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文
摘 要:現代經濟日益虛擬化的趨勢下,從馬克思主義虛擬資本理論的角度研究虛擬資本的擴張和問題可以對現代金融市場有更清晰的認識,并有助于掌握虛擬資本市場運行的規律。從虛擬資本的定義出發,探討虛擬資本擴張的原因和資本之間的關系,闡明虛擬資本無限擴張對經濟和社會的廣泛影響,并相應提出虛擬化趨勢下應該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馬克思;虛擬資本;虛擬經濟
中圖分類號:F0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9-0001-02
一、馬克思的虛擬資本理論
(一)虛擬資本的定義
根據《資本論》第三卷關于信用和虛擬資本的論述,虛擬資本一般用來指銀行的借貸、信用貨幣、有價證券(股票和債券等)、金融衍生品等生息資本的總稱。馬克思指出,“銀行家資本的最大部分純粹是虛擬的”,而且“銀行券兌現的這種保證也是幻想的”。在馬克思筆下,虛擬資本是商業信用制度和貨幣資本化的產物。這種虛擬經濟的資本形式是商業和銀行信用過度膨脹,或者信用被使用到驚人的程度的結果。同時,這也是伴隨貨幣資本化而產生的,使得資本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分離,并創造出金融市場,造成一種“資本化”的假象。
(二)虛擬資本的特點
首先,虛擬資本具有價格,可以作為商品來買賣,并能帶來一定的增值,但其本身并沒有價值。如證券市場上發行的股票,即使在發行之初可以大體上代表著投入企業的實際資本,但股票仍然是一種有權索取這個資本所生產的一部分剩余價值的證書。其次,虛擬資本并不直接創造現實的物質財富,但它會促進社會財富的集中,并創造巨大的貨幣財富而計入GDP。虛擬資本不僅包括經濟內部產生的工資和利潤,而且通過金融杠桿的廣泛使用創造出更多的金融資產和相應的貨幣收入。
(三)虛擬資本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
1.初級形式的虛擬資本與實體經濟密切相關,但高級形式的虛擬資本與實體經濟活動關系不大
不同類別的虛擬資本與實體經濟活動的關系是不同的。首先,沒有實體資本或實體經濟,就不可能衍生出初級形式的虛擬資本,這部分形式的虛擬資本包括股票、企業債券等等。初級形式的虛擬資本能否實現價值增值,必須以企業實體資本運作的有效性為前提。其次,高級形式的虛擬資本不僅僅是原來虛擬資本的再虛擬化,還可能完全是無中生有的,如金融期貨、期權、對賭、金融資產再打包的ABS、CDO、CDS等。這樣,這些資產的價值增值已經與任何實際經濟活動都無關。
2.虛擬資本具有相對獨立于實體經濟活動的運動方式
最初形式的虛擬資本所代表的實際資本已經投入到企業的資本實體,以勞動力、廠房、機器原料、成品等形式處于生產和經營過程,不斷創造新價值和利潤,發揮著資本的作用。而與此同時,這些虛擬資本又在資本市場流通轉讓,頻繁交易,被用于獲取交易利潤。這樣就產生了與實體經濟活動相獨立的另一套資本的載體。通過證券化的過程,一筆資本就演化出雙重甚至多重資本,這就是經濟活動中的資本虛擬化的過程。因此,虛擬資本只是“現實資本的紙制復本”[1]。
二、虛擬資本擴張的實質與結果
(一)虛擬資本擴張的實質
1.虛擬資本擴張是資本家追逐利益的必然結果
馬克思一針見血地指出:“正因為價值的貨幣形態是價值的獨立的可以捉摸的表現形式,所以,以實在貨幣為起點和終點的流通形式G···G,最明白地表示出資本主義生產的動機就是賺錢。因此,一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國家,都周期地患一種狂想病,企圖不用生產過程做媒介而賺到錢?!盵2]虛擬資本的財富創造的過程直接跨越了生產階段,金融資本家通過所有權的控制攫取大量的剩余價值,造成一種“錢能生錢”的假象。
2.虛擬資本擴張的過程是一種“劫貧濟富式”的剩余價值在上層社會買賣的過程
馬克思指出,虛擬資本“再生產出了一種新的金融貴族,一種新的寄生蟲——發起人、創業人和徒有其名的董事;并在創立公司、發行股票和進行股票交易方面再生產出一整套投機和欺詐活動”,“把資本主義生產的動力——用剝削別人勞動的辦法來發財致富——發展成為最純粹最巨大的賭博欺詐制度。”[3]虛擬資本的擴張與交易是在剝削完剩余價值之后的上層社會的買賣和“分贓”過程,并且金融壟斷資本建立了經濟上的絕對統治地位后,不斷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資本主義因此具有了明顯的寄生性和腐朽性。
(二)虛擬資本擴張導致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二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虛擬經濟通過金融杠桿的使用,其創造的利潤和收益越來越多,而且這種僅僅通過金融工具的方法創新就可以創造出比實體經濟更大的財富,與實體經濟的科技創新一樣也稱為經濟增長的一個動力。通過對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的研究表明,引領美國經濟增長的核心經濟已經發生了改變,由原來的實體經濟向金融行業為代表的虛擬經濟轉變。這種經濟虛擬化和工業邊緣化的現象是資本追逐高利潤的必然結果,同時也埋下了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二元化的“禍根”。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對就業和GDP貢獻率的背離反映出美國經濟已經出現了價值增值過程和物質生產過程的背離,并且進而導致了就業、GDP創造、物質生產的各自獨立的局面。
(三)虛擬資本擴張深刻影響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
1.虛擬資本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全面滲透
經濟虛擬化的過程外在表現為經濟增長重心的轉變,金融部門無論在速度還是在規模上都超過實體經濟部門的發展。一方面,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結合越來越密切,特別是在實體經濟部門發展到一定規模出現投資報酬遞減的情況下,實體資本或者通過自行設立,或者通過聯合的方式轉而依靠虛擬化進行資本積累。另一方面,資本經濟增長不再建立在投資增長或生產率提高的基礎之上,而是依賴于居民借貸消費[4]。發達國家中企業和居民通過生產活動積累的財富要遠遠慢于金融市場泡沫產生的“財富效應”。endprint
2.虛擬資本擴張加速了社會關系的結構性調整
金融資本家憑借對資本的所有權無償占有剩余價值,并且通過與產業資本相結合,加強了對經濟活動的控制。在此過程中,階級權力結構發生全面調整,資產階級相對于工人階級獲得了更大的權力優勢;在資產階級內部,金融資產階級相對于產業資本階級具有更大的權力優勢。這種結構性的變化也進一步加劇了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因此,虛擬資本的擴張實質上并沒有給普通人民帶來財富積累,而是進一步激化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三、虛擬資本擴張帶來的問題
(一)虛擬資本的無限擴張造成經濟虛假繁榮,為經濟危機埋下隱患
虛擬資本的擴張所產生的財富效應的確可以推動經濟的短暫繁榮,可是這種虛擬泡沫的破滅也成為經濟危機的先導。二戰以后,虛擬資本的價值增值過程逐步擺脫了對物質形態的束縛,越來越與實體經濟相脫離。在虛擬資本的積累快于現實資本積累的情況下,貨幣資本并不反映現實貨幣資本的積累,導致實體資本供求和虛擬資本的供求出現明顯的差別。當虛擬資本過度擴張和積累時,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貨幣資本和實體資本的矛盾就會失衡,最終爆發經濟危機。
(二)虛擬資本的擴張進一步導致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激化
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在金融全球化發展的浪潮下,虛擬資本的規模和發展速度都急劇膨脹,金融壟斷資本占據統治地位。虛擬資本的無限擴張使得生產的社會化發展到新的歷史階段。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經濟的平均利潤率下降,實體資本向虛擬資本擴張有其必然性趨勢。但是如果資本完全擺脫實體經濟活動的束縛時,非均衡性增長就會使得資本主義經濟的收入分配、資本積累方式、勞資關系均發生深刻而重大的影響。在這一趨勢之下,生產的社會化與私有制之間的矛盾不僅沒有緩和,反而進一步加深了。
四、結論
(一)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要保持適當的比例
馬克思指出,平均利潤在資本積累過程中隨著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和資本周轉速度的減慢而趨于下降。而且資本有天生的追逐利益的本性,這使得大量的產業資本轉向金融資本,企圖不用通過生產過程為媒介就可以賺到錢,給人造成了“錢能生錢”的假象。但是,馬克思是在資本主義經濟的總過程中說明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是物質生產過程和價值增值過程的統一,虛擬資本的無限擴張會使得二者出現背離,漸漸脫離了實際經濟活動的束縛。盡管虛擬資本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但是貨幣及其衍生物只能充當價值的符號,并不具有勞動價值論所說的價值,所以說,虛擬資本只能在生產的實體物質財富基礎上而進行衍生,一切最終完全脫離實際經濟活動的貨幣資本都是無前途的。
(二)推進金融市場發展的同時密切關注虛擬資產價格波動
發達的金融市場是我國成為經濟強國的必備條件,我國正在積極穩妥地邁出金融市場改革的一步。但是在推進資本市場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密切關注虛擬資產價格的變動。同時,虛擬資產價格與一般價格水平密切相關,根據虛擬經濟的介穩性,虛擬經濟創造的財富必須轉化為境外購買力才可以使得虛擬經濟創造的GDP實現。否則,這些收入就會貶值,那些依靠虛擬經濟的購買力就會轉化為通貨膨脹。所以說,建立虛擬資產價格預警機制對于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是必須的。
2008年以來的全球金融危機使我們認識到了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的新變化和新特點,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相對落后,在建設和發展金融市場和實行宏觀政策調控時只能借鑒西方的金融理論。這次危機啟示我們不應該忽略馬克思在金融理論的科學成果,應在充分把握其金融理論的本質基礎上來彌補西方金融理論的缺陷,更好地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服務。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0.
[2]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68.
[3]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96-499.
[4] 張宇,孟捷,等.高級政治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412.
[責任編輯 劉嬌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