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樹鵬
【內容摘要】太極拳是一門源遠流長、內容深邃的科學。它在運動中所形成的腰部旋轉,以及四肢的屈伸所構成的纏繞運動會對全身產生不同的牽拉、擰擠和壓摩作用,并可聯系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處于協調有序狀態。筆者從學習興趣、校本教材、視障學生身心特點幾個方面出發,探索適合視障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從而增強視障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促使其糾正盲態,更好地為殘疾人服務。
【關鍵詞】太極拳 視障學生 課堂教學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的進步,視障學生接觸信息的范圍大大提高。武俠功夫小說影視作品等對于視障學生來說都很容易接觸到,并且都有很大的興趣。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中“好知”與“樂知”指的就是學習興趣,教師營造的活潑生動、歡樂愉快的課堂氛圍對于培養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如果學生沒有迫切的學習愿望時,他們往往很難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學生只有對一門學科感興趣,熱愛這門學科,學習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本人在進行太極拳課堂教學過程中,時常聽到全盲學生管星和自己說到“我喜歡太極拳,但不喜歡太極拳課”,“老師,站樁好無聊啊”。一些調皮的學生還時不時地打個盹,偷個懶什么的。全盲生和低視學生在學習太極拳時,相對會比較“懶”?!肮苄悄銥槭裁丛谀前l呆,其他同學都在練習,你為什么不嘗試著學學呢?”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他會用“老師我不喜歡太極拳,它沒什么意思,況且我看不見”這些話搪塞教師。其實人們在面對任務時,內心世界總是處在追求成功和回避失敗之間的矛盾抉擇中,當此次行為成功機率較大時,將選擇這一任務,并且努力克服重重困難,期待成功完成任務;而當人們發現成功機率較小時,往往會選擇容易成功的任務完成,避免失敗。管星,這位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孩子此時選擇了逃避。當遇到這些問題時,教師可以從視障學生的學習動機入手,培養鍛煉學生們的自我功效感,使他知道太極拳的掌握,原來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困難。
“管星,我們來PK一下,好嗎?”“今天我是擂主,大家站樁可以跟我比試比試,看看誰能贏我?!边@些激勵學生言語,讓老師“丟臉”的方法自己在太極拳的課上常常運用,課堂效果出奇的好,一些不愛運動,上課調皮的學生像打了雞血似得興奮。他們會在課后自己進行練習,目的就是要讓我這位“太極師傅”丟一丟“面子”。新行為主義代表人物斯金納認為,教育者使用各種恰當的強化方法,可以強化學生努力學習行為。積極強化可以增強學生們練習太極拳這種活動重復出現的概率。
目前我國面向視障學生的太極拳功法教材還是空白,特殊教育學??梢酝ㄟ^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評估,充分利用學校資源開發適合本校的校本教材。那么如何選取適合視障學生的動作呢?太極拳是一門操作技能學科。示范、講解是必不可少的,準確的示范與講解有利于學生不斷地調整腦中的動作表象,從而形成準確的定向印象。由于視覺缺陷很大程度上影響盲生的學習,視障學生對某些概念的形成有困難,他們很難建立視覺表象,而聽覺與觸覺也未能很好地幫助其呈現物體在空間的形狀和幅度,對外展、旋外、沸騰這類動作概念理解起來也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太極拳“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等基本動作的教學中要求教學者因材施教,適當降低24式太極拳中的蹬腿動作的標準,簡化一些靜止性發力的技巧?!叭瓌萑绱蠛?,滔滔而不絕”,這些太極拳內家功夫的精髓可以暫時熟悉,對于視障學生的要求可適當放寬。在每個階段,根據班級低視生和全盲生的比例多少,以及太極拳每個階段對動作記憶的特點等,制定適合本校學生的教學校本教材。
差異教學、小班化教學的實施。差異教學,這種根據學生不同的準備狀態、學習風格和興趣而不斷調整變化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的教學方法比較適合特殊群體。目前我國各地的特殊教育狀況千差萬別,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城市目前已基本實現了小班化教學。小班化教學因為班級學生數的減少,使得教師比較容易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越受老師關注的條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即皮格馬利翁效應。差異教學、小班化教學方式目的在于保證每一位學生最大限度地實現最有效的學習,我們可以概括為三類要素。
要素一,學生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差異教學主要關注的是學生在準備狀態、興趣和學習風格方面的差異。我們班級12名學生中,全盲學生8名,低視學生4名,其中男孩7名。和班級女孩比起來,男生相對喜歡競技太極。在自己理論課上講太極拳分類的時候,男生們常常會問到自己:“老師,你說四兩撥千斤怎么玩?我能學好嗎?學好后可以把其他人彈飛嗎?”同普校的女學生一樣,班級女生也會唧唧喳喳的說:“能減肥保持體型啊,老師?”從心理學出發,只要學生有想法,同教育者交流,不論觀點有多么的奇特、新穎,我們已經成功了一半。而我們在設計這一門課的時候,就要避免出現課堂僅僅是教師自己的舞臺,“學生不開口,神仙難下手”這種局面。
要素二,教學的內容、過程和成果呈現是彈性的、要根據學生需要做出調整。太極拳的種類比較多。24式、36式太極拳拳目前已經進入高校體育選修課中。24式太極拳是本校采取的,其中第十三式右蹬腳這個動作視障學生學起來有一定難度。身體要穩定,不可前俯后仰。兩手分開時,腕部與肩齊平。蹬腳時,左腿微屈,右腳尖回勾,勁使在腳跟。特別是兩手由外圈向里圈劃??;腳尖略外撇,身體重心前移,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這些動作過程視障學生理解起來極其困難?!耙篮J畫瓢”,原封不動地按照視頻教授24式太極拳是行不通的。在教授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能力適當增加難度,適當刪減部分動作。在最后的考核上,不僅僅只依靠考試作為唯一標準。成果呈現方式可以多樣,例如學生可以展示自己學的最拿手的一式動作等。
最后,差異教學的目的在于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促進每一個學生的最大發展,教育評價做到適合學生的就是最好的。它需要教師預先積極地做好教學規劃,目的在于保證每一位學生最大限度地實現最有效的學習。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世間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學生各異的天賦、經驗,需要我們的教學面向個體,只有適合個別需要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由于視力的缺失,外界的各種刺激對于視障學生來說就少了很多,這使他們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視障學生因此自我中心傾向也比較突出。他們常常以“我”來洞察這個世界。在盲校,心細慢慢地觀察后,你會發現手機、讀書機成了他們最好的朋友。這些電子設備給他們帶來信息、歡樂的同時,視障學生會投入更多的精力觀察自己的情緒體驗、沉思、幻想,進行自我評價。所以在進行太極拳教學的時候要求我們時時刻刻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在對視障學生教學時,要注意語言的規范性,不能簡單的使用向左、向右、看齊等不適合視障學生的語言。應逐步讓學生明確身體各部位及動作方位等運動術語。在進行太極拳教學評價時,教師沒必要要求學生動作完全整齊劃一,而是注重低視、全盲的分層。對于班級全盲生來說,能在一學期教會他劃槳動作概念,使他們理解并做出自然劃弧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同學們接觸太極拳之初,要按照校本教材進行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而教師在太極拳教學初期不要求面面俱到,可根據同學們的差異把較多的時間放在學生太極拳基本手式的形成上。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久而久之學生的基礎打好了,認識、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心里就會形成一定的成就感。那么如何在課后練好太極拳?這個時候學校平時的練習顯得尤為重要。質變基于量變的積累,我們特殊教育的老師關心的不僅僅是課堂,學生課后的練習情況很大一部分要取決于老師們的督促。筆者認為以練習操作表演、比賽的考查形式不失一種有效形式。做任何一件事情貴在堅持,只要我們教師可以在班級乃至學校營造出一種練習功法的氛圍,相信會不斷調動學生們學習主動性,而不會囫圇吞棗。
以上筆者粗談了盲校中等職業教育太極拳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建議與感受,不到之處望請指正。目的是培養盲生太極拳學習的興趣、提高功法學習的效率,強視障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促使其糾正盲態,從而更好地為殘疾人服務。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盲人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