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Say Bye, 2015 Say Hi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 蔣占華
各位CFO朋友們:
大家好!
2014年在忙碌中匆匆而過,2015年已悄悄到來,是時候好好總結過去、細細籌劃未來了。很高興受《新理財》之邀,能夠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體會。對于2015,我是亦喜亦憂、喜憂參半。
大喜與小喜
先說大喜,喜從何來?
反四風,財務工作更加好做。自中央要求貫徹落實八項規定、反對“四風”以來,全社會可謂一致行動起來,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等相繼出臺一系列相關制度和規定,進一步嚴肅財經紀律、切實加強預算管理,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規范和壓縮“三公”經費支出,杜絕鋪張浪費行為。公款吃喝、公款送禮、公款浪費等情況大大減少,業務招待支出大幅下降、資金使用更加透明,虛假報銷、挪用、舞弊等違規行為得到有效的遏制和震懾,財務工作風險減少、越來越好做了,讓我這個從事財務工作近30年的老會計喜笑顏開。
管理會計,財務工作的新方向。2014年下半年財政部出臺了《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未來的財務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意見》為管理會計的發展描繪了一幅美好的藍圖。管理會計理論的發展、指引體系的完善、人才隊伍的壯大、實踐的總結和推廣、服務市場的成熟、信息化的普及都將極大地降低企事業單位管理會計實踐的成本,提升管理會計在不同市場主體中實踐的效益,為企事業單位運用管理會計提供強大的“外力”支持和應用氛圍。這是企業“練內功”的絕好機會,對于處于困境的企業可謂是“雪中送炭”;對于生產經營發展良好的企業則是“錦上添花”,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實現戰略落地和價值創造,進一步做強做優、提高抗風險能力。作為參與《意見》從醞釀起草到正式出臺全過程的一員,它的出臺就好像期盼已久的孩子呱呱墜地,怎能不喜氣洋洋?
新準則,會計工作又進一步。2014年財政部修訂、新增了8項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又進一步。縱觀會計改革30多年,從計劃經濟時代我國一個部門一本會計制度到2006年發布《企業會計準則》以及隨之而來一步步的國際趨同,我國會計制度發生了滄桑巨變。30多年來,會計制度的發展始終服務于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會計制度的進步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在這一輪的改革中,我國在國際準則修訂過程中已經逐漸開始掌握了話語權,我國的會計準則亦得到了世界范圍的認可。親身經歷會計改革歷程、目睹改革成就,我喜不自禁。
以上三喜是為社會風氣變化、會計改革發展而喜,是大喜;作為企業的總會計師,我也為企業財務工作發展進步而喜,是為小喜。
財務人員素質提高,人才隊伍更加精銳。2014年,我們在財務人才建設方面采取的最為重要的舉措就是包括總部在內的集團內8家企業財務負責人輪崗。這既是出于提升財務負責人素質的考慮,也是促進集團內部文化融合、強化集團管控、防范風險的需要。與此同時,集團內財務隊伍注重學習和培訓的風氣良好。作為總會計師,能夠帶領一支團結、上進、有戰斗力的財務隊伍,我驕傲!
成本核算制度規范,降本增效成果顯著。我們企業處于煤炭產業鏈上游,行業經濟形勢的不景氣倒逼企業強化成本核算、提高效益。逆境激發潛力,2014年集團內多家單位各顯神通,通過精益化管理、創新業務模式、探索資金管理、存貨管理新方法等有效降低了成本;同時,各生產單位積極實踐財政部新出臺的《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對照制度完善產品成本范圍、成本歸集、成本分配、成本結轉、成本報告等各環節,結合自身信息系統及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完善和實施成本預算、分析、考核機制,加強對產品生產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控制,成本管理更為科學、降本增效成果顯著。
內憂與外患
當然,“喜”不是全部,企業的“內憂外患”更是困擾人心。
何為“外患”?
國際宏觀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世界經濟繼續呈現溫和復蘇勢頭,但全球經濟復蘇依然面臨很多風險因素:未來一段時間全球貨幣政策將繼續分化,對新興市場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地緣政治風險存在不確定性,直接影響相關國家經濟增長;大宗商品價格很可能維持頹勢,價格超預期波動將給全球經濟帶來不利影響。
國內經濟發展穩中有憂。國內經濟呈增長態勢,緩中趨穩,略有波動,但經濟面臨的風險依然存在。投資增速減緩、工業增長下滑超預期、局部金融風險顯現、下行壓力加大。總體看,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逐漸轉變為中高速增長,增長模式從粗放式逐漸轉變為由創新和消費驅動,短期內“投資增速放緩、消費增長低迷、出口難以顯著改善”的現狀不會明顯改變。
煤炭行業形勢依舊嚴峻。2012年下半年以來,煤炭行業經濟形勢持續下滑,產能過剩的問題日漸突出。2014年以來,煤炭產銷量繼續下降,全社會煤炭庫存持續保持高位,煤炭價格大幅下滑,行業效益持續下降,資金鏈日趨緊張,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減少,企業虧損面擴大,煤炭經濟運行形勢依然嚴峻。作為煤炭行業的上游服務供應商,2015年可能是我們自2008年重組成立以來最為困難的一年。如何應對行業頹勢,保證資金供應,是當下最為重大的課題。
何為“內憂”?
大宗商品貿易風險集中爆發,危機重重。我們企業重組成立六年來,收入和利潤以平均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長,實現了平穩快速發展。但也正是由于發展速度快、經濟效益好,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一俊遮百丑”、管理粗放的問題,很多基礎管理、風險管控方面的不足隨著煤炭行業形勢下行日益凸顯。特別是所屬個別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為了追求收入規模,在缺乏深入調研論證、經驗不足、風險管控不到位的情況下,盲目開展大宗煤炭貿易,違反決策程序從事融資性貿易業務,導致風險集中爆發。2013年兩家涉及貿易業務的企業相繼出現業務糾紛,訴訟金額高達數億元。至今,一家企業的風險已逐步化解,另一家企業官司纏身、面臨清算。
“喜憂參半”的形勢讓人思考,“喜”也好,“憂”也罷,既是對CFO朋友們的考驗,也是給我們的機會。
社會發展、會計改革、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企業內部危機頻頻爆發都呼喚著更為有效的財務管控、風險管理和價值創造,這樣的情況下,財務的地位更加重要,我們大有可為。特別是在經濟增速換擋期、經濟結構調整期和消化期“三期”疊加的新常態下,更能讓大家原有的追求高增長的狂熱之心冷靜下來認真思考,如何精益管理、追求發展質量和可持續的發展,才是我們當下最應該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2015年,我也有自己的期待和展望。一是期待財政部修訂完善《總會計師條例》,順應經濟社會和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明確總會計師應該具備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框架以及總會計師的認定、選拔和任用,強化和提升總會計師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讓總會計師有更多的話語權;二是完善會計專業技術序列,制定更為完備的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和知識體系,建立包含正高級會計師的會計職稱體系、培養更多的高端會計人才。
各位總會計師、CFO朋友們,真心希望大家在2015年有新的收獲,我也相信,2015年將是我國會計改革、企業轉型升級的又一豐收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