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楊笑媛
(貴州財經大學,貴陽 550004)
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對人才的需求已經呈現多樣化、專業化和職業化的趨勢,這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某一領域具有較高層次學術水平,能夠把理論應用到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素質人才成立當前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因此,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隨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需要對以前研究生培養中過于偏重學術、嚴重脫離人才市場需求,從而導致“知行脫節”等弊端進行改善,加大培養高端應用型人才的力度。
從2009年起,教育部開始擴大招收以應屆本科畢業生作為主體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這標志著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一研究生教育方向性的重大舉措,既是對以前研究生培養中過于偏重學術、嚴重脫離人才市場需求,從而導致“知行脫節”等種種弊端的一種完善,也開拓了當前培養高端應用型人才的一條重要途徑。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較晚。從1979年國家決定招收在職研究生,至1990年開始實行專業學位教育制度,中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已走過三十五年的發展歷程。具體而言,在專業學位類別上,從1990年開始試辦第一個專業學位,至2009年底的19個專業學位類別,現在有39個專業學位類別;在招生數量上,自199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9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設置和試辦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幾點意見》,開啟了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新紀元。自此之后,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速度可謂是相當迅速。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2009年3月,教育部頒發《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決定自2009年,擴大招收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專業碩士范圍,開展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開始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新時代。同年教育部決定從2010年起實行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攻讀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制度,逐步增加專業學位推薦生的數量和比例。2010年7月29日,國家公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提到“加快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明確提出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中心任務以及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是提高質量。同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在第二十七次會議提出我國在未來五年要實現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戰略轉變,逐漸由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轉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2011年,又增加了一個專業學位,即審計專業碩士學位,那么到目前為止總共有39個專業碩士學位,專業碩士占碩士研究生的比例達到了20%。2012年,教育部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法規的頒布實施皆充分體現出國家對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的高度重視。根據教育部《201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統計數據,201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為517 200人,其中學術型碩士329 709人,專業學位碩士187491人,專業碩士占碩士研究生的比例約達到了36%。《教育部關于做好2013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進一步優化研究生教育結構,積極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結構,加快培養國家所急需的高層應用型人才。在這一背景下,研究構建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監控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201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為539 000,其中學術型碩士為321 650人,專業型碩士為217 350人,專業碩士占碩士研究生的比例約達到了40%。201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為560 000人,其中學術型碩士為322 763人,專業型碩士為237 237人,專業碩士占碩士研究生的比例約達到了42%,呈逐年上升趨勢。并且有專家預測,至2015年,專業學位將占據我國研究生教育的半壁江山。
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共同構成了我國學位制度的整體。但是,由于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當前社會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存在偏見與誤解,認為專業學位只是提高學歷的一種途徑,將其視為“跳板”,還有些研究生由于分數等原因,“迫不得已”被調劑到專業學位,更加認為專業學位就是“山寨版”的學術學位,無法與“正統”的學術學位相比。事實上,這種觀念的存在暴露了我國專業學位教育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歷程的回顧,可以看出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整體是朝著健康、科學、有序的方向發展,幾十年間穩中求進并且已經卓有成效。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迅猛,但總體上還是處于起步階段,其在具體的培養過程中,培養方式大多照搬學術性研究生的模式,因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難免存在一些問題:
為了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專業學位教育的目的為國家培養一批高層次的應用性專業技術人才,其培養目標是培養一批適合當前告訴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專業技術人才。因此,目前的專業學位教育,在培養學生實踐和應用能力的前提下,特別要注意培養其創新性。但當前培養單位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過程中教學方法陳舊;教學內容和時代脫節,不能反映最新的技術成就;教學手段創新也不明顯,學生積極性不高。
專業學位是以培養高層次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目的,但我國專業學位在課程設置上不夠合理,與學術學位雷同,尤其是在公共課與必修課的課程設置上基本雷同。此外實踐課過少,專業基礎理論課過多。總體而言,兩者在課程設置與授課方式上,大同小異,基本雷同,都不夠突出自身的側重點,專業學位課程設置傾向于“學術化”,傳統教學方式占主導地位,從而導致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不具自身特色,不夠靈活,缺乏多樣性與針對性,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應用型、專業技術型人才的需求。
長久以來,傳統的學術學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國研究生教育中占據主導地位,導師隊伍結構上也是以學術型導師為主,大部分導師在授課中側重于理論知識傳授,過少的涉及專業技術與實踐技能的傳授。很多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由于師資的不配套,來自校外企業和研究單位的導師極為有限,培養單位只能按照學術研究生的培養方式來指導,而且來自校外的指導老師因為待遇不高、工作繁忙等主客觀原因對學生的指導更是少之又少的,因此,導師組結構中學術型導師所在比例過高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雙導師”制度只是流于形式,成為空洞的內容。
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比學術學位研究生更加重視專業實習培養環節,應加強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的利用率。高校擁有龐大的人力資源優勢,企業也有高水平、條件優良的實驗室資源和技術創新的需要,二者之間沒有很好地結合起來,互補短長,因此研究生創新基地的利用率明顯不高,在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還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
全日制專業學位教育培養模式創新最終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構建以專業技能提升為指針的創新式培養模式,使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必須將社會需求作為依據,培養方式應該堅持寬口徑培養,將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緊密結合,重視理論分析與職業技能的有機聯系。
2009年之后,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開始面向應屆本科畢業生招生,招生對象的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考察辦法應該采取與學術型學位考生不同的考試錄取模式,考察內容要圍繞培養目標,考核其綜合文化素質、基礎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這樣才有利于選拔既有實踐經驗又有培養潛力的人員。
專業設置結構與一個時代社會發展的狀況、經濟產業結構有密切聯系,專業設置是否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是專業結構是否合理的衡量標準。國家教育決策部門和高校在辦學時必須考慮到市場的導向作用,在此基礎上以科學發展觀即發展、變化的觀點做好人才需求的預測,從而設置專業。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必須適時調整辦學方向,大力優化專業的整體結構,增加一些社會急需的專業,改造一些就業前景不好的傳統專業,取消一些沒有就業市場的專業,從而形成一個以市場為導向的專業體系。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本質上屬于應用性的專業教育,培養學生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關鍵所在。設計教學模式時必須以學生為核心,以提高其職業技能為旨歸。具體說來,設計教學模式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了解專業或行業的發展狀況,如發展的歷史、企業的數量、規模和地理分布,占主導的技術方式以及最新的技術發展動態等,通過這些信息來分析該專業未來的就業前景和培養方向。
論文質量的高低反映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綜合水平,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機制中的最后環節,也是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環節,能夠很大程度反映研究生在校期間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具備的相關能力。因此,要建立嚴格論文評審機制來保障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論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