
企業有不同的戰略重點,標準獲勝的企業在這個階段技術的主要目標是擴大標準在各種產品中的應用,快速將技術標準轉化為經濟利益。其他企業或者撤出原來的標準聯盟陣營投向獲勝聯盟,或者出現破產和并購現象退出整個產業的競爭。
獲勝聯盟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加,聯盟標準完成產業化和市場化的過程,成為產業的技術標準。聯盟數量減少,有些聯盟會因為沒有成為標準而解體。
技術標準的國際戰略地位突顯,各國政府積極應對技術標準全球化所帶來的挑戰,并制定了本國的技術標準戰略。政府積極參與聯盟標準的國際標準化推廣工作,支持國內具有優勢的標準向國際擴張,成為國際市場的事實標準或者法定標準。
三、產業技術標準戰略實施
產業技術標準戰略實施,企業是基礎,聯盟的配合是重要保證,國家技術標準戰略是向導。三方面的協同合作是產業技術標準戰略成功的關鍵。
技術標準戰略實施以企業的專利技術為突破口,企業需要研究核心的專利技術、評估專利的優勢并著手組建標準聯盟。“技術標準聯盟是具有標準研制和技術產業化兩項基本功能的多組織聯合體。”[8]因此,標準聯盟能夠發揮技術優勢和成員優勢以促進技術的產業化進程。標準競爭使得各標準在成為標準之前要經歷一個激烈的生存與擴張階段。聯盟標準經歷多個階段后才有可能成為產業技術標準。政府制定國家技術標準戰略,扶持和引導產業技術標準戰略的實施,對技術標準給予宏觀指導,強調發揮企業和聯盟的作用。
技術標準戰略實施需要有政府總體規劃、部署,產業政策和機制跟進;聯盟和企業具體按照國家戰略導向發展技術標準,提高聯盟和企業在國際技術標準制定過程中的話語權。
結論
技術標準的形成各階段有不同的特點,要發揮企業、聯盟和政府的作用,使技術成功轉化為技術標準。產業技術標準戰略實施也要三方面的通力合作。現階段,技術標準成為新的貿易保護形式,各國政府制定了符合本國利益的技術標準化戰略。由于技術標準在我國的發展起步晚,所以我國的技術標準戰略應該從本國的實際出發,力圖實現我國的標準戰略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 “十二五”技術標準科技發展專項規劃發布[J].中國標準化,2013,(2):9-15.
[2] 張泳,王馨.企業參與標準競爭相關驅動因素的研究綜述—基于新制度理論的視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4,(14):101-105.
[3] 張米爾,姜福紅.創立標準的結盟行為及對自主標準的作用研究[J].科學學研究,2009,(4):529-534.
[4] 信春華,丁日佳.基于SWOT分析的高新技術標準化競爭策略選擇及分析[J].情報雜志,2010,(3):26-29.
[5] 唐良富,李鈾東,錢晉,趙甜甜,解如風,張旻旻.制造業與標準化的未來—基于世界經濟論壇研究報告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14,(3):40-46.
[6] 李薇,邱有梅.縱向伙伴關系維度的技術標準擴散效應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17):20-26.
[7] 張米爾,馮永琴.標準聯盟的興起及誘發技術壟斷的機制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0,(5):690-696.
[8] 李薇.技術標準聯盟的本質:基于對R&D聯盟和專利聯盟的辨析[J].科研管理,2014,(10):51-56.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