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Reforms to VAT: Chances Always Go With Challenges
安永(中國)企業咨詢有限公司大中華區間接稅合伙人 梁因樂
各位CFO朋友:
大家好!
歲末年初之際,很榮幸能夠借助《新理財》這個平臺,向各位CFO分享一下我們關于營改增問題的一些思考。
自2012年1月1日起,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改革試點開始實施,目前越來越多的行業正在被中國政府納入試點范圍。隨著2015年年底全行業完成營改增期限的漸近,尚未納入營改增的行業,包括生活性服務業、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已經紛紛著手準備。對于已經入圍亦或即將入圍的企業而言,都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機遇
從制度上解決了對貨物、勞務和服務的重復征稅。增值稅通過“環環抵扣、增值征稅”機制優勢,徹底從制度上解決了營業稅“道道征收、全額征稅”的重復征稅問題。2015年作為全面完成“營改增”并讓營業稅徹底退出歷史舞臺的最后一年,意味著無論是銷售貨物和提供勞務還是提供服務的企業將不再同時面臨增值稅與營業稅兩種不同的稅收待遇,有利于實現不同行業的稅負公平,這對于CFO 的稅務決策無疑是重大利好。
切實分享減稅紅利。來自國家稅務總局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12年1月1日營改增試點啟動至2014年9月底,全國累計減稅3276億元,其中,試點納稅人因稅制轉換減稅1482億元,非試點納稅人因增加抵扣減稅1794億元。由于即將入圍的生活性服務業、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自身的“塊頭”大,占整個營業稅的比重較大,可以預期,通過營改增實現的直接減稅紅利將進一步持續放大。
以上政策或制度宏觀層面的利好能否轉化或轉化程度多少依賴于微觀企業主體,尤其是CFO的預先籌謀與高效管理能力和水平。我們注意到,既能在價格、成本、稅務合規性方面實現高效管理,又能在供應商、客戶等外部關系及各個職能部門內部關系做到事前籌劃的CFO所在企業,往往能夠更好地享受減稅帶來的紅利。
挑戰
政策與制度攻堅。與前期試點行業相比,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規模較大、業務構成復雜,無論從國際經驗亦或國內管理角度考量,都堪稱更難啃的“骨頭”,這對即將入圍行業的CFO提出了挑戰。以房地產企業為例,在營改增之前購建房地產、營改增之后賣出,如果無特別的過渡政策,企業會在沒有進項稅抵扣銷項稅的情形下繳納增值稅,造成較大的稅負提升。在不動產的金額較大,稅率上漲明顯而不能對進項稅進行抵扣的情況下,營改增將對企業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將直接反映于企業的利潤等指標上。可見,相關行業和企業應在營改增實施前了解政策動向并盡早著手準備。
價格因素引發連鎖效應。由于營改增稅率及計稅方式從價內稅向價外稅的轉變,必將對相關行業的價格產生影響。而根據過往經驗,價格的調整幅度可能因消費者價格彈性的高低而有所不同,即對于價格消費彈性大的行業,相關企業在調整新的定價時,應考慮新定價對市場已有供求平衡產生的影響。如果因營改增導致行業價格的普遍上漲,而同行業不同企業上漲的幅度不同,這就會影響到對價格敏感的顧客的行為選擇,從而最終影響市場占有率。這將對CFO如何參與并負責價格調整,避免因價格變動失去競爭優勢提出了新的挑戰。
根據我們的經驗,建議已經入圍與即將入圍企業的CFO們能夠預留充足的時間,合理分配資源,積極應對相關挑戰,把握機遇,未雨綢繆,為營改增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