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生平 王海樂 張可紅



摘 要:利用問卷調查、訪談等手段收集長株潭地區農民工社會保障狀況的基本信息,通過對問卷進行數據分析,并結合實地調研的訪談情況,發現農民工社會保障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探索長株潭地區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長株潭地區;農民工;社會保障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9-0061-05
2014年,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此次改革的一大目標是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這對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的解決具有重要作用。農民工群體因其自身獨特性,以往受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影響,2億多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未能在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鎮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本文以長株潭為例,調查該區域農民工社會保障的現狀并提出相應的完善對策。
一、長株潭農民工社會保障現狀調查分析
本項目組成員到長沙、湘潭、株洲進行實地調研,通過走訪政府部門和企業單位,開展問卷調查、訪談等,獲得了第一手資料;通過報紙、期刊雜志、新聞媒體等文獻檢索方法,搜集長株潭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的相關信息。同時,我們通過同學、親朋好友、企業單位等向農民工發放調查問卷(調查樣本特征如表1所示),共發放問卷280份,回收問卷258份,有效回收率為92.1%。
調查分別從社會福利、社會保險、社會救助方面開展,發現農民工的訴求;社會福利的調研則通過城市住房條件、自身教育和培訓狀況、子女教育問題來展開。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當前農民工最希望得到解決的三個問題,分別是工作待遇(占93.35%)、醫療保障(占65.12%)和居住條件(占55.81%),這三個問題是農民工在社會保障問題中的三座大山,需要著重考慮解決。調研的具體情況如下:
(一)在住房條件方面,以租賃房、單位宿舍為主要居住方式,住有所居難以實現
調查結果顯示(如表2所示),51.16%的農民工群體住在單位或雇主提供的宿舍,24.42%的群體與他人合租房屋,13.18%的群體單獨租住房屋,僅有6.98%的群體能夠住在自己買的房子中。
(二)在教育培訓方面,受教育程度以初中為主,培訓需求無法滿足
受教育程度上,通過調研(如表3所示),發現53.88%的農民工接受了初中教育,有35.66%的農民工受過高中及以上教育。
在接受培訓方面(如表4所示),32.56%的農民工從未接受過任何培訓,67.44%的農民工接受過一些培訓,但是經了解,崗前培訓占很大比重。
(三)在子女教育問題上,子女以留守上學為主,城市受教育困難重重
當前,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日益凸顯,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調研中,有176位農民工子女存在教育問題,占調研總體的68.22%。同時,我們發現(如表5所示),67.61%的農民工子女在老家上學,屬于問題突出的留守子女;另外32.39%的子女在城市就讀,但依然存在上學難的問題。
(四)社會保險參保情況,城鎮社會保險參保率低,未被納入城市保障體系
調研中(如表6所示),有43位農民工購買城鎮社會保險,僅占樣本數的16.67%,其余大部分未能享受到城市的社保待遇;83.33%的農民工參加了農村社保體系,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
在城鎮參保種類中,我們通過調查發現(如表7所示),醫療保險購買比重最大,占100%;其次是工傷保險,占83.72%;養老保險比重占55.81%;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的比重較低,分別為37.21%和18.61%。
(五)社會救助享受情況,多數農民工未享受過社會救助,對其不了解
根據調查結果表明(如表8所示):87.08%的農民工未享受過社會救助,并且不了解什么是社會救助(72.09%),享有過社會救助的農民工僅有12.92%。
二、長株潭農民工社會保障缺失的原因
(一)房價、城市生活成本成為制約農民工享受城市住房福利的最大障礙
由于房價、城市的活成本等問題的制約,農民工一直享受不了城市里的住房福利。調查表明(如表9所示),79.07%的群體認為房價過高是制約其買房的影響因素,62.79%的群體受城市生活成本而影響購房行為。查閱資料,我們發現自從政府允許農民進城務工以來,農民工就一直都沒有納入在城市住房保障體系中,盡管政府有建廉租房和保障房的政策,但真正能享受到這種福利的農民工人數很少。
(二)公共培訓服務供給不足,是削弱農民工培訓需求的癥候
由于產業結構升級和技術的更新換代,企業對勞動者素質和職業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使得農民工對于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有著非常迫切的需求。可是,他們在社會經濟地位的邊緣性,使得他們根本沒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滿足這些要求。調查顯示(如表10所示),53.49%的人接受了單位或雇主提供的培訓,但是我們了解到的情況是,大多屬于崗前培訓,對自己的整體技能水平提升不大;當前政府和社會組織為主導的公共培訓服務,為農民工提供培訓仍顯乏力,僅有4.65%的人接受過。
(三)戶口限制、成本費用和對子女的關懷程度,是限制子女接受城市教育的主要因素
深入調研,初步了解到目前農民工認為限制子女享受城市教育的因素(如表11所示):戶口限制的占67.44%;費用過高的占69.77%;缺乏專門農民工子弟學校的占30.23%;子女一起生活缺乏照顧的占46.51%。可以得出,當前影響農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三大制約因素在于:戶口限制、成本費用和對子女的關懷程度。
(四)工作不穩定性、企業逃避繳費責任和參保費用高成為影響農民工參保的重要原因
當前農民工社會保險參保率低,受多種條件限制。調查發現(如表12所示),67.44%的農民工受到工作的不穩定因素影響而未主動購買;53.64%的群體工作的企業出于生產成本、農民工流動性的考慮,逃避繳費責任,為給農民工購買社會保險;有51.16%的農民工群體考慮到參保費用,主動放棄社會保險。
(五)程序繁瑣、戶口限制以及對政策不了解成為阻礙農民工獲得社會救助的
社會救助是為救助弱勢群體而建立的社會保障制度。農民工是城市中的底層弱勢群體,一旦失業,既無最低生活保障,也無失業救助,很有可能迅速淪為社會赤貧階層,實際境遇可能比鄉村留守農民還要差。然而,一直以來,農民工的社會救助卻沒有得到政府的重視,相反還將他們完全攔截在救助體制之外[1]。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第二條明確規定救助對象是“持有非農業戶口的城市居民”,而對于沒有城市戶口的農民工卻只字未提。
(六)社保政策宣傳普及不到位,多數農民工不了解社保政策
通過調研(如表14所示),農民工對社會保障的了解程度較低,62.79%的群體大致了解過,而37.21%的群體認為自己不了解。這反映出宣傳普及方面存在很大問題,因此導致農民工社會保障意識較弱,對自身合法權益的認識不足。
當前一些基層政府組織的普法宣傳途徑缺少創新,宣傳效果日益呈現滑坡,宣傳機構呈現癱瘓狀態。調查結果顯示(如表15所示),農民工通過政府、村委等告知和工會等社會團體的宣傳來了解社會保障信息的僅有2.33%和9.3%,這說明政府、工會等官方組織的普及力度過小、實際效果不佳。同時,調研發現當前農民工接收信息的途徑主要是以下三項:電視報紙等媒體、與工友老鄉們交流、手機上網等網絡途徑。
三、長株潭農民工社會保障完善的對策建議
(一)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打破城鄉二元格局
以戶籍制度為基礎,形成的城鄉二元格局,是當前影響農民工問題解決的制度性障礙,造成了農民工在其他方面與城市居民之間的不平等,是制約農民工享受社會保障的最大因素,因而必須予以改革。
當前,城市戶籍制度改革是打破城鄉二元格局、解決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的重要環節,必須高度重視,不斷推進。長株潭地區應當以《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的落實為契機,采取遞進式的改進措施,將符合條件的農民工逐步轉化為城市戶口,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
(二)改革社會保障體制,建成涵蓋城鄉居民的新型社會保障系
解決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是維護農民工權益、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加快長株潭一體化進程的重要舉措。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應該成為整個社會的安全網,是城鄉居民免于陷入困境的最后一道防線。
目前缺乏長株潭地區統籌安排的社會保障體系,使得該地區城鄉間依然存在差距。項目組成員認為長株潭地區應以《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的落實為契機,通盤考慮,建立地區統籌、涵蓋城鄉居民的新型社會保障體系。具體方面包括:逐步建立長株潭地區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設立長株潭地區社會保障管理中心,實現社會保障關系跨區域轉接有序性;整合現有社會保障制度,逐步轉化為涵蓋城鄉居民的新型社會保障體系;降低戶口性質的影響,以區域經濟情況和人均收入情況設立保障標準。
(三)建立健全法規制度,完善社會保障法律體系
制度保障不完善,是導致農民工權益受侵害的根本原因。應當把社會保障立法作為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抓緊制定社會保障的基本法律。目前,通過立法建立和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已成為當務之急[2]。
當前我國社會保障法律體系尚不完備,從而導致長株潭地區的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社會保險法》于2011年才通過,而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和優撫安置方面,基本上沒有立法,現有的零散頒布的各種條例、決定、通知和規定,相互之間缺乏必要銜接,不能形成配套法律體系,導致社會保障法律法規不成體系。為此需要構建完整的社會保障法律體系,但鑒于目前社會保障制度正處于完善之中,尚不具備制定社會保障基本法的條件。長株潭地區應當從實際出發,主動探索,先行先試,逐步完善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建立涵蓋社會保險法、社會救助法、社會福利法及社會保基金監管法在內的社會保障法律體系。
(四)加強農民工教育與培訓,提升其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
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的意見》(國發[2014]40號)的要求,至2020年,轉移農業勞動力總量繼續增加,每年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2 000萬人次,農民工綜合素質顯著提高,為實現農民工市民化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長株潭地區應當以貫徹落實《意見》精神為契機,有步驟的開展農民工教育與培訓,要引導農民工改變,提升其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提高其的維權意識。具體包括:通過利用各類教育機構的作用,充分發揮各職業院校、培訓機構和和企業的技能教育培訓作用,開展技能教育培訓;依據農民工的特點,教授現代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重點產業急需的技能提高農民工的職業技能。通過開展維權知識、法律知識普及宣傳活動,使這些法規知識深入農民工心中;提供專門的農民工維權途徑,為其維權行為提供平臺。通過這些舉措,改善其自我保障意識不足、維權能力不高的現狀,增強其維權意識,使其能夠主動表達權益訴求。
(五)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及時繳納社會保障費用
所謂企業社會責任,基本含義就是企業對社會、對員工所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員工利益是企業社會責任中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內容,企業在賺取利潤的同時,應承擔起在勞動時間、最低工資、勞動福利及社會保險等方面保障員工權益的相應責任;與此同時,企業還要主動承擔對社會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在環境、福利、公益等方面的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的本質是對企業經濟行為進行道德約束,強調在生產過程中關注人的價值,以及對環境、社會的保護與貢獻[3]。保護勞動者權利、提供和提高職工福利、保障員工的社會保險權益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具體表現。
當前部分企業社會責任感缺失,尤其農民工群體聚集的企業單位,具體表現在不簽訂勞動合同簽、不按規定為員工參加社會保險、拖欠社會保險費用等,這些行為嚴重侵害了農民工的權益,是社會保障體系改革的阻礙,對于這種行為,相關政府部門務必要加大監管力度,確保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同時,也需要和企業做好聯系,及時溝通企業履職中的問題。
(六)社會群眾組織履行職能,充分發揮組織作用
1.工會:發揮基本職責,將農民工群體納入保護范圍
工會可從自身職能出發,通過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協調農民工群體和企業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解決勞動糾紛問題,維護農民工的勞動權益;通過向農民工輸出地提供就業平臺,向輸入地提供人力資源的方式,動員和組織農民工積極參加經濟建設,發揮自身價值;可通過組織農民工召開職工代表會議或者其他形式,與企業單位對話,提高農民工群體的社會地位。此外,工會要大力提供教育培訓平臺,開展農民工的繼續教育和培訓,提升其技能素質和法律知識,從而促進農民工轉型成新型工人。
2.婦聯:保障婦女權益,側重關注女性農民工群體
維護婦女的合法權益是婦聯職責所在充分發揮婦聯在婦女群眾群體中的優勢地位,開展女性農民工的保障工作,積極發動婦女群體,為其提供特殊的就職和保障平臺,使得女性農民工群體在外有所依靠;可以通過開展技能培訓教育和法律普及工作,引導女性農民工關注自身發展,提高其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素質,增強其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婦聯要成為女性農民工的代言人,主動替其說話,維護其合法權益。
3.共青團組織:發揮政治優勢,建立農民工的團組織
從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角度而言,當前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要做到以下幾點:要創新基層團組織的工作模式,充分將志愿服務工作相結合,對農民工開展幫扶,解決其生活問題;創新活動方式和內容,利用手機和網絡新媒體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促進其技能素質和法律知識的提升;促進其他政府部門加強對農民工的權益保護;完善就業培訓機制,牽頭政府部門開展技能培訓,推進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使農民工切實享受社會福利。
參考文獻:
[1] 唐金成,黎珊珊.新生代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探析[J].區域金融研究,2011,(10):30-34.
[2] 郭麗滿.中國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的健全與發展[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8,(11):220-221.
[3] 趙瓊.廣東企業社會責任問題調查報告[J].大經貿,2004,(5):36-39.
Research on social security of migrant workers in Changzhutan area
HUO Sheng-ping,WANG Hai-le,ZHANG Ke-hong
(The Tourism college of Xiangtan University,Tourism and Creative Studies,Xiangtan 411105,China)
Abstract:We made a study of Changzhutan area and gathered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on social security through questionnaires survey and interview etc.Based on the analyzed data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we found out some problems,analyzed the reasons,and explored solutions to the social security problems of migrant workers.
Key words:changzhutan area;migrant workers;social security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