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林業大學 工程技術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現代物流業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的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首要標志[1]。當今,我國的物流業正如火如荼的發展著,對物流人才質與量的需求越來越大。由于物流產業是集不同行業、不同部門于一身的復合產業,物流專業是集多學科于一體的綜合性交叉學科。所以,物流業的發展不但需要物流管理類人才,也需要大批的操作型、設計型的人才。物流信息系統作為物流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物流的重要搭載平臺,對實現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的順暢流通起著重要的作用,是衡量現代物流信息化水平的關鍵指標?,F在,物流信息系統(或物流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國內外高等院校物流工程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在構建合理的物流人才培養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
筆者所在單位2005年成立物流工程專業,一直高度重視學生在物流技術、信息技術、工程能力等方面的培育。目標是讓學生畢業后能夠進入制造企業、流通加工領域、服務行業等領域從事物流系統的規劃與設計、物流信息系統的設計與應用、物流系統的咨詢服務等工作。因此,《物流信息系統》是一門專業必修課,每個學生都要完整的學習物流信息系統的有關知識。目的是提高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分析物流問題并找到問題答案的能力。
物流信息系統的設計與開發是一個比較艱難的系統工程[3-5],必須在明確的用戶需求分析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方法,在多個規劃方案中選擇最好的方案。物流信息系統是在學生掌握了數據庫技術、物流工程、計算機基礎、網絡技術等課程的前提下開設的核心專業基礎課。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學生需要掌握物流信息系統的概念、功能、分類,物流信息化及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自動識別技術、條碼技術及射頻識別技術等基礎知識,產品電子代碼與物聯網;物流信息系統開發與應用過程中涉及到的計算機語言、數據庫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GIS、GPS等;物流信息系統的開發方法、開發時遇到的技術難點;物流信息系統分析的主要任務、需求分析與可行性分析、系統調查、數據流程調查;物流信息系統設計的內容、代碼設計、數據庫設計、輸入/輸出設計、物流企業內部網絡設計及系統設計說明書的編寫;物流信息系統實施概述、物理系統的實施、程序設計、程序和系統測試、系統切換;物流信息系統的購置管理、物流信息系統的項目管理、物流信息系統的運行管理、物流信息系統的監理、審計與評價;信息系統對組織和社會的影響、現代物流的發展趨勢、物流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物流信息化發展趨勢等內容。
教學重點包括:(1)系統的了解物流系統及物流信息系統的基礎知識;(2)熟悉物流信息系統設計的內容;(3)著重掌握設計物流信息系統遵循的基本原則、步驟、方法和流程等;(4)掌握物流信息系統每個階段的任務及解決方法;(5)能夠獨立完成一個特定應用環境的物流信息系統設計,熟悉物流信息系統管理和維護的相關事宜。
物流工程專業的學生具有理科背景,大多數不擅長計算機基礎知識,無法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為此,本門課程的教學難點在于:(1)如何讓學生習慣運用計算機解決行業內的問題;(2)如何讓學生掌握物流信息系統設計的基本步驟及流程,最終針對一個特定的應用環境開發出一套理想的物流信息系統;(3)如何將計算機與物流聯系起來。
物流信息系統課程自專業開辦以來,始終在大四第一學期開設,根據學生的特點安排合理的教學內容。該課程的知識面覆蓋了概論、自動信息的采集與識別、技術基礎、物流信息系統的規劃與開發方法、物流信息系統的分析、物流信息系統的設計、物流信息系統的實施、物流信息系統的管理與維護、物流信息系統的發展趨勢等。本課程涵蓋了廣泛的專業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著重強調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培養學生。
3.1.1 理論教學。理論教學方面,主要凸顯了物流信息系統開發與規劃的基本方法和基本過程。以物流信息系統開發和設計的幾個階段為主線,兼顧物流信息系統開發的方法、模式以及過程中體現的技術等模塊。
3.1.2 實踐教學。在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前提下,注重技術性工具的使用,教會學生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給出問題解決方法的本領。實踐教學環節中安排的實驗是通過對學生分組,每組學生在給定的物流信息系統中選擇一個進行開發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與他人合作,綜合運用網絡、計算機、圖書館等資源,通過到一個特定的企業深入實習或調研,發現其在物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綜合運用學過的專業知識解決問題,最終開發出一套合理的信息系統。強調對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綜合利用信息等方面能力的培養。
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學時安排見表1。
理論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變動,實踐教學是課程設計,主要由學生獨立開發一個特定應用環境的物流信息系統,最后提交的成果是設計說明書及軟件產品。課后實踐則是由學生深入到一個特定的組織(物流企業或制造企業等)做實地調研,為系統分析等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針對物流工程專業開設的物流信息系統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個部分:基礎知識和信息系統設計過程。基礎知識部分主要介紹物流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及其開發使用過程中涉及到的技術。系統設計主要講述物流信息系統各開發階段的任務及使用方法。課程的特點是操作性強、實用靈活,對學生的動手設計能力要求較高。為此,本課程采取“項目依托,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在以前的課堂教學中,本課程采取傳統的講授式,單純以教師為核心,屬于灌輸式教學,學生處在被動的消極的位置,教學手段相對單一和呆板[6]。課程改革以后,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式的教學形式,學生是主體、教師做為主導的一種教學模式,切實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發揮大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教師則主要起教學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7]。
表1 學時安排
物流信息系統課程的目標是讓學生能夠獨立設計一款物流信息系統。作為一門讓學生學會管理軟件開發的課程,在講授的過程中就不能單純的將理論傳授給學生,否則過于晦澀,尤其是對于物流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說,在他們的頭腦中無法形成這樣的抽象,接受起來格外困難,總是會有一種云里霧里的感覺。但如果結合一個具體的項目,可以是已經完成的開發項目,也可以是即將開始的項目,這樣學生接受起來會明朗一些開發一個實際項目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在學習、將知識融會貫通的過程,解決掉所有問題后整個項目基本完成了,學生對于如何開發一個物流信息系統也就了然于心。因此,可以針對上課的學生總數進行分組,以組為單位進行項目的開發,并選出一個同學做項目經理,輔助教師全程監控整個項目的實施情況,考核的時候按照每個學生的實際工作量作為依據考核。在項目的完成過程中,學生必然會遇到很多問題,這個時候就是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最佳時機,可以鼓勵學生充分利用互聯網、圖書館等途徑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模式基于一個具體的項目,讓學生在一個透明的狀態學習課程。
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則是將系統設計分成幾個不同的任務,要求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與他人合作完成任務,這將促使學生有效的進行自主學習,學生最終的成績即是任務的完成情況。比如,將需求分析設計成一個任務,要求學生到特定的案例企業進行實地調研,這樣做,學生不但能站在專業的角度看待問題、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問題,還能通過發現問題加強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可謂一舉多得。這對于后續的開發工作都是有益無害的。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充當輔導者的角色,學生則自始至終以學習主體的角色完成各種任務。根據物流信息系統課程的特點和信息系統開發的階段,可以分為需求分析、系統規劃、系統的設計、系統實施、系統的維護和運行管理,將學生按照具體的項目進行分組,每組學生需要按要求完成這幾個任務,最后通過ppt的形式由各組派代表進行闡述,學生可以集體討論,提出中肯的意見。
“項目依托、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是以一個具體的項目為依托來完成教學活動,教師是項目進行的指導者和協調者,學生是項目完成的主體,強調“以學生為中心”[8]。學生通過完成一個項目任務,了解信息系統開發的全過程,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自2013年實施考試方法改革以來,該課程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考核,包括:出勤率(10%)、隨堂作業(10%)、階段1考試(30%)、期末考試(50%)。其中,出勤主要是由任課教師對開課周內學生的出勤情況隨機考核10次,每次1分,總分10分,無故缺勤3次以上者取消其考試資格。平時作業則來自對學生分組設計開發的物流信息系統的考核,滿分100分,最后按10%折算。階段考試是考試改革后根據實際理論教學學時數在開課第3周末進行,針對已經學過的內容進行閉卷考試,期末考試則是在課程結束后進行的閉卷考試,學生最后的成績是這四部分成績的加和,總成績未達到60分者下個學期初進行補考,補考最高成績為65分,補考不及格者重修本課程。
與物流信息系統相關的教材很多,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選修課的內容及就業的需求,課程組經過多年的努力,于2013年底出版了新的教材《物流信息系統》。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恰當地引入了相應的視頻、圖形圖片、案例等視覺性內容,讓學生配合這些多媒體教學資料更加直觀的了解物流作業的程序、系統開發的流程等。同時,根據不同年級的情況及物流信息系統新發展動態的更新教材內容及教輔材料,形成一個豐富的教學材料庫。
實踐教學方面除了可以利用學院已配備的各種教學軟件外,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到各實習基地進行生產認識實習,這對課程建設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另外,學生也可以參與大學生科創活動或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等活動。
隨著物流信息化進程的加快,物流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作為物流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物流信息系統融合了物流和信息系統設計的全部知識,對這門課程的建設進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結合社會需求和學生對知識的需要,動態調整教學目標和內容,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應用公平的考核手段,充分利用已有教學資源,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更優的物流人才。
[1]曹翠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市場,2010,(23):155-158.
[2]楊慧敏,李洋,肖生苓.物流實驗實訓課程體系的設計與構建[J].森林工程,2012,29(2):93-96.
[3]安立華,郎純剛,等.物流信息系統[M].大連: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
[4]許恒勤,馬成林,趙亞慧.新時代物流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J].森林工程,2012,29(3):94-96.
[5]吳金卓,高珊,許恒勤.以工科為特色的物流工程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森林工程,2014,30(3):190-193.
[6]段華洽,王朔柏.深化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模式—高校本科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9,(4):35-37.
[7]林靜.高校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選擇及實現方法[J].中國大學教學,2011,(9).
[8]李培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一個重要的戰略轉變[J].中國高等教育,2011,(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