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方
(岳陽縣人民醫院兒科,湖南 岳陽 414100)
肢體語言溝通對兒科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
郭利方
(岳陽縣人民醫院兒科,湖南 岳陽 414100)
目的 探討在兒科病房開展肢體語言溝通對護理技術及護理服務滿意度的影響,為患兒提供更為全面、細致的護理體驗。方法 選取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32例患兒為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選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4例患兒為研究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開展肢體語言溝通。比較2組患兒及家屬對護理技術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結果 研究組患兒及家屬對護理技術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97.1%比78.1%,97.1%比71.9%,均P<0.05)。結論 肢體語言溝通能明顯提高患兒及家屬對護理技術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兒科; 肢體語言溝通; 護理技術; 滿意度
隨著現代醫療水平及人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人們的維權意識顯著增高,對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患間必須開展有效的溝通[1]。然而,兒科病房中的患兒由于年紀幼小,自理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尚處于不成熟階段,無法準確表達其生理及心理的需求,在接收治療的過程中極容易出現哭鬧、焦慮等不良情緒,增加了治療的難度[2]。因此,考慮小兒群體的特殊性,采取正確的溝通方式至關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討兒科病房開展肢體語言溝通對護理技術及家屬滿意度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岳陽縣人民醫院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32例患兒為對照組,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1~11歲,平均(7.6±2.1)歲;住院時間3~11 d,平均(7.1±2.0)d。選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4例患兒為研究組,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齡2~10歲,平均(7.9±1.9)歲;住院時間4~13 d,平均(6.9±1.2)d。納入標準:患兒無其他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患;病情穩定;監護人清楚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2組在性別、年齡、住院時間及病種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患兒基線資料比較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兒科護理措施,包括基礎護理、心理護理、健康宣教、飲食護理及康復護理等。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肢體語言溝通。
1.2.1 護理人員的儀表
護理人員的儀表是其內心修養的外化,是自我情感與精神面貌的表現,也是護患交往中的重要輔助語言系統。護理人員在工作中一定要身穿工作服,妝容樸素,給患兒及家屬以端莊、專業、大方之感,更要注重控制自身的面部表情。護理人員在護理患兒過程中所不自覺流露出的表情,會對患兒的心理狀況產生影響。護理人員在護理患兒的過程中,要刻意隱藏不悅、厭惡、緊張等表情,給予真誠、親切的微笑,借此緩解患兒及其家屬緊張、焦躁等不良情緒。但是當患兒病情惡化或家屬因擔心患兒病情而難過時,護理人員應注意氛圍的變化,流露出關切、擔憂等神情,以防因濫用面部表情而引起不必要的護患糾紛。
1.2.2 體態語言
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注意自身體態語言的表達,人的動作與姿態是人思想感情和文化教養的外在體現,能直觀反映護理人員的工作面貌及態度。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上要做到“站有站姿,坐有坐姿”,行為舉止大方得體,讓患兒及其家屬感覺到自己的認真負責,有助于患兒全程配合護理工作及提高患兒對醫囑的依從性。
1.2.3 眼神交流
眼睛能直接反映人的情緒。面對突如其來的疾病,患兒及其家屬會感覺心悸。護理人員在接待患兒及其家屬時,可用溫柔、真誠的眼光直視患兒,使其感受到護理人員發自內心的關心,愿意幫助他們,借此拉近護患之間的關系。切不可目光渙散、眼神流離,讓患兒及其家屬覺得護理人員不值得信賴,從而為后續的護理工作增加難度。在護理患兒的過程中,要多用贊賞、鼓勵的眼神與患兒進行視線接觸,用無聲的語言激勵患兒積極配合治療。
1.2.4 肢體撫摸
撫摸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是一種能增加患兒舒適度的護理技巧,是肢體語言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患兒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照顧到患兒幼小的心理,如患兒畏懼某種儀器或害怕某項檢查時,護理人員可通過撫摸患兒,以此來安撫患兒害怕、不安等負面情緒,如可以適當握住患兒的手指,或輕拍患兒的肩膀表示鼓勵及安慰以及撫摸患兒的臉龐等。
1.2.5 注意傾聽
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要扮演好“傾聽者”的角色。平時要多鼓勵患兒講述內心的真實體驗及感受,護理人員要認真傾聽,并表現出自己對談話十分感興趣,可用點頭或微笑示意,切不可粗暴打斷患兒的講話。護理人員認真傾聽患兒的心聲不僅能取得患兒及其家屬的好感,也能了解患兒目前的心理狀態,對患兒的治療有著積極作用。
1.3 觀察指標
患兒及家屬均于護理干預后第7天末接受護理(包括護理技術及護理服務)滿意度問卷調查(由本院護理人員制作)。問卷選項采取封閉式答案,分別為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2.1 2組患兒及家屬對護理技術的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兒及家屬對護理技術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97.1%比78.1%,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及家屬對護理技術的滿意度比較
2.2 2組患兒及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兒及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97.1%比71.9%,P<0.05),見表3。

表3 2組患兒及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比較
孩子是現代家庭的主體,孩子的健康牽動著全家人的心?;純杭覍偻鶎ψo理人員的要求較高,部分患兒家屬甚至因擔憂患兒而做出不理智的舉動,協同性較差[3]。而患兒由于年紀幼小,無法準確表達自身訴求,這對護理工作的正常進行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4]。因此,與患兒進行有效交流,使患兒及其家屬滿意是兒科病房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5]。經調查[6]表明,在兒科病房中肢體語言溝通占溝通的65%。肢體語言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一種十分有效的非語言交流,并且肢體語言是隨機發揮的[7]。在護理患兒的過程中,護理人員不僅要用語言與患兒進行溝通,還應通過肢體語言來加強溝通的效果,這對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大有裨益。
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兒及家屬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術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均P<0.05),證明在兒科病房開展肢體語言溝通能明顯提高患兒家屬對護理技術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該模式主要包括:護理人員的儀表、體態語言、眼神交流、肢體撫摸及注意傾聽。其中護理人員的儀表是護理工作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要求護理人員必須穿戴整齊,妝容樸素,展現專業護理人員的風采,切勿濃妝艷抹,打扮怪異。護理人員在與患兒及其家屬交流時,應多注意微笑。值得注意的是,護理人員應多站在患兒家屬的角度上思考問題,靈活運用面部表情,避免因表情的錯誤使用而導致護患糾紛的發生[8],如患兒身體狀況惡化時,若護理人員仍保持微笑,就很容易使患兒家屬反感,從而造成護患之間的隔閡。人的體態語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及文化修養。患兒因病入院,對疾病及治療都存在一定的恐懼感。護理人員作為與患兒頻繁溝通交流的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應保持精神抖擻的狀態,做到“站有站姿,坐有坐姿”,在患兒心中塑造嚴謹、專業的形象,切不可行動慵懶、舉止輕浮,導致患兒對護理人員存在不信任感,為以后護理工作的開展提高難度[9]。眼神交流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眼神能直觀反映人的情緒。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患兒身患疾病,患兒家屬往往會表現出手足無措、焦躁不安。因此,護理人員在接待患兒及其家屬時,要充分理解患兒家屬的心理,可用溫柔、堅定的眼神直視患兒及其家屬,用眼神給予其信心,切不可目光流離、東張西望[10]。在后續的護理工作中,當患兒積極配合治療時,應用贊賞的眼神與患兒進行視線接觸,在患兒不肯接受治療時,亦不可流露出厭惡、不耐煩的眼神。適當的肢體撫摸能增加患兒的舒適體驗?;純河捎谏砑靶睦砩形催_到成熟,容易對陌生的環境及治療儀器產生恐懼感,護理人員在幫助患兒接受治療的同時,也應照顧到患兒的心理狀態。護理人員可通過撫摸患兒的臉龐、握住患兒的雙手等來安撫患兒的情緒,使患兒有安全感。傾聽能促進雙方的有效溝通,在與患兒溝通時,不僅要求護理人員擁有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要求護理人員注意傾聽患兒的心聲[11]。在患兒講述過程中,切不可粗暴打斷其講話,還要不時用微笑及點頭示意,扮演好“傾聽者”的角色。
綜上所述,對兒科病房開展肢體語言溝通能明顯提高患兒及家屬對護理技術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1] 汪曉珍,盧賢秀,柳炎珍.肢體語言溝通在兒科護理工作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1):54-55.
[2] 劉霞,李力.非語言性溝通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吉林醫學,2009,30(22):2895.
[3] 戎艷鳴,樓建華,徐紅,等.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優質護理模式的效果評價[J].護理學雜志,2012,27(9):55-57.
[4] 余建軍.兒科護士與患兒家屬的溝通技巧[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6):52.
[5] 楊清玲.兒科護理中應用心理護理的探討[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6):156-157.
[6] 劉衛娟.人性化護理服務在兒科護患溝通中的作用[J].吉林醫學,2011,32(32):6960.
[7] 徐瑞華,王希芹,李艷萍.淺談兒科護理中溝通技巧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z3):344.
[8] 胡臘先,李秀云,黃海珊.護理人員對護患溝通障礙、方法及技巧認知的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23):2807-2809.
[9] 方明華,吳新芳.兒科護理中與患兒家長溝通的研究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2):24-25.
[10] 張憲敏,屈秀艷.溝通技巧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J].天津護理,2013,21(3):233-234.
[11] 謝安慰.兒科護理中無效溝通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7):120-122.
(責任編輯:鐘榮梅)
Influence of Bod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on Satisfaction with Pediatric Nursing
GUO Li-fang
(DepartmentofPediatrics,YueyangPeople’sHospital,Yueyang4141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bod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on satisfactions with nursing technology and service in pediatric wards,and to provid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meticulous nursing for children.Methods Thirty-two children who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between April 2011 and March 2012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and 34 children who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bod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between April 2012 and March 2013 as the study group.The satisfactions of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with nursing technology and servic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satisfactions of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with nursing technology and service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study group (97.1% vs 78.1% and 97.1% vs 71.9%,respectively;P<0.05).Conclusion Bod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can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s of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with nursing technology and service in pediatric wards.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bod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nursing technology; satisfaction
2014-10-05
郭利方(1978—),女,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兒科護理學的研究。
R473.72
A
1009-8194(2015)05-0077-03
10.13764/j.cnki.lcsy.2015.0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