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射頻識別技術;圖書館管理;編目業務
摘要:在圖書館管理技術應用中,射頻識別技術是常用的技術手段,該技術有助于提高圖書館的工作效率。文章主要分析了射頻識別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及其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G25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5)04-0072-02
收稿日期:2015-03-12
作者簡介:胡懷富(1965—),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無線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又被稱為電子標簽,誕生于20世紀40年代,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作為一種自動識別技術,該技術能利用射頻信號通過空間耦合實現無接觸信息傳遞并通過所傳遞的信息來達到識別的目的。因其具有讀取速度快、信息存儲量大、使用壽命長、安全可靠性高等特點而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物流及圖書館方面。 [1]圖書館利用RFID技術代替傳統的條形碼進行館藏識別,改變了傳統的服務方式,能夠提高圖書館工作的質量。但是,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RFID技術的應用不夠成熟,尤其是在編目環節,工作量增大,[2]這就需要和研發部門進行協調,解決技術方面的問題。
1RFID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以及優勢
1.1應用
圖書館RFID系統的組成為:第一,電子標簽(即射頻卡)。第二,書籍閱讀器,用于讀取或寫入標簽信息的設備。第三,RFID數據的傳輸以及處理。電子應答器是RFID技術系統的載體部分,RFID專用的芯片以及天線共同構成電子應答器,電子標簽具有對應的電子編碼,它和目標對象相結合,識別、傳輸信息。[3]在使用的過程中,系統和書籍閱讀器將標簽信息傳輸至RFID數據管理系統,進行針對性地處理,處理結束后對信息進行儲存以及管理。通過天線,讀寫器可以發射特定頻率的信號,若目標標簽出現在天線工作的范圍中,就可以產生感應電流,使電子標簽獲取數據,供讀寫器進行判斷。
1.2優勢
1.2.1實現圖書的自動借閱。傳統圖書館大多利用條碼和磁條識別方式進行圖書管理,在進行借還書操作時,圖書館員把圖書打開,掃描條形碼的位置,當讀者人數不斷增加的時候,操作較為煩瑣,管理員工作的效率比較低。在圖書館的管理工作中,應用RFID技術,采用電子標簽的形式標識圖書,把條形碼、書目、讀者信息等進行整合存儲,與此同時,采用電子標簽標識圖書,使讀者能夠自動地借、還書,這樣可以減少圖書館員的工作量和讀者等待的時間。由此可見,RFID技術可以提高圖書管理的質量,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水平。
1.2.2細化館藏的地址。傳統文獻定位方法,主要是精確到閱覽室或者是書庫,采用RFID技術,讀者不僅可以查詢文獻的信息,而且借助導引以及提示,能準確找到圖書的位置。圖書館服務的時間以及空間得以延展,可以為讀者提供全天候的服務。
1.2.3轉變服務方式。RFID技術使圖書館服務方式從柜臺服務轉化為超市服務,即全開放的一站式服務,使服務理念以及管理的模式更加規范化,這也顯示了其公共文化服務的特點。采用RFID技術除了可以獲取圖書以及圖書館的相關信息,還能為決策提供參考,使決策更加科學化。
2RFID技術應用于圖書館編目業務的特點
2.1安全系數較高
在RFID技術中,電子標簽與安全標準相吻合,識別內碼是國際統一的。在出廠之前,標簽制造商把識別內碼固化在芯片中,不可復制,不能進行更改。因此,RFID技術具備識別標志物的唯一性,便于增加圖書館編目工作的安全性。
2.2信息存儲功能強大
RFID技術可以存儲大量的信息,存儲量達到兆字節,和傳統的存儲量相比,有了質的飛躍。條形碼起到記錄標簽的作用,如果用戶想要知道更多的閱讀信息,就必須借助于條形碼標志,調取數據庫里面的信息。RFID技術電子標簽,可以對數據進行多次的修改以及添加,為圖書館編目業務提供便利。
2.3進行圖書識別
受到技術以及資金的限制,現階段很多圖書館采用的是條形碼識別技術,RFID技術和傳統的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應用光筆對條形碼進行讀取時,是逐條地進行,而RFID閱讀器可以一次性識別多個標簽,縮短了閱讀標簽的時間。在進行遠距離識別時,RFID技術優勢也較為明顯:即使書籍被覆蓋或者被別的物體遮擋,閱讀器發出的射頻信號也可穿透紙張材料讀取電子標簽數據。遠距離以及多標簽的閱讀,便于圖書館編目業務的開展。
2.4抗污能力強
在進行圖書館編目工作時,條形碼是把紙張作為編輯的載體,紙張容易受到濕氣以及污染的影響,使讀寫器不能正常識別信息。電子標簽在低溫以及高溫的環境中也能夠進行正常識別,抗污能力較強,電子標簽具有防磁以及防折彎的功能,實用性以及耐用性較高。
3RFID技術對圖書館編目業務的影響
在圖書館編目業務中應用RFID技術,體現了圖書館的業務發展水平。RFID技術使圖書館的技術性增強,服務理念得以更新。第一,提升編目人員的技能。應用RFID技術,對編目工作的要求較高。編目人員必須具有將數據信息寫入電子標簽的技能。第二,優化編目業務的流程。應用RFID技術可以發揮新技術的作用,完善服務的方式,但是,增加了編目環節的工作量如,粘貼標簽、轉換信息數據以及驗證信息數據等工作量明顯增加,因此,必須進行整合,以便正常運轉。第三,應用RFID技術,使圖書館的服務崗位全部前移,只有重組編目業務的崗位,才能提高服務的效率。
4基于RFID的圖書館編目業務重組的必要性
4.1應用RFID技術進行編目業務重組的重要性
胡懷富:基于RFID的圖書館編目業務重組與發展研究胡懷富:基于RFID的圖書館編目業務重組與發展研究 圖書館的發展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信息技術對圖書館工作的影響最為直接,力度最大。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對世界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應用較為廣泛。當今,圖書館的發展更加信息化、網絡化。圖書館的對外服務主要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并成為主要的方式。在圖書館的對內服務中,傳統的圖書館受到沖擊,業務規則、業務流程等必須進行改變。RFID技術為讀者提供查詢、借閱的便利,但也給圖書館內部編目流程以及圖書的管理帶來一定的沖擊。為了提高服務的質量,圖書館必須進行對內的改革。
4.2重組的方式
圖書館的業務重組是圖書館范式演變的一種,體現了特定階段圖書館編目方式的變化,例如提高技術水平、更新服務觀念、優化管理體制等。根據相關學者的研究,現在圖書館的業務重組屬于第三次演變,也就是以應用網絡技術以及數字技術為主要特征。圖書館業務構建不再是技術層面的修補,而是深層次以及全面性的重組。
4.2.1重組編目業務范圍。RFID技術擴展了圖書館的服務范圍,使得縱向服務和橫向服務同時進行。美國德克薩斯州Frisc 圖書館采用RFID智能圖書館系統后,對管理員的人數進行調整,減少了開支,使館員可以更多地為讀者提供服務或者是開展增值業務。應用RFID技術后,圖書館編目技能、崗位以及業務流程都要進行重組,編目業務范圍發生變化。重組后,編目業務不僅涵蓋傳統業務的所有內容,還包括電子標簽、讀者咨詢等業務。
4.2.2重組編目業務流程。RFID系統能夠發揮新技術的作用,優化對外服務的方式。在編目環節,必須增加如數據校驗等工作,才能適合RFID系統的功能。工作量的增加使得編目流程必須進行整合。
4.2.3重組編目業務技能。在傳統的圖書館編目中,技能體現為分類規則、著錄技能。應用信息化技術后,編目人員只有熟練使用計算機并掌握數據庫檢索技能,才能進行分類標引。應用RFID技術后,對編目人員的要求提高,因為編目人員只有先進行標簽的轉換,才能把數據信息錄入電子標簽。
4.2.4重組編目業務崗位。采用RFID技術后,圖書館的服務崗位發生變化,根據相關學者的建議,在空間許可的前提下,可以把服務崗位轉變為一線服務。編目流程的變化促使編目業務崗位也需要相應地變化。
5圖書館編目業務的發展方向
5.1館員業務職責更加寬泛
受到RFID技術的影響,圖書館的業務向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崗位前移,流通部以及期刊部消失,精簡了部門,這與RFID系統的工作特點相吻合。圖書館編目人員業務職責更加寬泛,需要承擔的工作增加了如讀者服務以及活動策劃等內容。
5.2智能化
應用RFID技術后,圖書流通、查詢等業務可以由計算機完成,圖書館擴充了服務的時間以及空間,人力投入減少,編目業務更加智能化。
5.3對館員的要求不斷提高
在應用RFID技術的前提下,圖書館編目員需要進行更多的一線服務,直接面對讀者的機會增大。此外,雖然讀者學歷、背景不同,但讀者咨詢的問題越來越趨向學科化,在這種背景下,圖書館編目員也要培養服務的學科性。
在圖書館中應用RFID技術,并不是單純地使之取代條形碼,而是應當根據RFID技術的優勢,充分利用其技術優點,轉變工作形式,重新劃分部門結構。圖書館編目工作是管理的重點,在工作內容以及工作形式方面,應該不斷進行創新。圖書館編目業務重組必須與技術以及時代的發展相結合。只有不斷進行技術創新,轉變服務方式,才能滿足讀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趙曉芳.基于RFID的圖書館編目業務重組與發展[J].圖書與情報,2011(6):90-92.
[2]陳越,陳世明.RFID技術應用于圖書館編目工作的問題與思考[J].圖書館學刊,2011(11):55-56.
[3]艾軍.RFID視域下圖書館編目業務發展探微[J].圖書館學刊,2013(2):47-48.
(編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