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波(湖北荊門消防支隊 ,湖北 荊門 448000)
常見火災痕跡物證的證明作用及其意義探討
吳波
(湖北荊門消防支隊 ,湖北 荊門 448000)
火災原因的調查工作中,火災痕跡物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對幾種常見的火災痕跡物證在火災原因調查中的證明作用進行了歸納總結。
火災痕跡;物證;火災原因調查;火災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致火因素越來越多,因為火災而導致的上訪事件日益增多。火災原因不可主觀臆測,必須要有充分的證據作法律支撐。這就要求火調工作者必須高度重視火災現場痕跡物證的搜集和運用。
火災痕跡物證是指能證明火災過程真實情況的一切痕跡和物體。
火災痕跡物證,根據不同的形成過程和特征,可直接或間接證明火災發生時間、起火點位置及火災原因。
4.1 煙熏痕跡的證明作用
(1)證明起火部位、起火點。首先起火房間形成的煙痕面積大,均勻濃密。受客觀環境和燃燒條件的影響,起火點處的煙熏痕跡有別于其它部位的煙熏痕跡。如果室內墻壁上有V字形煙熏痕跡、斜面煙痕、倒梯形煙熏痕跡,則痕跡底部可能就是起火點。
(2)證明火勢蔓延方向。火災過程中,煙氣的流動方向一般與火勢蔓延方向一致,火災后可依據煙氣的流動方向判定出火勢蔓延方向。在火災過程中,面向煙氣流來的方向物體面上先形成煙熏痕跡,且濃密程度均勻,背面形成的晚,程度輕。這一特征表明火是由先有煙熏痕跡的一側蔓延過來的。
(3)證明燃燒物種類。現場勘驗中,在起火部位特定物體上形成的煙熏痕跡,提取、檢驗鑒定,可判定燃燒物種類。
(4)證明起火形式。根據各種火災起火時的特點和起火點留下的痕跡特征,起火特征分為明燃起火、爆炸起火和陰燃起火三種起火特征。一般情況下,明火燃燒形成的煙熏痕跡輕,爆炸起火一般不會留下煙熏痕跡,陰燃起火會在起火點周圍物體表面留下濃密、均勻的煙熏痕跡。
(5)證明火場內一些物體原始狀態。現場勘驗時,對一些物體的狀態和位置需要鑒別時,可以根據煙熏痕跡的特征和變化進行鑒別,得出相應的結論。如電氣開關的通電狀態、門窗玻璃破壞原因等。
(6)證明火場內燒死者死因及火災性質。對火場中的死者進行尸檢,可判斷死者是火前還是火災中死亡,進而判定火災性質。
4.2 木材燃燒痕跡的證明作用
(1)證明火勢蔓延方向和起火部位。熱能傳播規律證明可燃物一般距離火源近的物體先被加熱,燒毀程度重,遠的物體燒毀程度輕。現場中形成的這種被燒輕重痕跡指明了火勢的蔓延方向和起火部位位置。
(2)證明起火點。根據木材燃燒輕重痕跡,炭化痕跡可以判定起火點。例如火場中“V”字形燃燒圖形,起火點在“V”形底部。
(3)證明燃燒時間和火場溫度。火場中不同種類的木材被燒后,形成的炭化深度、裂紋特征與燃燒時間和燃燒溫度之間有對應變化關系。通過現場勘驗測量可計算出相對的燃燒時間和溫度,結合現場燃燒時間最長、受溫最高的部位來判定起火部位。
4.3 玻璃破壞痕跡的證明作用
玻璃破壞痕跡可分為熱炸裂痕跡、熱變形痕跡和外力破壞痕跡。
(1)證明破壞原因。從火調角度看,主要證明玻璃是機械外力破壞還是火燒破壞。外力破壞的玻璃裂紋一般呈放射狀,碎塊呈尖刀形、銳利、邊緣整齊平直、曲度小。火災前打破的玻璃碎片上無煙塵,火災中打破的玻璃內側有煙塵。被火燒、火烤炸裂的玻璃,裂紋少時呈樹枝狀,裂紋多時呈相互交聯呈龜背紋狀,落地碎塊,邊緣不齊,很少有銳角;
(2)證明受力方向。玻璃斷面上有弓形線,相鄰的弓形線一端在一面棱邊上匯集,另一端在另一面棱邊上分開,弓形線匯集的一面是受力面。斷面與玻璃平面形成的兩個棱邊,沒有鋸齒碎痕的一面是受力面。輻射狀裂紋尾端沒有裂透的一面是受力面;
(3)證明打破時間。起火前被打破的玻璃,碎片貼地的一面均沒有煙塵;起火后被打碎的玻璃,部分碎片貼地的一面有煙塵;
(4)證明火勢猛烈程度。玻璃炸裂細碎、分散,說明燃燒速度快,火勢猛;玻璃產生裂紋、還殘留在框架上,說明燃燒速度和火勢中等,玻璃軟化,說明燃燒速度慢;
(5)證明火場溫度。根據玻璃熱炸裂痕跡,軟化、熔化痕跡可以估算火場溫度。玻璃邊緣圓滑,說明火災溫度在790℃——870℃,玻璃已經熔化,說明溫度達到1100℃——1300℃。
4.4金屬受熱痕跡
金屬受熱時,面向火源一側先變形、變色、熔化,形成明顯的受熱面。因此,起火部位和起火點一般在變形大的部位或熔化面一側。
4.5 液體燃燒痕跡
由于液體的流淌性、滲透性和浸潤性,火災后一般會在可燃附著物上形成坑洞,水泥地面和瓷磚變色、炸裂、鼓起等燃燒圖形。接觸液體的人和附近的人燒傷,一般會形成“人皮手套”、“人皮面罩”燒傷痕跡。液體燃燒痕跡可以證明起火部位、起火點和起火原因,火災現場液體低位燃燒留下的坑、洞處就是起火點,在火場上找到“人皮手套”、“人皮面罩”的人往往就是肇事者或放火者。
4.6 倒塌痕跡
根據實踐經驗總結和研究結果證明,倒塌的方向和層次都都向著起火部位或迎火面方向。鑒于此,火調人員可以根據這個規律逐步尋找到起火部位、起火點和火勢蔓延方向。交叉形倒塌痕跡可以證明起火部位、起火點一般在倒塌重合處。斜面形倒塌痕跡可以證明起火部位一般在斜面的低點處。一面倒形倒塌痕跡可以證明起火部位一般在最先被燒物體或壓在最下一個物體的前方部位。
火調人員研究火災痕跡,就是要研究其形成過程,找出它們的本質特征,并利用這些特征證明火災發生和發展過程的事實真相,進而為防火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1]金河龍.火災痕跡物證與原因認定[M].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2]胡建國.火災調查[M].群眾出版社,2007.
[3]楊惠寧.痕跡物證的證明作用[M].科技信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