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本來就是瑣碎的生活拼湊,是串聯在一起的生活點滴。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在孩子最無助、最無奈、最孤立無援的時候,真誠地做學生的聽眾,做一個傾聽者,做一個咨詢師,做一個釋壓者,打開孩子的心結,讓他們能放下思想包袱,把心思投入到學習中去。
關鍵詞:認識自我;學會堅持;目中有人;心中有數;合力辦教育
作者簡介:馬洪福(1978.11-),男,回族,寧夏靈武人,寧夏靈武市第一中學教師,研究方向:中學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6--02
在如今這紛繁復雜的社會,能安心于教書育人、守住清貧、樂于奉獻、堅守三尺講臺多年如一日的教師也越來越少了。因為他們很難抗拒物價的上漲、房價的陡增、還有各種物欲的誘惑。
然而也有許多可敬的教師,他們勤勤懇懇、默默耕耘在教育這塊神圣的土地上。因為,他們把所教的學生看得比什么都珍貴。這些孩子就是他們教育的天地、是他們教育的樂土。這些孩子成了他們的精神慰藉,和孩子們呆在一起,他們感到快樂、幸福。這些優秀的教師應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敬重。
所以,作為我們年輕教師,應該認真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高尚的人品、樂觀的態度、敬業的精神、豁達的品質和崇高的職業操守。并在此基礎上,正確的引導自己的學生,讓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一、從小事做起,從小事認識自我
教育本來就是瑣碎的生活拼湊,是串聯在一起的生活點滴。在校園生活中,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老師的教育是分不開的。處在青春期的孩子,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逐漸趨向成熟,在他們的生活中,也許他們的思想可能會與父母、老師的想法不一致。他們有激情、容易沖動、可能會犯很多小錯誤,而這些小錯誤在成年人看來是那么的單純、幼稚、不可理解。但就是因為有了孩子們犯的這些小錯誤,或者與我們相左的思想或行為,才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老師的教育和指導。才需要我們老師耐心的交流和溝通。從而給孩子們正確的引導,使他們從心智上趨于成熟,趨于穩定。避免孩子的厭學情緒。一旦孩子厭學,將會造成不良后果---他們可能會逃課、可能上課會睡覺、可能會偷著玩手機等等。也可能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他們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這一切的方式,并不意味著和老師的敵對,或者對老師的不敬。孩子們只是想引起老師對他們的關注,吸引老師的注意力,渴望老師不要忽略他們的存在。從而渴望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都能給他們幫助和支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所以,作為教師,在學習生活中正確引導學生,鼓勵并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從小事認識自我是非常必要的。
二、鼓勵學生學會堅持
在高中階段,學生由于學習壓力大,很多孩子在初中期間本來學習基礎就不扎實,所以到了高中階段,他們學習上就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課堂知識無法融會貫通、聽不懂老師所講的內容、理解不了所學的知識體系、無法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作業任務等。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會出現厭學、抄襲作業、逃課、玩手機、早戀等現象,以此來排解他們心里的壓力,解除他們內心的自卑感。更有甚者,當學習壓力過重時,他們學會了逃避,壓抑自己的情緒、克制自己的行為,從而不愿和同學、老師、父母多說話,缺乏交流,變得沉默寡言、自我封閉等。久而久之,部分學生就會產生抑郁,嚴重者甚至以各種方式自殺以解脫。造成了對自己和家人的傷害。這也許就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吧。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做的是,在孩子最無助、最無奈、最孤立無援的時候,真誠地做學生的聽眾,做一個傾聽者,做一個咨詢師,做一個釋壓者,打開孩子的心結,讓他們能放下思想包袱,把心思投入到學習中。融入課堂、融入校園、融入師生共同創造的教育教學環境中??鞓穼W習,快樂成長。而這些都需要我們老師做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應該很好地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思想,讀懂他們的心思,明白他們的需求。其次,教師還要通過交流,了解學生的志向,了解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通過這些細致而周密的前期工作,我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合理正確地引導和教育學生。
三、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數
作為教師,學生就是我們工作的主體部分,或者全部。在教育職業生涯中,我們離不開學生。有了他們,我們教師才能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施展才華。缺了這些孩子,缺了這些教育對象,我們將無所適從。
我們就要學會關注孩子,要學會目中有人。從生活和學習的點滴入手,爭取做到了解每一個孩子。了解孩子的學習,了解孩子的生活,甚至了解孩子的家庭及孩子生活的周邊環境。從而做到目中有人,人在心中。只有做到這些,我想,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才是合格的,尚且能問心無愧。
作為教師,我們還要做到對學生心中有數。所謂心中有數,除了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程度等心中有數外,還要對他們的生活了如指掌。因為生活習慣對學生的影響較大,影響到他們在校學習期間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學習的過程和結果。
教師還要做到數據分析的精確無誤。分析每個學生,分析他們的成長過程、分析他們的學習成績和每次考試成績的起伏變化,以此來批判的鼓勵學生。畢竟,目前教育的改革還沒有完全從應試教育走向素質教育。所以,在先學會做人后學會做文的思想指導下,要狠抓教學,確保升學率。使大部分孩子能進入高等學府深造,為孩子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拼爹不如拼自己
要告訴孩子:“靠天靠地靠父母,最終還得靠自己?!苯處熞ㄟ^生活實例告訴他們:叫天,天有不靈的時候;叫地,地有不應的時候;靠父母,父母也會有老去的一天。但是只有自己,才是在一天天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經歷風雨,周而復始的人。不可把命運交于他人掌控。只有把命運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的人,方能走好生活的每一步。學生只有真正明白了學習的意義,他們才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變厭學為樂學。這樣一來,他們在學校里才能自主學習;步入社會,他們才能自主生活;真正做到靠自己學習、靠實力工作、生活。他們才能成為有思想會感恩的社會型人才。
五、安全第一位
安全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作為教師,對學生的安全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學習,我們要奮斗,我們要追求夢想、實現理想。但是,所有這一切都離不開安全。首先我們需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得活著,健康平安地活著!如果沒有了健康的身體,如果連生命都失去了,我們還能擁有什么,奮斗什么,追求什么,又能實現什么人生價值呢?
所以,在我們的日常教育活動中,老師應該通過生活實例告訴學生:我們每個人都不是獨立的生存體,我們不僅僅是為自己活著,我們還為家人活著、為親朋好友活著、為愛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活著。為此,乘車安全、食品安全、網絡安全等等,都是我們每個學生應該注意的。只有擁有了健康的身體,平安的生活,我們才能為我們既定的目標努力奮斗。
六、合力辦教育
教育,并不是學?;蛘呓逃块T的專有代名詞。葉圣陶先生說過:往簡單方面說,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凡是好的學習態度和好的學習方法,教師都要培養學生形成習慣。只有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出來。好的方法才能應運自如。一個孩子的成長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小到學校、家庭,大到國家。需要我們每個成人的努力。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首先,學校教育首當其沖,沖鋒陷陣。學校教育是所有教育方式的集結點。在學校教育環節中,有學生的參與、家長的期盼、社會的厚望。而在此教育過程中,離不開教師。老師是這一教育環節的執行者。所以,學校教育干的好壞,主要取決于每位老師的執行力?!捌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個人修養對于塑造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只有在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打造一支業務水平過硬、自我素養較強、知識淵博的教師團隊,才能在教育教學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次,不可小覷家庭教育的力量。孩子的啟蒙老師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每個孩子的發展離不開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和諧友愛的家庭教育氛圍才能是孩子在幸福中成長。所以,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問題孩子、問題學生或問題少年大多來自于一些不幸的家庭。這些支離破碎的家庭對孩子的打擊是非常打的。甚至是致命的!所以,孩子的家庭教育首先應從父母做起。
最后,我想談談關于國家教育或者說社會教育的個人看法。在國家宏觀的教育教學的方針政策和理念的指導下,我們的教育體制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從試點到推廣需要一個過程。要把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落到實處,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參與、付出、支持和推行。只有不斷地努力,才能取得不斷的勝利。社會之大,各行各業都是教育的中堅力量。而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只是教育活動的一分子。我們的不斷付出,才能獲得更大進步。孩子只有在社會這個大熔爐里進行培養、磨煉,最終才能百煉成鋼。才能成為社會各行各業中的棟梁之材,才能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總之,教育是一門藝術。教師們在教育這塊神圣的土地上需要從小事做起,以小見大。育人和教學并重、安全和細節齊行。集團體之智慧方能培養出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聚社會之合力方能辦出人民滿意的教育。
參考文獻:
[1]李學農.中學教育概論[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施良方.中學教育學[J].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3]劉曉東.論教育與天性[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3(4).
[4]米培華.中學教育中學生分層教育之我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2).