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南
瓦格納《萊茵的黃金》
演唱:布萊恩·特菲爾
理查德·克勞夫
艾瑞克·歐文斯
史蒂芬·布麗斯
伴奏: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
指揮:詹姆斯·萊文
編號:04400734841(3 DVD)
《萊茵的黃金》是瓦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四聯劇中的第一部,始創于1853年,至1874年,歷時20年方得完成。瓦格納將《尼伯龍根的指環》稱為“舞臺節慶劇”。由序劇《萊茵的黃金》及三部歌劇《女武神》、《齊格弗里德》和《眾神的黃昏》組成。故事來源于冰島歷史學家施圖魯孫的北歐神話《埃達》與十二三世紀德意志民間史詩《尼伯龍根的指環》。歌劇劇本由瓦格納自己編寫,題獻給他的恩人——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全套歌劇于1876年8月13日至17日。在新落成的拜羅伊特節日劇院舉行首演,由瓦格納親自指揮。整部歌劇使用上百個“主導動機”描寫劇中人物和特定的事物,并用“無終旋律”使其相連。
尼伯龍根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北方語言的尼爾夫海姆,即死亡國。高地德語把居住在尼爾夫海姆的人稱作尼伯龍根,所以尼伯龍根就是居住在死亡國的人。在神話中有一種充滿詛咒含意的“尼伯龍根之寶”的黃金,誰要想得到它就必須到死亡國去。瓦格納的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全部演出必須用四個夜晚。1869年9月22日,《萊茵的黃金》在慕尼黑宮廷劇院首次上演:1870年6月26日,在同一劇院又上演了《女武神》。
到了1876年,歌劇史上獨一無二的個人劇院——拜羅伊特節日劇院終于誕生,在這里《尼伯龍根的指環》首次開始進行了全部公演,這是歌劇史上的一個特殊的日子,也是音樂史上的大事件。
《尼伯龍根的指環》的首演共4天,具體日程如下:《萊茵的黃金》于1876年8月13日,《女武神》14日,《齊格弗里德》16日,《眾神的黃昏》17日。由瓦格納親自指揮,歌手都是作曲家親自挑選的,樂團人員則從德國各大劇院征召最佳音樂家組成。
在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瓦格納為了達到輝煌的現場效果,采用了龐大的四管編制。另外在這部作品里還使用了由瓦格納本人研究設計的“瓦格納大號”,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種樂器融合了圓號和大號的優點,音色莊重、典雅,一般由圓號手演奏。管弦樂在這部歌劇中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應該說在這部作品里。聲樂與管弦樂在音樂上具有同等的重要性,這是瓦格納戲劇整體理論的集中表現。和一般歌劇不同的是,瓦格納把人聲僅僅當成是一個聲部在使用,如果脫離了樂隊,瓦格納歌劇中的唱段就顯得捉襟見肘了,這其實也是瓦格納歌劇常常顯得“不好聽”的緣故,很少有人會去單獨欣賞瓦格納歌劇的唱段。再加之歌劇過于冗長,一般需要四、五個小時才能演完,這也是瓦格納歌劇容易讓人昏昏欲睡的原因。其實,從一般的劇場效果來說,連續4天聽《尼伯龍根的指環》,對缺乏耐心的觀眾來說,無疑是一種折磨,這也是瓦格納歌劇并不能真正流行起來的原因。
在這部四聯劇中,《萊茵的黃金》是最短的一部,但也需要兩個半小時的時間。它描述了在萊茵河畔,有三位少女守護著一堆具有魔力的黃金。如果有人取得這堆黃金,將它鑄成戒指(指環)便可以統治世界,但前提是他必須放棄愛情。尼伯龍族的侏儒阿爾貝利希宣誓放棄愛情,從而得到了黃金,并將它鑄成一枚戒指。
巨人法索爾特兄弟為眾神之王沃坦建造了瓦爾哈拉天宮,來索取當時沃坦曾經對他們的承諾,將自己的妹妹弗萊雅送給他們,但沃坦食言了。火神進言將戒指作為弗莉亞的替代品交給巨人們。沃坦和火神帶著可以隨便讓人變換形象的金盔,將阿爾貝利希變成一只蟾蜍,奪走了他的戒指,阿爾貝利希詛咒戒指將會給主人帶來災難。巨人們來取戒指,這時智慧女神埃爾達出來警告沃坦不要交出戒指,但沃坦已不能再食言,便將戒指扔給了巨人。
巨人為得到戒指開始爭斗。結果弟弟法夫納殺死了哥哥法索爾特,得到了戒指,變成了一條惡龍守護著戒指。咒語應驗了。而沃坦和眾神則住進了瓦爾哈拉天宮。
瓦格納的這套歌劇版本非常多,而排演這套歌劇無不是展示導演才華所在,瓦格納的后代至今都控制著拜羅伊特,用不同構思變幻的舞臺展示先人的才華。這部歌劇是紐約大都會歌劇院2010到2012年最新的演出實況,最值得稱道的是采用了最新的3D技術,使舞臺充滿了逼真的立體效果,是筆者看過的多種版本中最絢麗奪目的一個,可謂大開眼界。可見隨著時代的進步,舞臺上的瓦格納也產生了不同的演繹效果。另外這套歌劇的演員陣容也是空前的強大,集中了當今聲樂界的各路名家好手。如由莫伊查·埃德曼、喬納斯·考夫曼、漢斯·彼得·柯尼希、歐文斯、特菲爾、沃格特等擔綱。該劇由加拿大劇作家、導演樂帕奇執導。指揮由已經完整指揮過《尼伯龍根的指環》21次的大都會歌劇院藝術總監詹姆斯·萊文,以及大都會歌劇院首席指揮路易西擔任,可說是當前歌劇界演出《尼伯龍根的指環》最優秀演出水平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