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軍
(山東理工大學 商學院,山東 淄博 255012)
20世紀以來,世界各國經歷了由城市化帶來的經濟繁榮。在此過程中,農村人力資本由閑置或缺乏效率的利用開始得到充分或高效的利用,為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提供強大動力。隨著人力資本在上個世紀中顯示出日益集中的趨勢,人力資本集聚與生產力的關系引起學者們的廣泛關注。
首先,從最初后工業經濟描述的知識經濟和知識工人(Machlup,1962)到最近的人力資本集聚與城市生產力提高的研究(Glaeser,2000),有關人力資本集聚的研究由淺入深并得到理論上的認可和實踐上的檢驗。其次,學者們發現創造性人力資本對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起到主導作用。由此,對人力資本集聚的研究實現從對人力資本集聚量的研究到人力資本集聚質的研究的轉變。最后,人力資本集聚的一些內在技術進步方式也得到驗證,包括技術溢出效應(Acemoglu and Angrist,2000)和工人間的學習效應( Glaeser,1999)。
基于上述理論脈絡的梳理,本文認為人力資本集聚對技術進步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在總結人力資本集聚與技術進步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本文側重研究在人力資本集聚情況下人力資本創新作用得到強化的效應機制,并將其歸納為知識溢出效應、競爭激勵效應與產業集聚效應三個主要方面。
在人力資本集聚區,人力資本集聚有助于降低集聚區內知識流動、溢出以及人力資本流動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的技術進步。具體的途徑分為知識的直接溢出效應和間接溢出效應。
知識直接溢出效應是指由于人力資本集聚極大地減少知識的傳播成本,擴展知識流動的邊界和強化知識溢出的深度,形成知識網絡,有利于知識的傳播與擴散,有助于個人、企業和地區的技術水平的提升(Aroraet al,2000)。此外,人力資本集聚吸引外地高層次人員到本地,其新思路、新方法在當地以較低的成本傳播,并且知識深度亦隨地理距離的接近和交流的深入而加深。
間接知識溢出效應通過人力資本的加速流動產生。在人力資本集聚區,大量企業的存在降低了人才流動的機會成本和就業風險(Helsley and Strange,1991),加速人才流動的頻率,由此所產生的知識外溢促進了集聚區的技術進步。人力資本的頻繁流動主要通過增強高水平人力資本溢出效果和消除信息溝通障礙提高知識的溢出強度。并且在人力資本集聚區,由于信息溝通障礙的減小,工人獲取知識的速度和吸收消化知識的效率都會提高,有助于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產生。
在人力資本集聚區,企業之間和企業人員之間都存在激烈的競爭。在競爭激勵下,創新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生產能力得到強化(Arrow,1962);同樣,企業員工在競爭中會自發地加強自身技能的學習和人力資本投資。另外,各地區在發展當地經濟時會通過政策吸引本地區所需人才,各地區間形成對人才的結構性競爭。
人力資本集聚區內的競爭激勵主要體現在處于相同或相似行業的企業之間和企業人員之間。在集聚區內,生產相同或相似產品的企業大量集聚形成激烈的競爭,激勵企業進行產品改進或創新。同樣,集聚區內企業人員之間的競爭也激勵企業人員加快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應用。企業人員之間的競爭分為兩個層次:處于不同人力資本水平之間的競爭和處于相同或相近人力資本水平之間的競爭。
人力資本集聚區與其他地區存在人力和物力資本的競爭,特別是對高水平人才的競爭尤為激烈。實踐中,人才競爭策略的實施主要有兩種途徑促進人力資本離散區的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第一,技術創新效應。在人力資本離散區,企業和政府通過多種形式競爭吸引人才,利用本地的優勢資源構建人才“高地”。與人力資本集聚區相比,離散區的人才一方面在當地的優惠政策下擁有對產品研發、創新過程控制的較大自主權,創造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另一方面經過努力產生的創新成果能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并且新產品的推廣與銷售會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王寶榮,2007)。第二,人才吸引效應。人力資本離散區的政府和企業通過人才優惠政策、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和完善城市公共服務等措施吸引人才入駐當地。在此過程中,人才集聚優惠政策提高了地區的經濟和科技水平,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的完善加速了地區的社會發展,增強了地區人才吸引力(Florida,2002)。
人力資本的運動受制于生產力的整體運動,其空間分布取決于生產力的空間布局。因此,同一產業或相關產業的企業在特定區域集聚會引致人才向該區域流動、集聚,形成人才集聚(趙祥宇和姜寧,2003)。在集聚區,人力資本集聚通過產業集聚提升技術進步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產業集聚規模效應。產業集聚規模效應是指人力資本集聚區憑借人力資本優勢,吸引更多的經濟要素向其流動、聚集,不斷擴大和增強集聚區內產業集聚的規模和強度,提升地區的技術水平。由于人力資本集聚形成人力資本的儲蓄池,決定了相關產業的選址并產生產業集聚。說明人力資本的地理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產業的分布狀況,人才集聚地通過人員成本優勢和尋求競爭優勢(Glaeser,2000)使集聚區內的產業集聚規模擴大,提高集聚地的技術水平。第二,產業結構升級效應。產業結構升級效應是指人力資本集聚區憑信息、人力資本優勢和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改進產品的生產工藝和推出新產品,推動集聚區內產業結構改善和技術進步。由于有關市場、技術以及其他與競爭有關的各種信息在集聚區內大量匯集(趙祥宇和姜寧,2003),企業對市場需求、競爭狀況和產品的研發方向等有詳細的認識,有利于企業做出整體部署和科學決策,減小技術創新風險。同時,集聚區內人才的技術進步效應推動著集聚區內的產業升級,并且高水平的人力資本的產業結構升級效應更為顯著。
人力資本集聚是人力資本發展過程中明顯的趨勢,如何合理管理人力資本集聚并促使人力資本發揮最大效用,是現代人力資本研究的重點。通過前人研究發現,人力資本集聚產生的技術進步效應能產生“1+1>2”的效果。因此,研究人力資本集聚與技術進步為我們研究人力資本與技術進步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
通過對現有文獻的總結,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作進一步研究。首先,從人力資本集聚和城市發展的雙異質性考慮,即異質型人力資本集聚、城市發展異質性與技術進步互動進行研究,進一步探索城市和人力資本集聚的關系;其次,從導向型的人力資本集聚和受外圍環境(文化、地理位置、氣候環境)影響形成的人力資本集聚角度出發,進一步探索人力資本集聚與偏向型技術進步的關系;最后,人力資本集聚“度”理論的研究為我們從理論上進一步研究開拓了新的方向,同時也有利于對城市集群的研究。
[1]Acemoglu D.and Angrist J.,“ How Large Are Human-Capital Externalities?Evidence from Compulsory Schooling Laws.” 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2000,vol.15,pp.9-59.
[2]Arrow K J.,“ Economic Welfare and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r Innovation.” 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Innovative Activity: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Princeton,1962,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3]Florida R.,“ The Economic Geography of Talent.”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2002,vol.92(4),pp.743-755.
[4]Glaeser EL,“ The new economics of urban and regional growth”.The Oxford handbook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0,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Glaeser E L.,“ Learning in Cities.”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99,vol.46(2),pp.254-277.
[6]Helsley RW.and Strange WC.,“Agglomeration economiesand urban capital market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91,vol.29(1),pp.96-112.
[7]Machlup F.,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United States.Princeton,NJ,1962,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8]王寶榮.廣西“人才小高地”:人才集聚與自主創新互動機制[J].經濟管理,2007,(9):63-66.
[9]趙祥宇,姜寧.產業集聚與區域人力資本集聚[J].技術經濟,2003,(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