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董照鋒 姬文宇
摘 要:從商洛實際出發,概述了無公害農產品發展的現狀,分析了無公害農產品存在的認證企業多規模小、認證效益低企業積極性不高、標識市使用率低、生產管理不規范等四個方面的問題,提出了加大宣傳培訓、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加強基地監管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304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4.09.017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rom Shangluo reality, an overview of the status of pollution-free agricultural was developed, the presence of certified pollution-free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with small-scale, low-certified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are not enthusiastic, marking the city use rate, production management was not standardized were analyzed, four the question presented to increase the awareness training, fostering the growth of enterprises, strengthen the base and increase government funding to the regulator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 safe agro-food; attest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注度、期望值越來越高。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已成為新時期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和農產品市場競爭的戰略舉措。商洛市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起步較早,從2003年開始認證第一個產地,經歷了起始階段和高潮階段,目前步入了穩步發展時期,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已由原來相對注重發展規模進入到更加注重發展質量的新階段,對推動全市的現代農業發展和促進農業結構調整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近幾年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與監管工作中,呈現出不少的問題,高林[1]曾對商洛山區綠色產業發展問題做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議。筆者在調研和分析當前商洛市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監管工作的基礎上,探討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合理化的發展建議。
1 商洛市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與監管工作現狀
商洛市自然條件優越,農業資源豐富。其中核桃、板栗、柿子等產量均居全省之首,有“中國核桃之都”的美譽。商洛也是全國有名的“天然藥庫”,中藥材種類1 119種,列入國家“中草藥資源調查表”的達286種[2]。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豐富的物種資源,為發展無公害農產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近幾年,在各級政府和農業部門的積極推動下,無公害農產品保持了強勁的發展態勢,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數量和質量都有質的飛躍。截止到2013年底,全市認定無公害產地210個,面積10.1萬hm2;認證無公害產品271個,其中種植業產品237個,總年產量29.9萬t,以蔬菜、食用菌、茶葉、核桃為代表的特色產品的認證占種植業產地的1/3左右。近幾年商洛市無公害農產品發展呈現出以下3個特點。
1.1 無公害產業健康發展
2009年商洛市提出了“政府負總責,三級有機構,監管到村組,檢測全覆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思路,2010年集成組裝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商洛模式”[3],逐步建立健全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執法和標準化技術推廣“四支隊伍”,使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監管工作走向規范化。從統計數據分析,商洛市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起步于2006年,當年認證產品2個,與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相比晚3年[4]。2006—2009年是起始階段,累計認證無公害農產品32個;2010年是高峰階段,當年認證無公害農產品100個,其中種植業產品94個,畜產品6個;2011年起進入穩步發展階段,每年認證45個左右,3年共認證139個。自“商洛模式”推廣后,農產品質量安全更加受到社會的關注,無公害農產品作為建設“綠色現代開放和諧文明宜居幸福商洛”的最基本保證成為了社會各界的共識[5]。各級政府將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列入政府考核,成為農業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在此背景下,建立了無公害認證工作機構和檢驗檢測機構,明確了職能職責,理順了工作關系,強化了工作力量;建設了市、縣、鎮三級檢測實驗室和33個企業自律性內檢室,農產品質量安全從業人員2 278人,實現了農產品日常監測常態化[6];培養了一批無公害農產品檢查員和內檢員,為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提供了技術保障;健全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制度和農產品生產基地環境保護制度、農業投入品購買使用管理制度、生產技術培訓制度、生產登記制度、農產品保管銷售管理制度等“五項制度”及農產品生產責任人檔案、技術培訓檔案、生產操作記錄檔案、產品保管銷售檔案等“四項檔案”。經過各級農業部門的幾年努力,商洛市的無公害產業得到了發展和壯大,推動了商洛農業經濟發展。
1.2 認證和監管規范有力
目前,商洛市已形成了一套嚴格規范的認證工作制度。首先是嚴格現場檢查,在現場檢查環節重點包括產地環境是否合格、生產檔案是否完善、生產過程是否規范、農業投入品是否按照規定管理和使用;其次是嚴格申報材料審核,先由縣級認證部門初審,市級審核由市級認證專家組負責,主要組成人員由負責認證工作的人員和主管認證的領導組成,成員必須具備中級以上技術職稱,實行審核負責制。最后報送到省級認證部門審核,實現三級審核,層層把關。加強證后監管工作,是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監管的重要工作內容,在普遍“重認證輕監管”的現狀下,做好證后監管顯得更加重要。為此,商洛市級工作機構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認證企業和基地進行產品抽檢,強化認證產品質量監控。按照省農業廳的要求,每年組織一次年檢,在年檢中主要從投入品的使用、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生產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措施的落實、檔案記錄、標志使用以及生產銷售合同等方面對所有認證企業進行全面嚴格的檢查,對年檢不合格企業和產品進行整改或注銷,多項舉措保證了認證產品的質量安全。
1.3 品牌效應不斷提升
經過多年的努力,商洛市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不斷向前推進,打造了商洛核桃、孝義柿餅、鎮安板栗、商洛茶葉、柞水木耳、丹鳳葡萄、山陽九眼蓮等一大批享譽省內外的特色產品,培育了馬鈴薯、生豬、中藥材、核桃、板栗等五大優勢產業。在做好品牌建設的同時,政府和農業部門高度重視產品推介,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提升品牌影響力、公信力和市場占有率,使無公害產業形成了良性發展格局。
2 存在主要問題
2.1 認證企業多規模小,產業化程度低
商洛市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步伐較快,認證的基地和產品數量雖多,但大都規模小、產業化程度低。分析其原因:一是商洛山區山多耕地少,坡地多平地少,集中連片平地更是少之又少,耕作條件差;二是貧困地區經濟基礎薄弱,科技水平不高,機械化程度低;三是傳統耕作習慣和經營方式,難以實現現代企業化管理,企業業主小農思想嚴重,沒有強強聯手的理念,發展潛力不大。
2.2 認證效益低,企業積極性不高
近幾年,商洛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持續推進,與政府強勢推動是分不開的??偟膩砜矗搪宓臒o公害認證工作還處在政府推動階段,企業自主性不高。由于政府將無公害產品認證列入年度考核范圍,使得認證部門每年疲于完成認證任務,而降低了認證標準,弱化了證后監管。企業認證積極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4方面:一是認證效益低,商洛貧困山區消費水平相對較低,大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不如大都市高,農產品優質優價體現不明顯;二是商洛農產品多以內銷為主,外銷出境比較少,當地市場對產品認證基本沒有要求;三是認證費用較高,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費用主要包括環境檢測、產品檢測和定標費用,一般在5 000元左右;四是認證程序繁雜,歷時過長。張諾[7]對北京市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問題分析認為,過于冗長的審核鏈條嚴重影響了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時效和企業的申報積極性。根據近3年商洛市的認證情況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從環境和產品檢測開始到最后發證,一般至少需要半年以上。加之這幾年無公害產品認證文本變換過快,基本上一年一變,導致申報材料返工量大,也影響了企業認證積極性,延長認證時間。
2.3 標識使用率低,消費者認知性差
無公害農產品標志是無公害農產品的證明性標志。目前,商洛市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企業使用標識的積極性不高,甚至個別企業因為不定標識而沒有產品認證證書的現象。主要原因:一是對無公害標識的宣傳不到位,推廣力度不大;二是消費者對標識的認知度低,監督作用發揮不了;三是多數蔬菜類、糧谷類、瓜果類、畜產品類生產企業不是銷售主體,多數農產品都集中收購二次包裝出售,加貼標識沒太大實際意義;四是無公害產品實現不了“優質優價”,使用標識增加了企業成本。
2.4 生產管理不規范,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據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李光泗[8]研究表明,無公害農產品在生產中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但與普通農產品沒有顯著區別,在商洛同樣存在這種現象。一些企業和農戶認為生產基地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要求,產品也達到了無公害農產品的質量標準,所生產的產品就是無公害農產品。錯誤的認識導致部分企業只注重生產,疏于對生產管理制度、生產檔案記錄的建立,不經常性對生產人員進行科學施肥、安全用藥、先進栽培等技術的培訓,不按照標準規范從事生產活動,結果由于使用農藥、獸藥、化肥等投入品不當和生產操作規程執行過程中的失誤造成產品污染,生產的產品達不到無公害農產品的質量要求。從各基地調查情況看,大多數基地生產管理人員技術水平較低,一些大型生產企業從山東壽光、陜西楊凌和涇陽等地引進技術員,其本身多數是“土專家”,不能根據當地實際指導生產活動,整體技術水平不高。
3 對策與建議
3.1 加大宣傳培訓
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農產品的安全問題,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要采用多種途徑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無公害農產品基本常識、標準化生產技術等,轉變生產者和消費者觀念,提高生產者質量安全意識,使農民把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真正變成自己的自覺行動。要采用多手段、多渠道、多平臺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的宣傳和推介,使消費者了解無公害農產品,能認識無公害標識,能鑒別其真偽,引導大眾認識到無公害農產品是品質生活的基本保障。在市場管理方面,一方面要重視市場農產品檢測結果信息和不合格退市產品信息的發布,使經銷商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另一方面通過對農產品檢測,建立綠色放心農產品的交易區,引導消費行為,反向促進農產品生產者提升產品安全水平,督促經銷商提供合格的農產品[9]。要著力培育一大批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和帶頭人,帶動周邊區域的生產行為。要進一步加強無公害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完善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和操作規程,不斷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
3.2 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提升產業化水平
發展無公害農產品,不是傳統的一家一戶農業生產模式,而是有組織地統一農業生產行為。要通過培育、扶持一批龍頭企業來推動無公害農產品發展,把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作為提升農產品質量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通過引進、改造培育、政策扶持一批龍頭企業,發揮龍頭企業組織的帶動作用。對于商洛市這樣的山區,受自然條件和傳統種植習慣影響,培育龍頭企業顯得尤為重要。可以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加快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的銷售網絡,積極培育隊伍,讓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要鼓勵和扶持農民合作組織,發揮其在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中的優勢,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標準化和經營規模化,使其成為控制無公害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效屏障[10]。要通過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重點培育個體私營大戶等措施,提高生產者的組織化程度。
3.3 加強基地監管,實行全程質量監控
一是要對生產企業和基地產品質量抽檢,確保對產品質量的適時監控。同時要督促生產企業及基地建立自檢室,制定自檢制度,共同把好產品質量關;二是加強對生產基地農業投入品的管理,防止產地、產品受“三廢”和不符合生產要求的農業投入品污染;三是實時監控基地生產環境,定期對土壤、大氣、水等環境指標進行監測,確保生產環境安全;四是監督基地建立健全“五項制度”和“四項檔案”,實現全程監管;五是要實行基地準出制度,上市產品要檢測上市,要有自己的“身份證”,標明產地、生產者、生產日期、查詢電話和檢測合格證明等,真正實現產品質量可追溯。
3.4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全面推進產業發展
發展無公害農產品是關系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一項民心工程,關系重大。各級政府要設立無公害農產品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農產品基地生態環境改善與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研究與推廣、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等;要加大認證監管工作財政投入,引導生產者積極開展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給與補助;投資建立信息平臺,做好無公害農產品宣傳和推介,提升公共品牌的影響力,提高認證效益,從而推進無公害產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高林,董衛玲.商洛山區綠色產業發展問題研究[J].陜西農業科學,2014,60(1):70-73.
[2] 商洛概況-資源[EB/OL].[2014-05-20].http://www.shangluo.gov.cn/slgk.jsp?urltype=tree.TreeTempUrl&wbtreeid=1042.
[3] 郭雅儉,曹秀榮,李楓.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商洛模式”探析[J].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2,56(2):68-70.
[4] 萬靚軍, 朱彧, 樊紅平,等.我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特征及發展策略[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08,29(2):68-71.
[5] 為建設綠色現代開放和諧文明宜居的幸福商洛而努力奮斗[EB/OL].[2014-05-20].http://www.shangluo. gov. cn/ info/1054/19917.htm.
[6] 董自庭,高林,李楓,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商洛模式”探討[J].湖南農業科學,2013(7):88-91.
[7] 張諾,伊黎. 北京市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與監管的成效及問題分析[J].農產品質量安全,2013(2):26-28.
[8] 李光泗,朱麗莉,馬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對農戶農藥使用行為的影響——以江蘇省南京市為例[J].農村經濟,2007(5):95-97.
[9] 徐寶領,崔新儀.大型農貿市場農藥殘留監管問題與對策[J].天津農業科學,2014,20(3):85-86,90.
[10] 陸華良,王圣賢,王冬琴.農戶提供安全農產品影響因素分析——來自江蘇葡萄專業農戶的實證經驗[J].天津農業科學,2013,19(11):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