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宇光+劉榮清
關鍵詞:Lib2.0;信息教育;高校圖書館
摘要:文章分別從圖書館和讀者兩個不同角度調查分析了安徽三所“211”高校圖書館的讀者信息教育現狀,并針對當下Lib2.0環境下出現的問題和讀者的需求反饋構建了讀者信息素質教育體系,以期利于圖書館教育的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5)04-0060-04
收稿日期:2015-03-07
作者簡介:潘宇光(1981—),合肥工業大學圖書館館員;劉榮清(1973—),合肥工業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基金項目重點課題“數字圖書館條件下高校圖書館教育職能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TGW13A02;也系安徽省2013年度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數字圖書館條件下高校圖書館教育職能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3jyxm598。自2005年圖書館學博士鮑爾·米勒(Paul Miller)提出Lib2.0概念以來,lib2.0經歷了從概念到現實的發展,越來越多的Lib2.0技術運用于高校圖書館服務中,讀者信息教育也隨之發生了深刻變化。其不僅延續了傳統的教育方式,還涌現不少新的信息技術以適應信息時代的新需求,如RSS、博客、SNS技術等。但是在眾多讀者信息教育方式中,大部分高校圖書館多是從自身出發,關于這方面的學術研究也通常基于館員的視角,而從讀者的角度研究讀者接受情況的較少。因此,基于“以讀者為本”的理論依托,筆者從讀者接受滿意度方面客觀分析了高校圖書館的讀者教育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深入探討了Lib2.0環境下讀者對圖書館教育的價值共鳴,創造性地構建了讀者信息素質教育體。
1Lib2.0與高校圖書館信息教育
1.1Lib2.0的定義與主要技術
Lib2.0即圖書館2.0,是以讀者為中心的新的圖書館服務模式,更是對圖書館數字化服務更深一步的認識和探索。它在以讀者為中心的前提下提倡“圖書館無所不在”的服務理念,并且要求人人參與。基于這種理念,lib2.0技術總是能被最快地應用到圖書館的服務中去,這就更加符合高校圖書館高素質讀者在現代信息時代中不斷出現的新需求。目前,Lib2.0應用于圖書館服務方面的主要技術見表1。表1Lib2.0應用于圖書館服務方面的主要技術
技術名稱定義應用范圍信息聚合與
推送(RSS/ATOM)一種信息聚合技術,用于提供一種更為方便、高效的信息發布和共享方式。圖書館各項在線服務推送、書目、讀者培訓效果評估機制或其他數據的定題查詢定制。博客(BLOG)網絡日志,是以超級鏈接為武器的網絡日記。圖書館個性化服務,可以為讀者設置博客空間。即時通信(IM)能夠即時發送和接收互聯網消息的業務。圖書館在與讀者聯系時使用,如QQ、MSN、Skype等。社會性網絡服務
(SNS)專指幫助人們建立社會性網絡的互聯網應用服務平臺。圖書館運用此技術建立讀者交流平臺,諸如微博、Facebook等。維客(WIKI)一種多人協作的寫作工具。Wiki站點可以由多人(甚至任何訪問者)維護,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對共同的主題進行擴展與探討。圖書館可利用此技術為讀者提供wiki空間來發展知識網絡。1.2Lib2.0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信息教育
高校圖書館讀者信息教育的形式是多元化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①課程教育。通常分為公共選修課和必修課兩種,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意識,培養學生利用圖書館的能力。②培訓講座。通常分為入學教育講座和專題講座,一般采取定期與不定期兩種。入學教育講座于每年新生入學第一學期定期舉行,具體時間根據各高校情況不同而有所不同。而專題講座一般是不定期舉行,大多是講授各學科信息資源數據庫的檢索技巧和方法。③在線教育。教育內容一般比較全面,方式比較多樣,有課件教學、視頻教學、遠程教學等。
在Lib2.0環境下,這幾種教育方式又不同程度地融入了新的Lib技術,如可以利用SNS技術建立自己的讀者交流平臺,向讀者宣傳培訓信息或定時進行在線培訓;可以利用RSS的訂閱功能給讀者推送定制的教育信息資源。此外,BLOG和WIKI這兩種技術能提高讀者的主動性,直接在線培訓讀者,并可以讓讀者參與其中,可以讓教師與學生共享教學資源,以此來增強“教”與“學”的效果,這也是未來高校圖書館讀者信息教育的新的趨勢之一。2Lib2.0環境下安徽“211”高校圖書館信息教育現狀調查 安徽省有三所“211”高校,分別為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筆者對三所高校分別進行了調查,主要采取問卷調查、電話調查和網絡調查三種方式,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
2.1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教育情況調查
潘宇光,劉榮清:Lib2.0環境下高校圖書館讀者信息教育的現狀和對策*潘宇光,劉榮清:Lib2.0環境下高校圖書館讀者信息教育的現狀和對策* 在調查中筆者發現,圖書館管理層都非常重視讀者信息教育工作,學校圖書館參考咨詢部和信息部負責此項工作。教育的形式主要是:①新生教育。三校均從學生剛入學便開始了讀者教育工作,通常將新生的入館教育納入新生系列培訓計劃之中,通過專題講座、實地參觀講解等多種形式開展此項工作。②開設信息檢索課程。安徽大學在管理學院設有圖書館學專業,依托此學科在全校范圍內開設了有關信息教育方面的專業課程或公選課程,其他兩所學校圖書館均開設有信息教育方面的公選課程。③專題講座。中國科技大學圖書館有定期的讀者信息教育培訓計劃,同時根據院系或學生社團的要求不定時舉行專題講座,對特定讀者進行針對性較強的個性化的信息教育。另外兩所大學圖書館也有不定期舉辦的讀者信息教育專題講座的計劃,每學年舉辦信息教育的講座都在15場次以上。三所學校為適應高校讀者的新需求,均大量使用了Lib2.0的IM、SNS技術,在與讀者教學交流時大量使用了QQ、MSN等即時通信技術,還分別開通了各圖書館的微博,并在這些互聯網應用服務平臺上與讀者交流有關活動(見表2)。表2安徽“211”高校圖書館信息教育概況
高校名稱教育培訓名稱教育培訓形式教育培訓內容Lib2.0技術使用情況安徽大學讀者培訓專題講座、新生入學培訓專題講座、新生入學培訓IM、SNS合肥工業大學讀者服務課堂教學、專題講座、新生入學培訓信息檢索課、專題講座IM、SNS中國科技大學用戶教育課堂教學、在線教育、專題講座新生入學培訓、研究生培訓、信息檢索教學、在線大講堂、知識創新服務、專題講座IM、SNS、BLOG、RSS2.2高校讀者對圖書館信息教育的接受現狀調查
筆者對三所高校的讀者進行了有關圖書館信息教育的問卷調查。調查中發現,讀者對圖書館信息教育的參與和接受狀況并不如各圖書館的預期。存在的問題主要有:①讀者參與圖書館的形式更多的是公選課程和各種講座,對在線教育參與偏少。調查結果顯示,合肥工業大學只有15.53%的讀者參與了在線教育,中國科技大學和安徽大學均只有10.03%參與了在線教育。這說明圖書館對讀者教育的宣傳力度不夠,在使用Lib2.0技術上仍不充分。②三所高校讀者對圖書館信息教育的滿意度不高。調查結果顯示,合肥工業大學有95.15%的讀者參加過圖書館的讀者教育,只有59.22%的讀者認為圖書館的讀者信息教育開展比較合理,能達到應有的教育功能。安徽大學有86.7%的讀者參加過圖書館的讀者教育,只有50.2%的讀者認為圖書館的讀者教育開展比較合理,能達到應有的教育功能。中國科技大學有80.4%的讀者參加過圖書館的讀者教育活動,只有63.3%的讀者認為圖書館的讀者教育開展比較合理,能達到應有的教育功能。由此可見,圖書館在讀者教育的普及率和讀者滿意度等方面仍需要努力。③教育的形式過于單一。調查中發現,在信息化和新媒體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大學生更希望通過觸手可及的移動工具就能接受到圖書館的信息教育和信息服務,而三所高校在讀者教育的信息化手段和新媒體傳播宣傳上力度不夠(見圖1)。
圖1安徽”211”高校圖書館信息教育讀者反饋情況
3構建Lib2.0環境下的讀者信息素質教育體系,改變高校圖書館教育現狀 綜上調查結果,在Lib2.0環境下,高校圖書館需要充分研究讀者獲取信息的習慣和心理,運用網絡新技術和新媒體平臺,不斷創造高校圖書館讀者信息素質教育的新模式,重新構建讀者信息素質教育體系。
3.1“以讀者為本”統一讀者信息教育思想
讀者教育培訓是高校圖書館日常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圖書館業務和服務工作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更是體現一所圖書館水平和對高校科研輔助能力的標準。Lib2.0本身就以“以讀者為本”理念為基礎,將此理念融入圖書館讀者信息教育整個體系當中至為關鍵。從對三所圖書館的調查中可看出,高校圖書館雖然都非常重視讀者教育培訓工作,但是普遍對現代高校讀者的獨特性和創新性等[5]分析不夠,對讀者接受信息教育的反饋有所忽視。因此,構建一個系統的高校圖書館讀者教育培訓體系,需要各圖書館根據本校特色,全面考慮,統一“以讀者為本”的指導思想。也就是要不斷深入讀者之中,了解讀者對圖書館的需求和獲取信息的習慣與心理;要不斷創造條件和機會讓讀者主動參與到圖書館業務和服務工作中,開創一些讀者喜聞樂見的圖書館品牌活動,提升圖書館在大學生心中的地位;要利用圖書館主頁、移動圖書館、官方微博、館員的工作微博、微信等創設圖書館信息教育的新媒介,構建與讀者零距離的信息教育環境。
3.2加大圖書館資源支持,優化教師隊伍配置
高校圖書館的信息教育需充足的資源支持,所以應開放電子資源,與其他圖書館進行資源共享,以此來提高圖書館的資源質量。調查中發現,現在各高校圖書館之間的信息資源交流日益密切。Lib2.0時代追求的就是協作與共享精神,圖書館不僅要在資源上協作以支持讀者教育工作,還要加強各高校圖書館讀者教育工作之間的交流,互相合作,共同進步。
此外,教師隊伍的素質也尤為重要。在調查中發現,一般高校圖書館讀者培訓的教師均由圖書館館員兼職擔任,在實際教學中,存在不能滿足不同讀者個性化需求的問題。加之在Lib2.0環境下,讀者的信息獲取手段在不斷創新,更對信息教育的教師隊伍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圖書館應該在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科館員中抽選精干力量,統一培訓,建立讀者信息教育的教學團隊,設置一定專職教師崗位,減少兼職教師的數量,不斷引進或吸收高素質學科館員充實教學團隊[6]。其次,圖書館還應該重視對教學團隊的培訓,定期組織教師學習、研究Lib2.0環境下不斷出現的新技術,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滿足讀者不斷變化的信息需求。再次,高校圖書館還應該充分運用自己的優勢,在各學院教師或博士中聘請精干力量,建設涵蓋學校主要學科的學科館員,架構起圖書館與二級學院、主要學科和廣大讀者之間的橋梁,使圖書館的信息教育更容易走進學院、走進學科團隊、走進讀者。最后,圖書館要有一個長久的信息教育師資發展計劃,以保持圖書館信息教育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3.3擴展信息教育形式,優化信息教育體系
從安徽三所“211”高校的圖書館的調查情況看,在Lib2.0時代雖然讀者信息教育形式已經多樣化,但與讀者的需求和預期還有較大差距。高校圖書館應針對青年大學生自身信息素養較高的特性,分析讀者對教育形式的不同需求,把握時代脈搏,不斷豐富讀者教育形式,加大融入Lib2.0技術的力度,拓展信息教育的新形式。首先,高校圖書館應完善新生入學階段信息教育的形式,在傳統新生入學講座的基礎上,增加其他形式的讀者教育。其次,高校圖書館同樣不能忽略碩士生和博士生的信息教育。為了滿足這部分讀者的需求,圖書館可針對他們的特點,充分運用學科館員制度,由學科館員根據不同專業定制個性化的信息教育課程或講座,制定符合他們需求的文獻檢索課程形式。再次,高校圖書館還應豐富信息教育講座的形式和內容,以滿足Lib2.0環境下高校讀者的需求。圖書館不僅要將數據庫利用、文獻檢索等方面的專題講座規范化、常態化、機制化,同時要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將各類講座的視頻、課件在圖書館網站或微博、微信等基于移動終端的共享空間公開展示,加大信息教育的宣傳。最后,圖書館需通過開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動,擴大圖書館在讀者心中的影響力,拉升圖書館讀者信息教育的人氣和參與度。
3.4重視讀者需求反饋,建立信息教育效果評估機制
圖書館信息教育的對象是讀者,“以讀者為本”是整個信息素質教育體系的中心思想。所以圖書館要重視讀者的需求,分析讀者的需求反饋和接收心理,不斷改進信息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提高讀者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高校圖書館的讀者分為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高校教師等不同群體。圖書館需根據這幾個不同群體的反饋,分析他們不同的需求和接受心理,根據他們獲取信息的行為習慣和對Lib2.0技術的接受程度,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運用融入Lib2.0技術的教學形式和培訓內容進行讀者信息教育,以提高讀者信息教育的成效。因此,做好讀者調查,收集并分析讀者需求,充分運用信息聚合和推送技術,建立健全的信息教育效果評估機制是必需的。首先,圖書館需廣泛征求讀者的意見和訴求,建立讀者需求的信息反饋機制。其次,需組成圖書館管理人員、從事信息教育的教師、各學院的學科館員和讀者共同參與的信息教育評估小組,對運用RSS技術收集起來的信息教育效果信息進行評估。最后,圖書館需做好讀者信息反饋和評估結果數據庫,分析讀者和評估小組的意見和建議,以不斷完善讀者信息素質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范并思,胡小菁.圖書館2.0:構建新的圖書館服務[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1):2-7.
[2]趙杰.泛在信息環境下《文獻檢索》課的改革與發展[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6):81-84.
[3]丁青,李紅旗.Lib2.0在高校圖書館在線信息素質教育中的應用[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1(3):144-147.
[4]曹燕.“211工程”高校圖書館用戶教育現狀與分析[J].圖書館論壇,2008(2):150-154.
[5]袁紅軍.高校圖書館讀者教育培訓能力研究——以中南六省區“211”高校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2013(3):128-130.
[6]李栓民.試論高校圖書館讀者信息教育現狀及發展對策[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2(9):161-164.
[7]李艷蕊.高校圖書館自主式讀者教育的評估反饋模式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8):51-52.
(編校: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